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及網路(影音)類 - 評審會議實錄
第二十二屆卓越新聞獎
王泰俐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教授

林崇能
義守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林慧斐
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莊豐嘉
資深媒體人、評審召集人

陳秀鳳
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黃乃琦
輔仁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影傳系副教授

蔡珮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專任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評審委員:王泰俐、林崇能、林慧斐、莊豐嘉、陳秀鳳、黃乃琦、蔡珮
開會時間:八月二十三日、九月十九日、十一月二日
開會地點:小樹屋大葉桉分館會議室、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會議室
第一次評審會議
本屆電視及網路(影音)類有四個獎項,共有202件作品參賽,其中突發新聞獎16件(入選上限5件)、短篇深度報導獎74件(入選上限8件)、長篇深度報導獎82件(入選上限8件)、新聞節目獎30件(入選上限5件)。
第一次評審會議上,評審們推舉莊豐嘉老師擔任評審召集人。接著決定本屆評審作業方式採初審、複審兩階段進行。
初審:每件參賽作品分配給超過半數(四位)評審審閱,決定該作品是否進入複審討論。初審採個別獨立評審,由評審們參酌各獎項所訂之評審標準及入選件數,決定所要推薦的作品。初選結果經秘書處統計,獲得三位以上評審推薦之作品可進入複審。
複審名單決定後,評審們須於第二次評審會前,補審閱非原責任範圍之作品,並進行排序,做為評審第二次會議討論之依據。
決選:就入選名單進行討論,決定得獎名單。
評審們討論決定各獎項評分原則如下:
(一)突發新聞獎
- 即時、顯著、正確、公共性
- 內容呈現及製作整合能力
- 報導具影響力
-
關鍵畫面
(二)短篇深度報導獎
- 議題價值與獨特觀點
- 證據資料具說服力
- 影像敘事與節奏
(三)長篇深度報導獎
- 報導深入脈絡完整
- 取材豐富
- 證據據資料具說服力
- 影像敘事與節奏。
(四)新聞節目獎:著重公正、平衡、多元、整體製作。
第二次評審會議
進入複審後的作品先以得票數排序,例如突發新聞有6 件作品進入複審,要先從第一名排到第六名,同票序位相同,再進行討論。各件作品討論如下:
突發新聞獎
作品名稱 | 發表媒體 | 排序分數 |
台南殺警案~2警殉職慘痛教訓!莫讓波麗士大人血淚白流 | TVBS-N | 27 |
大震來襲 前進花東 | 中華電視 | 23 |
探尋918地震 解讀斷層傳來的訊息 | 公視 | 21 |
裴洛西旋風12hrs奇襲訪台 台灣民主躍國際 | 三立新聞 | 20 |
滸苔大爆發|綠潮發生中 | 公視 | 14 |
本屆突發新聞獎在初審部分,評審共識度頗高。評審們首先針對幾件較具共識的作品進行討論:
公共電視的【滸苔大爆發|綠潮發生中】:評審認為報導主題具有吸引力,也能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具有知識性,可惜即時性不足。
三立電視的【裴洛西旋風12hrs奇襲訪台 台灣民主躍國際】:評審認為報導前半段較具即時性,事件整合也算完整、討論面向也足夠,但因為事件是可預知的,編輯台可以事先部屬規劃,嚴格來說,算是已知事件中含部分突發新聞,另有評審認為記者的即時連線能力需要再加強。
聯利媒體的【台南殺警案~2警殉職慘痛教訓!莫讓波麗士大人血淚白流】:評審肯定這件作品從乾稿、SNG連線到主播BS,在突發新聞中操作可說用盡各種方法,期能以最快的速度告知觀眾相關訊息,做法正確。可惜之處在於報導內容中有誤判跟預設,在事件尚未明朗的狀況下,有較多主觀批判。突發新聞搶快的同時,正確性還是最重要的,另外,也有評審認為記者針對嫌疑犯及受害者私領域的報導過多。
公共電視的【探尋918地震 解讀斷層傳來的訊息】:評審認為報導節奏感掌握得很好且穩重,也有深度分析,展現公共電視一貫風格。事件本身是突發的沒錯,但報導時點距離事發已一段時間,缺乏即時性。
同樣是做花東地震的作品,評審認為中華電視的【大震來襲 前進花東】表現較優,現場連線表現不錯、畫面呈現精彩、蒐集的資料豐富且精緻。雖然是新聞節目的製作手法,作品前半段討論引發地震的斷層帶問題仍屬「突發」新聞範疇,但中、後半段的 房屋毀損以及檢測跟省思的部分,與突發事件的關聯性較低,是每次地震都會做的老生常談報導,整體來說,仍偏向事先規劃之報導。
評審認為本屆突發新聞獎的參賽作品,有較高比例是可預知事件或是針對已經發生的事件所做的後續完整追蹤,「突發」且「即時報導」的比例偏少,雖然有些事件是「突發」不可預期的,但報導非即時且屬後續追蹤,偏離「突發新聞獎」的評審標準。
經過一番討論,評審們決定本屆突發新聞獎入選4件作品,分別是中華電視的【大震來襲 前進花東】、聯利媒體的【台南殺警案~2警殉職慘痛教訓!莫讓波麗士大人血淚白流】、公共電視的【探尋918地震 解讀斷層傳來的訊息】、以及三立電視的【裴洛西旋風12hrs奇襲訪台 台灣民主躍國際】。
短篇深度報導獎
接著討論特寫新聞獎,經過兩階段評選,複審作品名單如下(依序位和排序):
作品名稱 | 發表媒體 | 排序分數 |
被制約的青春 TikTok癮憂 | 鏡新聞 | 43 |
資優金牌去哪了 | 鏡新聞 | 37 |
沙灘車‧殺灘車 | 民視新聞台《民視異言堂》節目 | 31 |
藥荒之痛 | 華視52頻道 | 28 |
大巨蛋的秘密 | 民視異言堂 | 19 |
失智詐騙 | 公共電視 | 19 |
人很脆弱,能為愛生出勇氣─鋼鐵爸爸的故事 | 三立新聞網 | 17 |
失控的山林 | 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 16 |
在短篇深度報導獎部分,評審們的共識頗高。
首先,討論中華電視的【失控的山林】:評審認為此報導議題重要、具獨特性,在短短20分鐘內,呈現「露營地」及「沙灘車」兩個議題,除了挖掘、追蹤及探討問題,也採訪了專家學者跟業者,證據資料足夠、剪接節奏明快、探討面相廣、畫面也很用心。
同樣處理沙灘車問題的民視【沙灘車‧殺灘車】,與【失控的山林】相較,報導更能聚焦,呈現方式也很有臨場感,仍讓觀眾瞭解發生什麼事,敘事手法平時不誇張。
另一件中華電視的作品【失速的雙語列車】,報導聚焦於雙語政策,評審肯定作品能點出問題,但缺點是對於如何解決較少著墨。
鏡電視的【被制約的青春TikTok癮憂】則受評審好評,認為選題新穎,記者敘述冷靜,以實際案例提出問題,畫面呈現讓閱聽者有衝擊感,並能提出解方,具有正向效益。另一位評審也肯定報導議題具重要性,且有家長、專家的說法,不過,如果能再多一點孩子本身的說法會更完整。
鏡電視的另一件作品【資優金牌去哪了】也獲得評審高度評價,有評審認為報導議題具有獨特性,鮮少有電視媒體討論這群奧林匹亞的資優生後續發展如何,報導作品的故事性強,具有吸引力及啟發性,如果要吹毛求疵的話,少了一點建設性,畫面呈現也稍弱一些。
另一位評審則認為三立電視【人很脆弱,能為愛生出勇氣─鋼鐵爸爸的故事】的故事很吸引人、能讓人感動,題材雖然簡單卻很正向,作品案例中的當事人用輕鬆的敘事方式就能讓閱聽者感動,很不容易。
評審也指出今年有不少作品報導「藥荒」問題,可惜部分作品站在藥商立場,缺少全面性。不過,中華電視的【藥荒之痛】能從民眾的角度凸顯問題,面向較為周全,為評審所肯定。
接著討論民視的【大巨蛋的秘密】,評審認為記者能找出科學證據,也有專家佐證,在短時間內找到相關人士採訪,且能聚焦於關鍵問題,另外,部分畫面不易取得,都是值得肯定之處,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不同意見的說法。
公共電視的【失智詐騙】議題有重要性,報導案例故事有啟發性,畫面有經過設計,讓閱聽者更能切身感受,評審肯定其用心。
經過討論本屆短篇深度報導獎8件B入選作品分別是:民視的【大巨蛋的秘密】、中華電視的【藥荒之痛】、鏡電視的【被制約的青春TikTok癮憂】、民視的【沙灘車‧殺灘車】、鏡電視的【資優金牌去哪了】、公共電視的【失智詐騙】、三立電視的【人很脆弱,能為愛生出勇氣─鋼鐵爸爸的故事】,以及中華電視的【失控的山林】。
長篇深度報導獎
接著討論長篇深度報導獎,初審排序結果如下:
作品名稱 | 發表媒體 | 排序分數 |
大照顧時代—孤獨死‧求生路 | TVBS | 35 |
刀光劍影光電夢 | 鏡新聞 | 29 |
大缺工時代 | 鏡電視 | 27 |
困在時間的親愛的你 | 鏡新聞 | 20 |
誰來照顧你我的未來 | 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 20 |
藥命的缺憾-體檢失衡健保 | 鏡新聞 | 19 |
走出行人地獄- 標線、工程 如何改造台灣路? | udn.com | 16 |
你的學歷查無此校 | 鏡電視 | 15 |
你的爛尾樓我的家 | 華視 | 14 |
鯨之聲 | 公視-我們的島 | 13 |
首先討論聯利媒體的【大照顧時代—孤獨死‧求生路】,評審認為該作品點出在當年社會結構下可能面臨到的「死亡」議題的各種情境,報導案例多,深度、廣度兼備且面面俱到,也能提供數據佐證,採訪有難度,報導具有影響力,能達到長篇深度報導的評審標準。
另外,評審也肯定鏡電視有多件長篇深度報導作品表現不俗,例如【大缺工時代】,雖然報導的是舊議題,但能分不同面向探討,敘事節奏及畫面呈現佳,所找案例也有一定難度。另外,【藥命的缺憾-體檢失衡健保】將藥荒問題做全面性報導,報導結果也能發揮影響力,甚至把藥廠跟醫院兩個不同立場的對立問題,讓受訪者說出面臨到的問題,這相當的不容易,作品有點出政策問題讓相關單位重視。
【刀光劍影光電夢】報導議題相對棘手,但能適時運用淺顯易懂的圖解方式讓閱聽者理解,除了點出問題也能提出解方,報導層次清楚且全面,不過缺少故事性,少了說服力。
鏡新聞【困在時間親愛的你】關注年輕失智議題,從故事案例切入,讓閱聽眾能清楚快速地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報導全面也能引起重視,有助於預防。過往年輕失智在這類議題中較少被提及,主題能引人興趣,但仍有深入討論及報導的空間。
同樣是照護議題,評審認為中華電視的【誰來照顧你我的未來】報導很多個案故事,能貼近一般人經驗,閱聽者容易感同身受,但也因為案例占比太多,少了大主軸及大觀點做整合,整體顯得有些破碎。評審指出,這類議題的報導通常會用政策批判的角度來凸顯問題,但此作品反而用溫柔勸說的敘事方式呈現,也能達到一定效果。
今年另一個參賽主題焦點為行人路權議題,評審認為聯合報的【走出行人地獄-標線、工程 如何改造台灣路?】報導相對全面也具有批判性,以意外事件破題切入,能讓閱聽眾感受到衝擊,除了討論具體改善方式,藉由外籍人士的採訪也能呈現民族性及文化差異,報導取材多樣,整體敘事脈絡架構符合長篇深度報導的要求。另一件相同主題的報導為民視的【劃掉行人地獄的惡名系列報導】,其優點為報導層次清楚易理解,也有提出改善方式。
接著,有兩件作品也獲得評審好評,分別是中華電視的【你的爛尾樓我的家】及公共電視的【鯨之聲】。評審認為【你的爛尾樓我的家】議題重要、架構完整、敘事流暢,符合標準。【鯨之聲】採紀錄片手法,有別於一般新聞式的呈現方式,明白易瞭地丟很多問題給觀眾,此報導採用娓娓敘述的方式帶領閱聽眾感同身受,展現記者對議題的深度思考,且能首尾呼應。雖然少了一點新聞性,但透過影像敘述及人物訪談,能清楚點出問題。
評審也討論到鏡電視的【你的學歷查無此校】,認為作品能點出私校面臨的問題,個案都拍得很好,可惜少了教育部說法及解方的建議。
經過討論後,本屆長篇深度報導獎共有8件作品入選,分別是鏡電視的【大缺工時代】、中華電視的【誰來照顧你我的未來】、鏡電視的【刀光劍影光電夢】、聯合報的【走出行人地獄- 標線、工程 如何改造台灣路?】、聯利媒體的【大照顧時代—孤獨死‧求生路】、鏡電視的【藥命的缺憾-體檢失衡健保】、中華電視的【你的爛尾樓我的家】以及公共電視的【鯨之聲】。
新聞節目獎
接著討論新聞節目獎,評審針對排序最有共識跟分數較高的作品進行討論,初審排序結果如下:
作品名稱 | 發表媒體 | 排序分數 |
Focus全球新聞 | TVBS | 25 |
消失的國界 | 三立新聞 | 23 |
華視新聞雜誌 | 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 22 |
評審們對新聞節目獎參賽作品的看法相當一致,評審們首先肯定今年有很多國際新聞節目參賽,其中不少是老字號,製播都在水準之上,不過,有時太過四平八穩而少了創新,進步幅度相對小一點。
接著,評審們進入個別作品的討論評比。評審認為聯利媒體的【Focus全球新聞】內容多元、新聞編排有系統性,也能找出不一樣的新聞題材,或許跟電視台願意投注資源取得較多國外新聞來源有關。另外,與往年相較,今年有較多自製內容,新聞呈現方式也有新意,值得肯定。不過,主播的播報方式比較傳統,少了一點創新感。
再來是三立電視的【消失的國界】,評審肯定其新聞內容豐富,以國家為單位,由記者自己發想題材,並進行實地採訪,可貴之處是報導全部都是自製內容,沒有外電編譯,也能跟台灣產生高度連結,兼具深度、廣度,以國際新聞來說製播水準很高,實屬難得。
另外,評審認為中華電視的【華視新聞雜誌】所送的自選及指定作品表現都不錯,指定作品中的幾則故事內容很吸引人,節目長期製播耕耘,內容品質保持穩定,實屬不易,若能在現場基礎上再加一點創新會更好。
經過討論,評審一致同意由上述3件作品入選,包括聯利媒體的【Focus全球新聞】、三立電視的【消失的國界】、中華電視的【華視新聞雜誌】。
第三次評審會議
突發新聞獎
決選會議前,評審們再次審閱四件入選作品。
就突發新聞的定義「對非預期事件的即時報導」來看,評審認為四件入選作品中,能夠符合「非預期事件」及「即時報導」兩大標準的只有聯利媒體的【台南殺警案~2警殉職慘痛教訓!莫讓波麗士大人血淚白流】。
中華電視的【大震來襲 前進花東】及公共電視的【探尋918地震 解讀斷層傳來的訊息】所報導的花東地震是非預期事件沒錯,但報導不夠即時,都是事件發生後好幾天的作品。三立電視的【裴洛西旋風12hrs奇襲訪台 台灣民主躍國際】雖然是即時報導,但裴洛西來台是可預期事件,換言之,相較於殺警案,後面三件作品比較有機會進行事先採訪規劃。
但也有評審認為【大震來襲 前進花東】報導時間比【探尋918地震 解讀斷層傳來的訊息】來得即時,包含後續發生的救援、餘震、災民安置等,仍算在突發新聞的範疇內。不過,評審還是希望可以在作品中看到事件發生當下「第一時間」的即時報導。
雖然【台南殺警案~2警殉職慘痛教訓!莫讓波麗士大人血淚白流】這件作品,從事件一發生,就一路從乾稿、SOT、BS、SNG不斷地update最新訊息,看得出編輯台處理突發新聞的熟練,但比較大的問題是,有誤報嫌疑人及未審先判之嫌,報導正確性有待商榷,另外,評審們也指出當發現犯嫌另有其人時,也未見參賽作品中有更正報導。
評審們認為,突發新聞最大的考驗就是在重大事件突然發生時,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提供正確的資訊給閱聽眾,記者必須在當下條件限制下盡所能地求證各種資訊,不能為了搶快而犯錯。雖然錯誤有時無法避免,那也必須隨著事件發展即時地做滾動式修正。
另外,在報導犯罪或司法相關事件時,也要避免未審先判,在有受害者或罹難者的突發事件上,也要減少受害者私領域的報導量。評審建議,處理突發新聞時,應該保持純淨新聞報導,不要使用過多形容詞或情緒性表達方式。
經過一番深入討論後,評審們認為四件入選作品雖各有其優點,但基於突發新聞的定義以及正確性、新聞倫理的把關,認為四件作品都還有精進的空間,所以,一致同意本屆突發新聞獎得獎從缺,並期待來年有更多優秀作品參賽。
短篇深度報導獎
接著討論短篇深度報導獎, 在入選的8件作品中,評審一致認為鏡電視【被制約的青春TikTok癮憂】及【資優金牌去哪了】這兩件作品做得最好,因此針對這兩件作品進行集中討論。
評審認為【被制約的青春TikTok癮憂】選題精準,大家都知道TikTok影響就發生在日常生活周遭,報導除了呈現現象也能具體指陳隱憂何在,內容完整且豐富,也能做到平衡報導,不過,若能再加入孩子本身的說法會更好。
另一件鏡電視之作【資優金牌去哪了】,所關注的議題為閱聽眾平常較少接觸到的議題,評審認為此作報導切入點佳,個案故事也能反映問題現象,且個案資料取得有難度,不足之處則是少了對制度面出了什麼問題進行探究,也缺少多元觀點。
評審認為兩件作品各有擅場,【資優金牌去哪了】的報導難度高一點,但【被制約的青春TikTok癮憂】的議題影響層面及受影響的受眾多一點,兩相權衡後,評審們最後決定由鏡電視的【被制約的青春TikTok癮憂】作品榮獲本屆「短篇深度報導獎」。
長篇深度報導獎
評審認為8件入選作品都是水準之作,在決選時,會特別著重議題是否貼近大眾及其社會影響層面的大小。
首先討論聯利媒體的【大照顧時代—孤獨死‧求生路】,評審認為此關注容易引共鳴的民生議題,運用個案說故事能貼近大眾生活經驗,所訪個案具有代表性,敘事手法帶有情感、畫面影像讓人動容,用溫柔批判的方式達到訴求,作品完整度很高。
鏡電視的【藥命的缺憾-體檢失衡健保】則是用很強烈的方式批判制度面的問題,報導內容讓人震撼,製作難度也很高,值得讚揚的是,報導確實發揮了改變政策的影響力。
另一件鏡電視之作【刀光劍影光電夢】也獲得評審讚賞,評審認為這件作品雖然不像其他議題來得貼近社會大眾並引起共鳴,但記者善盡監督之責,勇於揭露及調查地方問題及弊案,實屬難得。可惜之處是議論太多、缺少故事,進行長篇深度報導時可善用故事來敘事,更能說服及貼近閱聽者。
經過討論後,評審一致認為,無論是敘事手法、剪輯節奏、故事脈絡以及論述架構上,聯利媒體的【大照顧時代—孤獨死‧求生路】都更勝一籌,因此,決定由此件作品獲得本屆「長篇深度報導獎」。
新聞節目獎
最後討論新聞節目獎, 首先討論三立電視的【消失的國界】,評審認為該節目內外兼顧,所有報導內容都是記者前往採訪取得,沒有使用其他外電訊息。節目內容有前瞻性的布局,也能與台灣連結,將國際新聞跟在地做完美結合,著實讓人佩服。自選作品的選題非常好,能增加閱聽眾國際視野,作品廣度、深度、全球化、在地化都能兼顧,但也有評審認為作品的中後段有點弱掉,有拼湊之感,顯得虎頭蛇尾,稍微可惜。
評審認為聯利媒體【Focus全球新聞】節目中每一則新聞都很完整,播報節奏明快,後製團隊實力堅強,是很好看的國際新聞節目,不過與其他作品相較,整節新聞內容設計規劃稍弱一些。
至於老字號的中華電視【華視新聞雜誌】與其他節目相比,資源要少一些,但整節節目編排上有精心設計,不論是指定還是自選作品,都有主題性且規劃良好,議題涵蓋家鄉關懷以及年輕人海外淘金噩夢等,內容較為豐富具多元性。
在三件作品表現各有優點,不相上下的情況下,評審決定用不具名選票方式進行投票表決,最後由中華電視的【華視新聞雜誌】摘下本屆新聞節目獎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