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新聞產業

札克利|「慢慢來」文化加上新冠疫情 菲律賓記者永無止境的採訪日常

總統有自己的時區?記者陷入漫長等待!⋯⋯上週某一天的深夜兩點多,負責採訪國會新聞的菲律賓記者朋友,仍頻繁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她對我說:「這是在菲律賓跑新聞的常態。」國會或許是因為疫情的特殊狀況,才會開會至凌晨。不過大半夜召開記者會在菲律賓其實不算特別,總統杜特蒂就是「常客」。

Read More

何鉅華|廣告阻截病毒關鍵字!英國紙網媒流失收益慘淡經營

⋯⋯究其原因,原來已有部份品牌在投放程序化廣告(programmatic advertising)時,借重一種「阻止列表」(blocklisting,禁阻黑名單上的關鍵字)的演算法設定,迴避其廣告跟帶有某些關鍵字(如病毒)的信息頁面附近出現,認為疫情信息或會帶來悲觀、死亡、失望情緒,同場出現可能有損其品牌形象。

Read More

報導vs.推文!記者該不該刪掉社群媒體上的推文?

「社群媒體上的文章需不需要定期刪除?」這是近期在美國新聞圈熱門的討論話題之一。依據美國新聞雜誌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CJR)的報導,一名記者如此回應:「刪除所有推文,讓自己的社群媒體重新開始,然後將發送推文一舉動視為在電視上播出一樣鄭重,並將Instagram設為私人帳號,因為一則糟糕的推文可能會永遠阻擋你成為公正的權威人士。」⋯⋯

Read More

邱家宜X朱淑娟|媒體環境新解方+獨立記者生存術的交會之處

「台灣的媒體快活不下去了!」邱家宜說道。縱觀報業發展源流,自印刷術普及之後,政治勢力開始以報紙做為宣傳媒介,到後來倚靠低價、大量發行的私人報業,其主要收入來源來自廣告,發行的收益僅佔小部份,這就是資本主義自由報業的商業模型,也是理想的古典新聞專業。⋯⋯

Read More

流失年輕讀者的挑戰?BBC的因應之道!

英國政府的廣播媒體電信監管機構「通訊管理局」(Office of Communications,Ofcom)針對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間英國公共媒體BBC的表現發表了一份年度報告。該報告認為人們雖然多對BBC所提供的服務感到滿意,但該媒體必須更努力地去與年輕受眾群體建立連結,否則將會失去新一代潛在的閱聽眾。⋯⋯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