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新聞倫理

2022年《路透社》紀念講座| 坦克、TikTok和信任:動盪時期的新聞業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的《路透社》紀念講座每年度舉辦,邀請全球菁英新聞工作者,針對當年度新聞產業的重要議題發表演說,並在會後進行座談。

今年(2022年)講座邀請《路透社》總編輯加洛尼(Alessandra Galloni),以「坦克、TikTok和信任:動盪時期的新聞業」為題發表演說。

Read More

英國監察警察報告出錯 誤將記者與極端分子相提並論

英國監察警察機構日前在一個報告中將記者與極端主義分子相提並論,引起業界強烈抗議,監察機構終於承認失當,作出道歉更正。

事緣英國監察警察會(HM Inspectorate of Constabulary,簡稱 HMIC)在一個檢討警方貪腐問題的報告中,建議警務人員如有與記者打交道便須向上級呈報。警察作為公職及紀律部隊人員,此或無可厚非,但問題出在該項建議的行文竟為「警察任何跟記者與極端主義組織的關聯」,亦即將記者與極端主義分子相提並論,這便引起新聞界大表不滿。

Read More

烏俄戰爭報導的媒體倫理守則與照顧心理衛生原則

自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已造成大量傷亡,國際間也疾聲譴責,並祭出各種制裁手段。全球各大媒體也聚焦在這場戰爭,不論是記者在戰地第一手消息、透過遠端訪問相關人士,抑或觀察社群媒體上,戰地民眾釋出的第一手畫面。

《卓越新聞電子報》整理美國波因特新聞學院與英國路透新聞學機構的文章,新聞工作者在處理戰爭新聞時,應該注意的倫理守則,以及該如何照顧自身的心理衛生(mental health)狀態。

Read More

國際記者聯盟|IFJ 報告:🇨🇳中國試圖打造世界媒體話語權

世界最大的國際性記者組織國際記者聯盟(IFJ)在 2020 年發布一份報告《中國故事:重塑世界媒體》,證實中國在近十年來運用一套國際媒體宣傳策略試圖影響世界各國的新聞組織及個別新聞工作者。近來又延續此份報告更新調查,發表《COVID-19 故事:脫下中國全球策略的面紗》,揭示在 COVID-19 疫情爆發之後,中國如何利用全球媒體形塑正面形象及其對外宣傳策略。

Read More

周傳久|歐洲新聞工作者社群媒體指南

由於多種社群媒體興起,歐洲許多傳統公共媒體面臨營運挑戰,不僅市場占有率,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務功能與貢獻度。公共媒體(PSB)有自營社群媒體,可是從業人員除參與所屬媒體的社群媒體,也可能私人名義參與其他社群媒體,如何避免衝突,維持媒體和媒體工作者的公信力與專業形象,成為媒體營運重要課題,因而紛紛嘗試設立準則。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