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數位化的成長與挑戰!2019全球新聞編輯室數位應用現狀調查
非營利組織國際新聞工作者中心(ICFJ)近期發表了2019年報告,針對新聞工作者在工作中的數位應用現況調查,探究新聞工作者如何進行數位革命,顯示新聞工作者日漸擁抱數位工具確保傳播的正確性。⋯⋯
Read More9月23日聯合國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氣候行動高峰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主辦的《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和美國《國家》雜誌發起聯合報導行動,邀請新聞界自會議前一週的9月16日起連續一星期,在重點版面與時段大篇幅報導與評論氣候相關議題,英國和美國至少170家平面與電子媒體聯合響應。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也同步發起「讓地球降溫,台灣動起來」氣候變遷議題媒體聯合報導行動,攜手台灣新聞傳播界,發揮媒體推動社會討論與監督責任,與國際接軌一同凝視環境議題。目前已有35個媒體機構與學術單位一同響應。
Read More一項針對美國傳統報紙四大收益——紙本訂閱、紙本廣告、數位訂閱、數位廣告——的研究報告顯示:
對發行量高並且有大量獨家內容的媒體而言,付費牆能提升整體營收,原因經常來自於紙本訂閱的需求提高。獨家內容較少的報紙在他們開始向讀者收取瀏覽數位版的費用後,則通常會面臨虧損。
對媒體產業觀察者而言,這個數字夠得上「千呼萬喚始出來」,因為同行們可能都想知道,以精打細算著名的黎智英,在開風氣之先跨入付費訂閱的領域時,會端出什麼樣的訂價策略,從而描繪出一個網路媒體運營生態重要的參考案例:
一位主流媒體經營者,對付費訂閱抱著什麼樣的期望?它是一套長久可恃的制度嗎?它將如何改變網路媒體的生態?
自4月1日始,原《蘋果日報》網站更名為《蘋果新聞網》,同月10日下午3點正式開啟會員訂閱制度,往後瀏覽《蘋果新聞網》報導,使用者皆需註冊╱登入會員,才能使用蘋果所提供的新聞服務。而這波搶攻會員數╱資料的政策,蘋果將此稱為「訂閱時代」,對照先前蘋果推出一系列以訂閱╱付費制的專題報導,該意圖可謂相當明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