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新聞專業

逆行者的告白:與烏克蘭站在一起

Before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on February 24, getting from Vienna to Kyiv took a little less than two hours in the air. But now the journey takes about two days, using all forms of transportation—train, car, bus, taxi—plus hours of waiting at borders and numerous checkpoints.

在2月24日俄國侵略烏克蘭之前,我從維也納搭機前往基輔不過兩個多小時。如今,同樣旅程需要花上兩天時間,還得用盡各種可能的交通方式--火車、汽車、巴士、計程車,加上在邊境等待的數個小時,以及無數個檢查哨。

Read More

遠赴戰地之後⋯⋯

由Matters寫作平台與文藝復興基金會共同設立的「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為第一季入選的作品舉辦發佈會,其中一場座談「遠方的戰爭與難民——為什麼我們依舊需要戰地報導?」,邀請以〈煙硝散盡之後:從貝魯特到大馬士革路上〉獲獎的獨立記者陳映妤主講,以及有著豐富國際報導經驗的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閭丘露薇擔任與談人。內容包括:親臨現場的必要性、如何搭建記者的問題意識,以及非虛構寫作跟新聞寫作的差異。

Read More

2022卓新沙龍紀實No.3|爬梳調查報告「不當」連結 〈玩法之徒〉精彩解析「石木欽案」 楊紹華:不要小看財經記者影響力

2021年卓越新聞獎在文字類獎項增設「解釋報導獎」,旨為鼓勵記者報導重要而複雜的事件時,能說明解釋其發生原因並對脈絡進行深度分析。在78件參賽作品的激烈競爭中,《今周刊》的「玩法之徒」 獲得評審一致肯定,榮獲此獎。
《玩法之徒》深入剖析監察院「石木欽案」報告,內容報導前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與富商翁茂鍾不當往來,牽扯諸多司法警調人員涉案,並造成銀行員被司法追訴而死事件,報導透過監察院彈劾報告、專訪相關當事人,並請法界人員評析案件偵查、判決之疑點,以圖表方式呈現時間序,解釋報導案件全貌。

Read More

中國統治下香港記者的命運:有關夢想破滅、毅力和希望的七個故事

中國接管香港25週年之際,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記者研究員陳妙玲(Emily Chan Miu Ling)訪問了七位香港記者,整理出七段香港記者捍衛新聞自由的動人故事。

本文獲作者陳妙玲同意翻譯刊登,原文請參閱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The fate of Hong Kong’s journalists under China’s rule: seven stories of broken dreams, perseverance and hope〉一文。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