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屆卓越新聞獎

國際新聞獎/調查報導獎/財經新聞獎

評審召集人 沈雲驄

人心正義火,世界自由鐘

大約二十年前,因揭發水門案而聲名大噪的《華郵》老記者Carl Bernstein曾在一場演講中砲火全開,抨擊美國媒體大崩壞,只關心八卦與煽情,為了衝銷量,不惜製造不存在的矛盾與衝突。「根本是在羞辱讀者智慧。」他說:「好新聞,應該挑戰難題,而非無腦地取悅讀者。」

然而,就在這個批判新聞業早已不是什麼新聞的年代,參與評審「卓越新聞獎」,卻格外感到豐盛。角逐本屆「國際新聞獎」、「財經新聞獎」、「調查報導獎」的127件作品,每一件都挑戰著當前世界最關鍵議題。

首先,「國際新聞獎」的55件作品中,涵蓋國際政治衝突、全球經濟趨勢、氣候暖化危機、社會犯罪問題等議題。參賽者們去了日本、韓國、東協、印度、波蘭、德國、西非,更勇敢深入緬甸、中東、與俄烏國境。追蹤無情戰火、詐騙犯罪之外,也關注環境與經濟的拔河。

評選過程中,我們看到新聞工作者勇敢踏上新聞現場,梳理國際事件背後的複雜脈絡。相較於過去,似乎較少到先進國家取經,而是較多到開發國家探索;少了過去「別人行,我們為什麼不行」的自我惕勵,多了關注世界和平與自由的同理心。

至於「調查報導獎」,則展現了當前媒體工作者的強烈正義感。長期以來,調查新聞學(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肩負著揭露社會問題、促進政治透明、消弭不公不義的任務。今年的28件參賽作品亦不例外,絕大多數以嚴峻的社會犯罪、公共安全、環境危機為題,揭發未成年性剝削、幼稚園狼師惡行、黑心蘇丹紅,以及手機、光電、晶圓等新科技為環境所造成的破壞等等。當然,台灣當前的教育難題、政治弊端與經濟趨勢,也是參賽作品關注的焦點。許多作品中字裡行間呈現高度專業精神,不僅可讀性高,更是推動社會更上層樓的重要力量。

同樣難能可貴的是「財經新聞獎」,44件參賽作品集中於科技趨勢、兩岸經濟、能源危機、居住正義、傳產典範等主題。過去常有人批評,台灣財經新聞要嘛老在鼓吹炒作、唯利是圖,要嘛賣弄專業、艱澀難懂。但評審本屆參賽作品,我們看到的,是更多解讀重大財經議題的自信,更多揭發商業惡行的正義感。

讀著讀著,我哼起政大新聞系歌裡,馬星野先生勉勵新聞人的兩句話:「燃起人心正義火,高鳴世界自由鐘」。誰說,我們沒有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