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新聞背後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2/李雪莉|深度調查報導應做到Harsh but Fair

「我覺得做任何專題,都應該要寫到讓被抨擊的人買單。」

李雪莉坦言,當爭議性高的報導初刊出時,即便立論與證據皆十分紮實,她依舊會感到緊張,擔憂接到相關人士的抱怨、批評電話。但她堅信,若是內容處理得足夠公平,即便相關人士有再多不滿,其實也不能拿他們怎麼樣。

「Harsh, but Fair.」這便是她製作深度調查報導的信念。

Read More

莊豐嘉|自媒體時代下的媒體識讀

可別以為LINE是私人的傳播不會受到入侵,俗話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別小看那一張張互道關心的長輩圖,看似無害的它們其實正悄悄地收集你的個人資料,再經由多次的轉傳,瞭解你的傳播路徑以及你加入的群組具有那些特性,進而推測出使用該長輩圖族群可能具有那些特徵,光是一張長輩圖就可以收集高達10萬筆的資料,更別說現在還有數不清的長輩圖正在生產和流通呢!

Read More

葉大華|動私刑、圍警局的兒虐報導 如何讓新聞自律虛累累?

⋯⋯民眾直接肉搜到家暴父家中動手毆打當事人,這不就是動私刑嗎?某直播主號召大家到現場炒辣椒,包圍警局把炒好的辣椒端給警察局長當陳情,要求放當事人出來給大家「處理」一下,然後媒體還現場參與直播連線說線上有幾十萬人次同時觀看,這不也是有預備與煽動私刑的成分嗎?怎麼這些畫面可以公然大辣辣的在主流媒體上一起共享?難道只要是令人髮指造成群情激憤或人神共憤的虐童事件,就可以不管新聞自律了嗎?所以虐童新聞可以炒很大,新聞自律就可以閃一邊去?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