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新聞背後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 No. 5/邱學慈|假新聞輿論戰 打進主流即勝利

2020年總統大選在即,針對已成為各政治陣營必爭之地的網路空戰戰場,天下雜誌特約記者邱學慈從2018選舉「韓流」中,發現特定活躍賬號在PTT上操作輿論的痕跡,她指出,這些操作的目的是讓討論進入主流媒體,只要議題擴散,這場仗已經打贏了。就算事後發現新聞有誤,對於各政治陣營的輿論攻防,大家也搞不清楚真相為何,更別說再花好幾天等待事實查核的結果。


Read More

2019卓新沙龍紀實 No. 4/李慧宜|最遠的距離—以城鄉視野淺談台灣新聞的扁平化

「在時間的歷史裡挖掘,在空間的城鄉中探索,透過脈絡供給社會養分,創造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對話。」
脈絡之於記者,就是時間和空間的交疊,若以此去理解城鄉互動,記者在新聞的呈現上就很難置身事外的維持中立客觀。以北農系列報導為例,李慧宜建議新聞媒體工作者應多加爬梳事件背景,釐清消費者、生產者和北農之間的關係,盡量靠近真相去傳遞訊息,如此新聞就不會再流於扁平的謾罵或嘲諷。

Read More

許伯崧|蘋果開啟大訂閱時代?兼談「反紅媒」的下一步

自4月1日始,原《蘋果日報》網站更名為《蘋果新聞網》,同月10日下午3點正式開啟會員訂閱制度,往後瀏覽《蘋果新聞網》報導,使用者皆需註冊╱登入會員,才能使用蘋果所提供的新聞服務。而這波搶攻會員數╱資料的政策,蘋果將此稱為「訂閱時代」,對照先前蘋果推出一系列以訂閱╱付費制的專題報導,該意圖可謂相當明顯⋯⋯

Read More

Richard Gingras|Google新聞副總裁首次來台! 和台灣讀者分享優質新聞的How & Why(下)

在許多新聞組織報導同一事件的情況下,Google如何選擇新聞露出?金格拉斯表示,在這個情況下,結果會是好幾個因素的結合。首先是相關性,也就是找出所有與該主題相關的報導。接下來,系統會依照權威性給予優先順位。最後,則是時間順序:哪篇是最新的報導?也就是事件最新的發展。所以當使用者在Google News上進行搜尋,可能15分鐘後排序結果就不一樣了,因為線上的語意資料庫已經有了變化。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