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廣播新聞獎|探討雙語教育政策施行困境 用聲音提供「共好」解方

2023 年 11 月 29 日 | 卓新獎, 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獎

donation
姚拏云|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第22屆卓越新聞獎廣播新聞獎由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花蓮分台趙佳韻、林文玲、林曉君的系列報導「Let’s talk in Taiglish? 校園雙語開口說」奪得獎項。評審團指出,本系列報導議題聚焦、敘事結構清楚,能夠善用不同類型受訪對象的採訪素材與現場收音素材,展顯在地性與多元性,收音成音控制技術優良,製作技巧純熟,因此入選。

本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共有28件報名,4件入圍,關注移工人權、搶救草鴞、雙語教育、國產茶等領域。頒獎人同時也是該類評審召集人許文宜指出,入圍作品無論是新聞價值、記者現場採訪、音頻政策的蒐集、問題探討、分析解決、製播技巧及可聽性,表現均值得嘉許。

第22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廣播新聞獎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花蓮分台製作團隊林曉君(左起)、林文玲及趙佳韻上台領獎,由該類評審召集人許文宜頒獎。

2030雙語國家政策啟動6年 一線教師、學生負擔重

在教育部推行2030雙語國家政策的背景下,111學年花蓮縣教師甄試報考國、英、數、理等8類科的教師,不需考該學科專業科目,只考教育專業科目及英語,受到各界關注。獲獎作品從「花蓮教甄考英文」引發的爭議切入,採訪全台多個縣市的國中、國小、幼稚園教師學生,分別從政策引發的教師、學生困擾、地方第一線教師的多元回應方式,其他國家推行雙語政策的經驗及策略等多面向探討,最後試圖提出「共好」的方法。

新聞作品用現場收音及採訪、對白呈現出地方第一線教育場景在面對雙語教學政策在6年後的施行窘境。非英文學科的專業科目老師需要重編教材講義,或與英文老師共同備課,負擔增加。學生視角中,程度較弱的學生用中文理解課堂內容已經頗為困難,英文授課只會更加困擾,加重挫折感。

參考別國經驗 從興趣出發培養國際觀

系列聲音報導不僅釐清問題,也提出可能的解方。透過採訪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學生,新聞中呈現其他國家推行雙語政策的經驗,提供台灣參考。

上有政策,老師在教育現場也有對策,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即是最有用的良藥。將音樂、舞蹈加上英文歌曲的教學,或請原住民族學生與外師互相提供文化體驗,給予學生更多學習英文的動力,才能讓學生真正更多接觸英文、應用英文,而不是在聽不懂課程的狀況下漸漸離開教室。報導也強調,一線教育現場需要強而有力的補給站,才能夠提供同學因人而異的教學。

第22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廣播新聞獎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花蓮分台製作團隊林曉君(左起)、林文玲及趙佳韻上台領獎,趙佳韻代表團隊發表得獎感言。

「教育是百年大計,每個人對教育都有自己的想像跟期待,第一線老師也有。」記者趙佳韻在獲獎致詞中特別提及一線教師作為雙語政策執行者的困境與用心。她說,無論是Taiglish還是English,老師只在乎同學能夠使用這個語言,並且運用這個語言去看見這個世界,具備更大的國際觀。她希望這個系列報導可以喚起更多人對雙語教育政策的關注。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