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新聞勞動

要保障還是彈性?記者工作型態多樣又特殊,勞動權益如何維護?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陳淑綸指出,事實上記者因工作特殊性,許多時候勞權受到侵害卻難以反抗,例如採訪時可能遭遇危險、卻不能退避,而很多媒體雇主也經常沒有意識到採訪現場存在危險,或是事後記者的精神創傷需要協助。此外,新時代裡記者與媒體機構的關係更多樣,需要更多彈性,但法規保障和彈性難以兩全,需要勞工和雇主之前有足夠強大的共識,才有透過協商取得平衡的可能。

Read More

記者勞動同樣有價!工會:「受雇主監督指揮、拘束時間」即為勞工、享法律保障

記者的工作型態相對特殊,但同樣應有勞權保障。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陳淑綸在講座指出,許多記者與媒體機構之間的關係,可能是僱傭、承攬或特約,但實際上的認定,並非依據雇主或勞工的觀點,而是在於「雇主能否對勞工行使監督指揮權」,確認雙方存在從屬關係。

Read More

李宗憲|🇵🇭 菲律賓記者的勞動環境:低薪、過勞、失業風險

根據菲律賓全國新聞工作者聯盟(NUJP)統計,當地已有 38 名媒體工作者感染新冠肺炎,其中 2 名攝影記者因重症死亡。瑞伊沒有健康保險也沒病假,只能放 14 天的無薪假。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統計,菲律賓有 700 萬至 1,000 萬的契約勞工,佔總勞工數約 1/4。⋯⋯

Read More

低薪、老闆施壓、災難創傷⋯⋯新聞工作者的勞動權該如何保障?

「低薪、高工時、壓力大」是台灣新聞工作者長期面臨的處境,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勞動權又該如何保障?台灣記協與媒觀基金會發表「台灣新聞自由與記者權益監測計畫」成果,並發布《2020 台灣媒體工作者權利受害紀錄》報告,主張應該與國際記者聯盟(IFJ)合作,並建立記者權利守望機制與投訴平台。

Read More

洪敬舒|新聞結合合作社,會是媒體新時代的發展契機嗎?

台灣榮獲亞洲新聞自由第二,維護新聞自由的努力受到國際肯定,當然可喜可賀。但許多經歷風華的媒體此刻卻正處於景氣寒冬,資遣裁員或解編改組頻傳。對照同樣的環境變遷,國外近年出現一種稱為「新聞合作社」的發展趨勢,這種國內相對不熟悉的新媒體運作模式,是否有機會成為新聞產業的未來的發展選項?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