分類: 新聞專業

卜大中|花凋:再見了,剛滿 18 歲的青春《蘋果》——從創刊到退休,15 年蘋果總主筆的反思心得

《台蘋》在台灣橫空出世,對報界的衝擊十分徹底,多數舊制規矩遭到顛覆,典範被迫轉移,《台蘋》帶動的報業變革也出現驚駭之美。從創刊到退休,我在《蘋果日報》擔任總主筆 15 年整,經常回想《台蘋》的種種,一直覺得《台蘋》與其他台灣的報紙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Read More

2021 卓新沙龍紀實 No. 2/張潔平|編輯作為一種技藝:形塑公共的策展人與守門人

作為新聞評論獎得主,張潔平卻說,不談怎麼寫評論,而是聊聊編輯在自身脈絡裡的重要性與影響。

張潔平對於獲得新聞評論獎還是相當驚訝,因為她自認並非典型的評論人,也甚少寫評論,撰文手法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評論寫法,張潔平說:「我覺得我是用一個編輯的思路在寫這一系列的。」

Read More

2021 卓新沙龍紀實 No. 1/楊貴智|法律人的新媒體之路

卓越新聞獎在去年底增設「廣播及網路(音頻)類—— Podcast 新聞節目獎」,並由專於轉譯法律知識和時事議題的「法客電台」奪下該獎。《2021卓新沙龍》邀請到主持人楊貴智,前來分享他製作 Podcast 的心路歷程,以及闡述身為非典型媒體工作者,他這一路走來的困難與挑戰。

Read More

林雨佑|公民、暴民、自媒體?如何實踐公共參與?

什麼是公民?記者?什麼是獨立記者、公民記者?記者與抗爭者的界線又在哪裡?社運圈俗稱「跳跳哥」,亦為反黑箱課綱運動 723 夜襲教育部事件中被警察逮捕的記者林雨佑,在三一八學運 7 年後來到了國立高雄大學,與學生們分享如何實踐公共議題參與,以及討論何謂公民、暴民、自媒體等主題。

Read More

馮建三|🇹🇼關於國際影音平台,還有兩個問題⋯⋯

文化部長李永得答詢立委,表示「希望公視提案」,整合中央社與央廣,共同經營年預算 10 億元的國際影音平台。超過半年多的折騰,現在回到正軌,理當肯定。 不過,另有兩個問題,需要提早解決:其一,全世界沒有的董監事高同意門檻應考慮下修;其二,台灣公視的預算不符合國際通例⋯⋯

Read More

《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年台灣民主運動最真實的現場。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進校園,讓下一代也能看見、理解台灣走過的歷史。

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