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出版獎助

意見摘要與議題焦點

「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公共電視」系列 第三場: 為何公視法非修不可?–原民台、客家台、宏觀衛視定位及公廣的獨立根基 壹、意見摘要   卓新論壇第一系列「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公共電視」第三場座談會於三月二十一日假中央社嗜啡館舉行,主題為:「為何公視法非修不可?–原民台、客家台、宏觀衛視定位及公廣的獨立根基」。...

Read More

意見摘要與議題焦點

「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公共電視」系列 第二場: 商業廣電生態下支持公廣集團之必要—華視加入公廣的坎坷路 壹、意見摘要   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以下簡稱卓新獎基金會)與中央社共同主辦、行政院新聞局贊助的十二場卓新論壇第一場「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公共電視」系列座談,於三月七日在中央社舉行,第二場卓新論壇由中央社董事長黃肇松主持。...

Read More

意見摘要暨議題焦點整理

「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公共電視」系列 第一場: 公廣集團如何在政治力「一臂之遙」下貫徹透明治理、公共監督? 壹、意見摘要   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以下簡稱卓新獎基金會)與中央社共同主辦、行政院新聞局贊助的十二場卓新論壇第一場「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公共電視」系列座談,於二月二十八日在中央社舉行,與談者均提出公視應維持其財務獨立才能與政治力維持「一臂之遙」的觀點。...

Read More

劉幼琍(政大廣電系教授):擦亮品牌 公視價值爭取認同

  我們看到公視法三個版本,當前哪一個最適合?首先我們看「公廣集團」這四個字。請問「公廣集團」這四個字在法律用語明確嗎?我們看到公視的網站上寫著:公廣集團是2006年7月成立。怎麼成立呢?真的是不清楚。我們如果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只有2006年1月份所通過的《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給它一個基礎,但這個基礎不夠,只說政府編列預算招標採購設置的客家、原住民、宏觀電視等頻道製播,應該在條例通過後,次年度起,交由公視基金會辦理,不過還不能算是公廣集團的法律基礎。...

Read More

《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年台灣民主運動最真實的現場。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進校園,讓下一代也能看見、理解台灣走過的歷史。

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