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照真X蕭衡倩X吳琬瑜X王銘岳X胡光夏|好新聞應該付費?探索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在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新聞付費在台灣有沒有實施的可能?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三十週年「重建新聞、鞏固民主:台灣新聞業的危機與轉機」研討會的B組第二場「好新聞應該付費?探索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中,《聯合報》內容長蕭衡倩、《天下雜誌》內容長吳琬瑜、《關鍵評論網》行銷長王銘岳,以及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胡光夏共同探討新聞付費在台灣的各種條件與可能性。
Read More在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新聞付費在台灣有沒有實施的可能?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三十週年「重建新聞、鞏固民主:台灣新聞業的危機與轉機」研討會的B組第二場「好新聞應該付費?探索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中,《聯合報》內容長蕭衡倩、《天下雜誌》內容長吳琬瑜、《關鍵評論網》行銷長王銘岳,以及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胡光夏共同探討新聞付費在台灣的各種條件與可能性。
Read More政大傳院Media Talks邀請《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與《鏡週刊》資深記者黃驛淵,以「輿論製造時代的政治記者與真相」為主題,各自分享自身經歷。
黃驛淵在下半場分享其政治記者的經驗,以及解析網軍的操作體系。演講一開始,黃驛淵呼應講題,「記者的工作其實就在做輿論製造。」他認為,在輿論製造的時代,從「真相」轉變到「資訊」,中間受到很多角力的影響,網軍只是一部分,還有記者、公關、行銷、政府、黑道、幕僚、企業⋯⋯等等的參與。英國作家Virginia Woolf 曾說:「一切不曾發生,直到它被描述。」這句話從學生時代到成為政治記者,一直放在他的心中。
Read More政大傳院Media Talks邀請《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與《鏡週刊》資深記者黃驛淵,以「輿論製造時代的政治記者與真相」為主題,各自分享自身經歷。
劉致昕以其著作《真相製造》提及的議題,將第一手採訪與關鍵實錄帶給讀者,並用三句話點出當今媒體環境的問題:
1. 數位出版科技的普及,讓建立不實內容變得更簡單。
2. 社群媒體讓發佈不實內容變得更簡單。
3. 社群媒體讓散佈不實內容變得更簡單。
你我所熟知的新聞會有消失的一天嗎?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30 週年「重建新聞、鞏固民主:台灣新聞業的危機與轉機」研討會的 B 組第一場「如果新聞消失了?!當前新聞業的發展與挑戰」當中,《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華視總經理(時任)莊豐嘉、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顧問余佳璋以及媒體專欄作者黃哲斌各自發表觀察到的新聞業危機,以及未來可能的展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