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出版獎助暨媒體專業資源

楊欣欣(法新社前駐台辦事處主任):法律保障 法新社營運獨立

  我覺得公營媒體,它的存在有其必要。它存在的必要,是要能夠保障它的獨立作業,與專業報導,不受制於預算壓力,還有人事、政治的干擾,能夠獨立作業,我覺得這是國營或公營媒體存在的主要目的。我很高興我在國際媒體工作這麼多年,沒有受到一點點這方面的干擾。以前有同業問我,你們總部有沒有要你做哪方面的報導,我說我們總部不知道台灣發生什麼事,他們不會要我做什麼報導,或者特別報導國民黨、民進黨,基本上就新聞的判斷來講,不是應該這樣嗎?因為你是法國媒體,所以一定是法國角度,...

Read More

程宗明(公共電視研究員):借鏡國際操作模式 磨合公媒體落差

  其實公營廣播的概念是存在的,在國際間就是國際廣播的部分,幾乎沒有人會否認,不管從最極權的到最民主的國家,它在國際間負擔執政意義存在的宣導。這不是過去所謂的宣傳,而是反映一個國家在國際間代表的聲音,公營廣播的價值一直存在。就我們本業來看,很多品牌的公營廣播、國際廣播,都是由公共電視、或是公共廣播電視的機構來經營,它又變成很好的參考對象。不見得每一個公營廣播都要變得像公共電視法相似的組織,但去思考制度與精神的引進是可以的...

Read More

鄭優(前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公媒體政策存在 專業尋求平衡點

  我個人最早在民營報紙,後來在公營電視台,又到中央廣播電台,現在又回到民營媒體。談到公營媒體的角色,其實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政府角色的扮演。我們學經濟的,通常遵循古典學派經濟學者的主張,就是如果市場機能可以供應的商品或服務,政府就不要介入。市場若失靈,譬如有些商品或服務,可能需求方不願意付錢,供給方勢必就要靠政府,所以基本上我認為,媒體經營確實有一些部分,依照市場機能沒有辦法供應。譬如中央廣播電台對國外宣傳,你不可能有足夠商業的財源,所以必須靠政府...

Read More

黃肇松(中央通訊社董事長):提高自籌比例 中央社專業要獨立

  中央社未來何去何從,我倒不覺得將來組織再造以後,由誰來管這麼重要,而是剛才蘇董事長所講,我們本質上怎麼看待公共媒體,還比較重要。至於誰管,憑良心講並沒有太管我們daily的operation。儘管如此,為了長治久安,公共媒體的作業非常值得探討,假如我們希望公共媒體擺脫政黨輪替的影響。...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