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新聞背後

「記得挑個漂亮的烏克蘭女生」——烏俄戰爭下的性別議題反思

「我不會因自己的性別而要求特權。我只希望我們的男性同胞,把腳從我們的脖子上移開。」(美國女性主義者Sarah Grimké,1837)
同一句話,1973年,已故美國「不恐龍大法官」金斯柏(Ruth Bader Ginsburg)在替一名女飛官爭取「男性同事都有唯獨她沒有」的居住津貼時,對時任男性大法官們再次引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況至今膠著,我結束採訪回台,數月過去,每每讀外電,仍會想起一些既幽微、卻確實存在的不舒服,彷彿被人嘗試踏過、或跨過脖子,未有外傷,身為女性,卻屢屢感到不安。

Read More

挺進波蘭 烏俄戰事烽火紀實 相振為:只要安全無虞 親赴現場是記者的天職與使命

雖然遠在台灣,我清楚記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一刻的場景。當時手機「Liveuamap」跳出快訊(編按:即時全球警示地圖,Live Universal Awareness Map,通稱為Liveuamap),俄羅斯發布飛航公告(NOTAM)禁止民航機飛越烏東,隨後烏克蘭關閉領空。跑過幾年軍事外交新聞的經驗告訴我:這是開戰的徵兆。

坦白說,我跟大多數烏克蘭人民一樣,心裡有準備,但沒想到普丁(Putin)會真的動手。

Read More

中國統治下香港記者的命運:有關夢想破滅、毅力和希望的七個故事

中國接管香港25週年之際,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記者研究員陳妙玲(Emily Chan Miu Ling)訪問了七位香港記者,整理出七段香港記者捍衛新聞自由的動人故事。

本文獲作者陳妙玲同意翻譯刊登,原文請參閱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The fate of Hong Kong’s journalists under China’s rule: seven stories of broken dreams, perseverance and hope〉一文。

Read More

兩極化的新聞時代來臨 墨西哥記者遇害人數史上最多

1993年,聯合國大會宣布將每年的5月3日定為「世界新聞自由日」,旨在提高新聞自由的意識,並提醒各國政府重視言論自由。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組織」(RSF)同日公布了《2022年新聞自由指數》報告,並以「兩極化的新時代來臨」為當今全球資訊傳播現況,做了註解

「新聞自由指數」調查了180個國家與地區的新聞自由情況,由最佳到最差依序可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狀況良好」(Good situation)、「狀況尚可」(Satisfactory situation)、「有問題的」(Problematic situation)、「情況嚴峻」(Difficult situation),與「極其嚴重」(Very serious situation)。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