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 媒體經濟壓力被忽視 「地圖越來越紅」敲響警鐘

特約記者陳品潔編譯報導
非營利組織「無國界記者」(RSF)於5月公布2025年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1],調查180個國家與地區的媒體環境,其中台灣排名第24位,較2024年報告上升3位,蟬聯亞洲第一;香港排名從135位退居到140位;中國位列末段班,排名滑落到倒數第3名。
無國界記者以安全、社會、法律、政治、經濟五大指標評比自由度。不僅記者的人身安全為評分重點,經濟壓力同為不容小覷的新聞危機,2025年「經濟」指標,為開始統計以來第一次被列入「情況嚴峻」(Difficult)的關鍵低點。
2025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的經濟指標跌至最低點,全球新聞自由狀態變得「情況嚴峻」。(圖片來源:無國界記者)
無國界記者編輯主任博坎德(Anne Bocandé)表示:「沒有經濟上的獨立,就沒有新聞自由。當媒體在財政上捉襟見肘時,往往被迫投入一場為博取關注而犧牲報導品質的惡性競爭,淪為寡頭勢力與公權力的操弄工具。」
根據報告蒐集數據,高達160個國家與地區的媒體「難以」或「根本無法」實現財務穩定,近三分之一地區的新聞機構相繼關閉。
媒體很大程度受制於股權集中度、來自廣告商與金主干預,以及公共補助的缺乏、限制或分配不透明。新聞自由指數中的經濟指標可見,新聞媒體正處在維護編輯自主,與渡過經濟困境的兩難之中。
全球過半人口無新聞自由
報告根據新聞自由情況,由最佳到最差依序可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狀況良好」(Good)、「狀況尚可」(Satisfactory)、「有問題的」(Problematic)、「情況嚴峻」(Difficult),與「極其嚴重」(Very serious)。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自2013年以來歷年變化。(圖片來源:無國界記者)
報告已警告全球新聞自由度下降數年,而2025年出現了新的低點,所有列入評比的地區之平均跌到55分以下,陷入「情況嚴峻」局面。超過六成(112個國家與地區)總分下降。
全球五大區(非洲、美洲、亞太、中東和北非、歐洲和中亞)自2013以降,新聞自由變化狀況。(圖片來源:無國界記者)
自2002年開始統計新聞自由度指數以來,超過一半以上的國家首次將新聞從業條件評為「情況嚴峻」與「極其嚴重」,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國家從業條件「狀況尚可」。
2014-2025年,全球各國在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的分數與排名變化。(圖片來源:無國界記者)
報告統計,全球有42個國家新聞自由度被歸類為最差等級的「非常嚴重」,而這些國家的人口高達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從事報導工作將危及性命安全,新聞自由受到全面壓制,如巴勒斯坦(第163位)。加薩戰爭開打一年半以來局勢未緩,以色列(第112位)全面封鎖加薩走廊物資與人員通道,近兩百名記者遇害身亡。
黎智英、富察列入全球前十被迫害名單
香港與中國的新聞自由度同屬最低的「極其嚴重」等級。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移居台灣的八旗文化創辦人與總編輯富察(本名:李延賀),列入由「一個自由媒體聯盟」(One Free Press Coalition)2025年5月公布的全球10大被迫害新聞工作者名單,「一個自由媒體聯盟」是由全球媒體聯合成立。[2]
中國囚禁新聞從業人員人數為全球最高,被喻為「最大記者監獄」,境內媒體的控管日益嚴格,外籍記者障礙變多。民眾自由獲取資訊為「犯罪行為」(如私自翻牆繞過網路長城),社會案件即使登上社群平台「熱搜」,也可能因話題敏感遭全網下架。
香港曾擁有生氣蓬勃而自由媒體環境,2002年新聞自由指數高居18位。然而,自2014年雨傘運動、2019年反送中抗議遊行之後,記者成為警察暴力的受害者,如今的港府「直接聽命於北京」[3],配合「審查與宣傳」的目標。
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中,以「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自由民主與世界第21大經濟體」介紹台灣,指出媒體報導兩極化,並容易受到中國假消息與宣傳戰影響。部分媒體逐利為導向,追求「煽色腥」(sensationalism)的聳動新聞。即使擁有自由的環境,《路透社》2024年調查,台灣民眾對於新聞的信任程度只有33%,在亞太地區倒數第二名。[4]
川普第二任期衝擊 美國新聞自由倒退走
美國(第57位)的經濟指標分數在兩年內下滑14個百分點以上,而地方新聞首當其衝。RSF在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內華達州和賓州進行調查之結果顯示,逾60%的記者和媒體專家認為「當記者很難賺取足夠的生活費」、75%的人認為「媒體為經濟生存苦苦掙扎」,新聞營運狀況日益惡化。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為新聞界帶來新一波的衝擊。美國國際媒體署(U.S. Agency for Global Media,USAGM)凍結資助美國之音(VOA)、自由亞洲電台(RFA)、自由歐洲電台/自由電台(RFE/RL)在內的多家廣播機構[5],其受眾在全球超過4億人。
美國之音實施大規模裁員之餘,根據《彭博社》報導[6],川普擬出售美國之音大樓。川普5月5日再簽署行政命令,停止資助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和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PBS)。
無國界記者報告分析,美國新聞權益在一百年來逐步提升,隨著川普政府第二任期的種種政策,讓美國經歷了「現代史上首次大幅度、長期的新聞自由衰退」,早在競選期間即「每天詆毀新聞界」、「以聯邦政府要挾媒體」,上任之後更禁止美聯社進入白宮、解散國際媒體署、將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政治化,將「威脅」付諸行動。[7][8]
媒體由寡頭控制 過半國家干涉編輯獨立
46個國家媒體受到高度控管。除經濟指標全面下降以外,媒體由寡頭或政府掌握也構成新聞自由威脅,如俄羅斯(第171位)。
澳洲(第29位)、加拿大(第21名)和捷克(第10位)等排名居前國家,媒體所有權的集中度同樣令人擔憂。法國(第25位)絕大多數媒體資源在少數富有的企業老闆手中。日益集中的趨勢限縮了新聞內容的多元性,增加了自我審查風險,包含來自股東經濟與政治利益干預可能性。
報告指出,92個國家和地區的受訪者指出,媒體所有者「總是」或「經常」限制其編輯獨立。在黎巴嫩(第132位)、 印度(第151位)、亞美尼亞(第34位)和保加利亞(第70 位),媒體生存與政商關係密不可分。盧安達(第146 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第164位)和越南(第173位)在內的21國媒體所有者「總是」干預編輯。
中東北非全數「不自由」 亞太「吊車尾」
中東和北非依舊是世界對記者最危險地區,該地區每一個國家的新聞自由度,不是「情況嚴峻」就是「極其嚴重」。
中東和北非國家自2013以來至2024年新聞自由指數的變化情形。(圖片來源:無國界記者)
與其相較,歐洲在排名中仍然領先,但歐洲內部的新聞自由度差距擴大。東歐-中亞地區,是全球分數降幅最大的地區;歐盟-巴爾幹地區,則是全球得分最高的地區。
即使亞太地區並非像中東與北非地區全員告急,然而,全球新聞自由末段班多出現於此,包含與世隔絕的極權國家北韓(第179位)、發生軍事政變的緬甸(第169位),與受共產黨和政府高度控制的中國(第178位)和越南(第173位)。其獨立報導仰賴於自由記者,他們時常受到威脅,經濟來源不穩;外國媒體人員則動輒進入「黑名單」之列。
亞太地區國家自2013年以來,新聞自由狀態的變化情形。(圖片來源:無國界記者)
全球綜覽:經濟政治雙重壓力
喬治亞(第114位)以「境外影響」為由壓制獨立新聞發展。突尼西亞(第129位)、秘魯(第130位)和香港(第140位)等地的公共補助流向親政府媒體。匈牙利(第68位)透過不公平分配國家廣告預算,遏抑了對其政策持批評立場的媒體機構。
34國媒體機構大量關閉,導致記者流亡他鄉。尤其是尼加拉瓜(第172位,下降9位)、白俄羅斯(第166位)、 伊朗(第176 位)、緬甸(第169位)、蘇丹(第156位)、亞塞拜然(第167位)和阿富汗(第175位)等國的媒體遭受經濟困難與政治壓力的雙重威脅。海地(第111位,下降18位)因政局不穩,使媒體陷入混亂狀態。
過去新聞自由資優生國家,也未能倖免於一系列挑戰。南非(第27位)近年來政治干預增加,紐西蘭(第16位)則面臨工作缺額下降、媒體機構關閉、網路威脅與騷擾增加等危機。
編輯與財務天平失衡 科技平台瓜分廣告大餅
2024年透過社群媒體投放的廣告金額達2473億美元(約新台幣7.4兆元),比2023年成長14%。Google、Apple、Facebook、亞馬遜和微軟等科技巨擘在資訊傳播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瓜分了份額越來越高的廣告收入。而新聞業往往依賴廣告而生。
RSF編輯主任博坎德表示,要在當今媒體生態中維護新聞自由、獨立與多元性,穩定且透明的財務條件是不可或缺的。資源匱乏的記者,難以對抗散播錯假資訊與政治宣傳的勢力。
報告特別指出經濟自主對於媒體業的重要性與影響。世界多地新聞自由倒退之際,財務壓力深刻衝擊新聞業,這項指標至關重要,卻經常被忽視與低估。
唯有重建有利於新聞專業的媒體經濟狀態,才能保障高品質且可靠資訊的持續產出。確保媒體的財務獨立,方能奠定自由、可信賴、服務公共利益新聞報導之根基。
參考資料
- RSF – 〈RSF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2025: economic fragility a leading threat to press freedom〉
- Forbes – 〈One Free Press Coalition’s “10 Most Urgent” List For 2025 Highlights Journalists In Detention And Governments’ Current Efforts At Criminalizing Journalism〉
- RSF – 〈Hong Kong〉
- RSF – 〈Taiwan〉
- BBC News 中文 – 〈特朗普政府凍結資助《自由亞洲電台》及《美國之音》等,RFA台長斥「獎勵專制政權」〉
- Bloomberg – 〈Voice of America Building Is Latest Federal Property Up for Sale〉
- RSF – 〈United States〉
- RSF – 〈THE AMERICAS|The media’s economic fragility deepens cracks in 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義大利極右黨派執政 記者擔憂新聞自由限縮
- 香港記協新任主席鄭嘉如遭《華爾街日報》辭退 政治壓力下消亡的新聞自由
- 當法律被用來傷害新聞自由:印度政府如何將法律「武器化」以壓制和恐嚇記者
- 2024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 超級選舉年政治干擾增加 亞太地區媒體環境惡化
- 新聞自由需要更多制度性的支持
- 威權復辟記者流亡人數倍增 新聞自由倒退走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