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及網路(文字)類 - 評審會議實錄

第二十二屆卓越新聞獎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評審(依姓氏筆劃排序)

李志德

臺灣大學新聞學研究所教師、評審召集人

李郁青

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助理教授

汪文豪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郭文平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玉華

資深媒體人

楊索

作家

羅慧雯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助理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評審委員:李志德、李郁青、汪文豪、郭文平、陳玉華、楊索、羅慧雯

開會時間:八月二十三日、十月十五日、十一月九日

開會地點:小樹屋大葉桉分館、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會議室

第一次評審會議

本屆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參賽作品件數共289件,各獎項參賽件數如下:「突發新聞獎」42件、「特寫新聞獎」112件、「解釋報導獎」99件、「新聞評論獎」36件。

經本組評審互相推舉,由李志德老師擔任本屆平面及網路(文字)組召集人。

考慮文字類參賽作品數量較多,參酌卓新獎評審辦法建議「初審每件參賽作品至少4位評審委員審查」之原則,經評審們討論後,初審評審方式決議為:

(一)初審第一階段:
依獎項進行分工,並根據今年件數將作品區分為7組,每位老師在第一階段會審閱4組作品,作品分組與數量如下:

1. 突發新聞組:42件
2. 特寫新聞1組:37件
3. 特寫新聞2組:37件
4. 特寫新聞3組:38件
5. 解釋報導1組:49件
6. 解釋報導2組:50件
7. 新聞評論組:36件

經協調分配,每位老師在審閱其中4組作品後,就各自負責的獎項作品進行1~10的評分,給分7分以上為評審認為可進入複選的作品,依據各獎項作品加總分數,選出複選件數1.5倍的作品數(見下表統計),實際件數由秘書處統計出每件作品的總分排序後,再由評審討論確定進入第二階段的作品件數。

本屆參賽作品數量共289件,各獎項定義及報獎數量列表如下:

獎項名稱 獎項定義 報名件數 初審第二階段件數 複審件數 應入選件數
突發新聞獎 突發新聞是指非預期性突發事件(如災害、政治/社會動盪等)之相關新聞報導, 本獎獎勵在時間壓力下能準確報導並提供背景訊息,以增進閱聽眾對突發事件知情及理解的優秀作品。 42 15 10 5
特寫新聞獎 特寫新聞是指對事件、人物、趨勢、理念或重要話題的新聞報導,特別講究寫作風格、文字品質及敘事技巧,報導觀點及感染力亦是評選重點。 112 15~24 10~16 5~8
解釋報導獎 解釋報導是指對重要而複雜的事件或議題,能說明解釋其發生原因,並對其脈絡進行深度分析之報導。 99 15~24 10~16 5~8
新聞評論獎 新聞評論形式包括社論、短評、評論性個人專欄、評論性漫畫等。 36 15 10 5

例:特寫新聞獎初選第二階段件數為15~24件,在收到特寫新聞1~3組共112件作品的評分後,秘書處會將各作品的4位評審給分加總,並依總分高低排列出112件作品的順序,評審根據此順序討論需要納入幾件作品進入初選第二階段討論。

(二)初審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評分結果統計後,評審決定由總分較高及評審特別推薦者(各獎項約14~18件不等),進入初審第二階段。在第二次評審會議前,由全部(七位)評審再次審閱所有進入初審第二階段之作品,給予1~10的評分。每獎項進入初選第二階段作品的七位評審分數加總後,依分數高低(高分者在前)排序後,做為第二次評審會討論之參考。

特別說明:
因李志德老師任職的「亞洲事實查核中心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隸屬於美國自由亞洲電台,和美國自由亞洲電台普通話(中文)組平行運作,相互之間沒有業務關係,但基於利益迴避原則,李志德老師會迴避評審自由亞洲電台參賽作品。

若該件作品後續進入複選或決選,李志德老師的給分則為其他6位老師的平均分數。

第二次評審會議

在正式進入4個獎項的入選作品討論前,考量初選階段給分7分以上是評審認為可進入複選的作品,評審們決定各獎項的討論中,先以總分49分(意即7位評審的平均分數皆為7分)的作品進行第一輪討論,再根據該獎項入選作品的上限數量,剔除或增加其餘作品的討論,最後選出多數評審贊成且符合數量要求的入選作品。

突發新聞獎

首先討論突發新聞獎。經過兩階段評選,複審作品名單如下(依初選第二階段總分排序):

作品名稱 發表媒體
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 聯合報
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 udn global 轉角國際
從吃人陷阱到暴力囚禁:台柬人口販運中的血色詐騙變形 報導者
吹哨者秘檔獨家揭露 高虹安涉詐領助理費掀風暴 鏡週刊
土耳其強震現場直擊系列作品 鏡週刊
台灣司法大變革──首次國民法官參審全紀錄 《報導者》
防火牆內的證言:中國白紙運動紀實 鏡週刊
歐洲搶電現場 天下雜誌
不能生病的年代 聯合報、聯合新聞網
冷氣怎成了「高空炸彈」?──政大女學生之死的省思 聯合報
壓不扁的玫瑰:當法律成為性暴力嫌疑者的武器 鏡週刊
直擊!台積電300人包機揭開美國淘晶戰爭 商業周刊
透視2023開春缺蛋現象系列報導 報導者
《再生醫療法》—病人救命繩或惡夢? 中國時報

 

本獎參賽作品共42件,最多入選5件,評審們先討論初選第二階段總分為49分以上的作品,為上述表格中的前6件,由於數量超過入選上限,至少得排除其中1件作品,於是由6件作品中給分相對低的評審各自發言。

首先,有評審認為「吹哨者秘檔獨家揭露 高虹安涉詐領助理費掀風暴」報導中只有一位具名受訪者,對於消息來源或引用的正確性上,有待商榷。但也有評審考量該報導撰寫的時間點,事件本身正處於起訴階段,在新聞處理上相對困難,許多媒體都打安全牌,所以可以接受使用匿名消息來源。

「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則引起評審熱烈討論,該事件作為在國外發生的重大突發新聞,有評審認為此件作品中有部分文章大量引用外電,記者實際採訪的篇幅相對較少。其餘評審則指出以獨立記者的資源與能量,無法充分做足現場即時訪問,是可以理解的條件限制,同時也能在報導中看出記者窮盡個人之力,整理出重要且正確的內容,是值得入選的作品。

在這件作品的討論過程中,有評審提出對於突發新聞的見解,認為突發新聞需要對抗兩件事情。第一個是得對抗時間性、第二個是得對抗資訊,正因為突發事件沒有時間讓媒體事先準備,且都是在事發之後才開始有資訊出現,所以該評審認為「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是本次進入複審討論的作品中,在對抗這兩件事情最為努力。

延續突發新聞的對抗性討論,有評審對於「台灣司法大變革──首次國民法官參審全紀錄」是否屬於突發新聞的範疇,持保留態度。由於國民法官參審已經是事先就知道會發生的事件,雖然還未對外公開首次有國民法官參審的案子是哪一件,但有評審認為媒體還是有時間事先準備,取得資訊的難度相對低。不過同樣有評審提出,該篇報導在事件當天就刊出,具有即時性,不僅在短時間內整理開庭經過、整理出參審全記錄,後續也訪問全程參與的旁聽律師、以及與案件相關的療養院、精神科醫師等,可讀性高。另外有兩三位評審認為,比起突發新聞,此篇報導更接近特寫新聞或解釋報導,並舉例像是在蛙式比賽中,以自由式參賽,雖然游得很快,但是否有報錯獎項的疑慮。

而同樣是國外重大突發新聞事件的「土耳其強震現場直擊系列作品」,則被評審拿來與「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相互對照。評審認為「土耳其強震現場直擊系列作品」雖然實際採訪的人數較多,但報導分成兩路,一路跟著慈濟義工路線行走,另一路以街訪為主,兩條路線沒能整合在一起,是這件報導的可惜之處。

至於「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從吃人陷阱到暴力囚禁:台柬人口販運中的血色詐騙變形」兩件作品,評審認為前者是非常典型的突發新聞,聯合報對於事件的報導,是少見的本格派新聞處理方式;後者的優點則是報導脈絡清楚,彰顯出詐騙的全球化與暴力問題。評審取得共識,讓者兩件作品優先入選,並針對前面討論的4件作品進行投票,須超過半數評審(4票以上)同意才能入選。

投票結果,「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土耳其強震現場直擊系列作品」兩件作品得票皆超過半數,確定入選。

考量本獎項最多能入選5件作品,在已有4件作品確定入選後,評審決定針對總分排名前6名以外的作品進行提名討論。有評審為「防火牆內的證言:中國白紙運動紀實」拉票,認為鏡週刊在短時間內捕捉到事件現象,雖然缺少對全局的描述,但強大的機動性與想盡辦法找到受訪者的動力,是此篇報導珍貴之處。討論後,評審對於這件作品進行投票,獲得半數以上評審投下贊成票。

最後確定由「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從吃人陷阱到暴力囚禁:台柬人口販運中的血色詐騙變形」「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土耳其強震現場直擊系列作品」「防火牆內的證言:中國白紙運動紀實」5件作品入選本屆突發新聞獎。

 

特寫新聞獎

接著討論特寫新聞獎,經過兩階段評選,複審作品名單如下(依初選第二階段總分排序):

作品名稱 發表媒體
小毛蟹回家 啟動台灣大轉骨 商業周刊
從夏夜裡誤殺移工山老鼠的槍響,到賽夏族重返山林的漫漫回家路 報導者
孤老危機 聯合報橘世代周報
「潤學潮」下最危險的逃難路徑:穿越巴拿馬叢林的中國人 報導者
殺害二個小孩之前——單親媽媽殺子案 鏡週刊
七股光電夢專題追蹤報導 聯合報
看見年輕照顧者 願景工程
在宅醫療:陪你在家生活到最後 經典雜誌
【零碳世代】 經典雜誌
逃逸狒狒悲劇:死於槍下的生命,揭失靈的野生動物管理專業 窩窩
造反賺更大!菜籃裡的短鏈革命 商業周刊
生養之艱:台灣社會新求子之路 天下雜誌
風雪中賭命 玉山國寶守氣象站30 聯合報
權力、脅迫、謊言:權勢性暴力系列報導 端傳媒
當窮人銀行關門 太報
愛沙尼亞的中國「數字居民」:通往新身份之路 端傳媒
逃避自由 華山草原上的一場死亡 鏡週刊
被踩踏的界線:蘭嶼一起行車糾紛,為何點燃達悟族人怒火? 端傳媒
在台港人系列 光傳媒
《 【漁電共生期中考】光電蓋了,誰會養魚?─光電屋頂型室內養殖調查報告 》 農傳媒
藥頭、車手、感化院 6名中途少年的觸法自白 聯合報

本獎項初選第二階段總分為49分以上的作品,為上述表格中的前5件,評審先就這5件作品進行討論。

首先,「『潤學潮』下最危險的逃難路徑:穿越巴拿馬叢林的中國人」不僅議題難度高,記者也實際走訪巴拿馬採訪,寫出許多人冒著危險也要逃難的故事,獲得評審青睞,一致同意入選。

接著有評審認為「小毛蟹回家 啟動台灣大轉骨」從小事件出發,探討大的問題面向,報導觀點獨特。但也有評審指出這件作品有標題黨的疑慮,雖然以小毛蟹為題,但內容實際提到小毛蟹的部分很少,主要還是在談結構性問題。

針對「殺害二個小孩之前——單親媽媽殺子案」的討論,有評審肯定報導將司法案件背後的脈絡交代得十分清楚,但就特寫新聞著重人物故事性的刻畫面向來說,此篇文章的後半段是多位受訪者的意見整理,略微拉低給分。

至於「孤老危機」,評審肯定團隊前進不同縣市做採訪的用心,而「從夏夜裡誤殺移工山老鼠的槍響,到賽夏族重返山林的漫漫回家路」在題材上具公共性,但有評審指出報導中出現「可能」、「對他而言」等推測性用語,此種寫作方式容易引起對新聞正確性的疑慮。

經過首輪討論後,評審就「『潤學潮』下最危險的逃難路徑:穿越巴拿馬叢林的中國人」以外的4件作品進行投票,而這4件作品都獲得半數以上的評審贊成票,確定進入入選名單。

考量本獎入選作品數量上限為8件,評審陸續提議「七股光電夢專題追蹤報導」「逃逸狒狒悲劇:死於槍下的生命,揭失靈的野生動物管理專業」「風雪中賭命 玉山國寶守氣象站30年」「當窮人銀行關門」「逃避自由 華山草原上的一場死亡」「被踩踏的界線:蘭嶼一起行車糾紛,為何點燃達悟族人怒火?」等6件作品,進入入選與否的討論。

「七股光電夢專題追蹤報導」這件作品而言,有評審認為除了談光電結構性問題,也聚焦七股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意見,關照面向完整。「逃逸狒狒悲劇:死於槍下的生命,揭失靈的野生動物管理專業」則跳脫情緒性,從政策結構面切入討論,而對於熱度稍縱即逝的逃逸狒狒新聞,窩窩願意繼續追蹤、討論與整理,評審也認為是值得鼓勵的媒體。

至於「風雪中賭命 玉山國寶守氣象站30年」則有評審認為,雖然團隊登上玉山做採訪,呈現的故事也具人情味,但呈現的東西太少了,只以人物為主的報導內容反而縮小了氣象工作站能談的格局。「當窮人銀行關門」一作雖然不是最早報導此議題,也不是最完整之作,但能呈現居民與回收站的依存關係,故事感人之外,也納入環境問題、都市更新等面向。

「逃避自由 華山草原上的一場死亡」的優點在於記者文筆佳,評審雖然被報導文字吸引,不過文章結尾並未針對此作所報導的司法案件多作分析,也未能釐清事件真相,有評審直言讀完報導之後反而更感困惑。至於「被踩踏的界線:蘭嶼一起行車糾紛,為何點燃達悟族人怒火?」則有評審給出高分,除了因為作品題材在主流媒體中並不常見之外,報導將蘭嶼的歷史交代得很清楚亦為優點,但另有評審認為報導中的鬥毆事件與蘭嶼歷史之間缺乏連結,故未給予高分。

在評審針對這6件作品充分交換意見後,隨即進行入選與否的投票,結果為「七股光電夢專題追蹤報導」「逃逸狒狒悲劇:死於槍下的生命,揭失靈的野生動物管理專業」兩件作品獲得半數以上的評審贊成票。

本屆特寫新聞獎最終共有7件作品入選,分別為「『潤學潮』下最危險的逃難路徑:穿越巴拿馬叢林的中國人」「小毛蟹回家 啟動台灣大轉骨」「殺害二個小孩之前——單親媽媽殺子案」「孤老危機」「從夏夜裡誤殺移工山老鼠的槍響,到賽夏族重返山林的漫漫回家路」「七股光電夢專題追蹤報導」「逃逸狒狒悲劇:死於槍下的生命,揭失靈的野生動物管理專業」

解釋報導獎

接著討論解釋報導獎,經過兩階段評選,複審作品名單如下(依初選第二階段總分排序):

作品名稱 發表媒體
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 報導者
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 商業周刊
百年震盪──斷層下的台灣啟示錄 報導者
水面下的台海危機?|海底電纜:中國灰色地帶戰略新章 P#新聞實驗室
擱淺118——打開海龜急診室 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打詐愈打愈狂真相 今周刊
後全球化時代 半導體3變局 財訊雙周刊
【品種植金】農業永續競爭力的智慧種子 新品種育成路迢迢、權利誰維護? 農傳媒
《從毒打到虐殺》動物虐待定罪專題報導 窩窩 wuowuo
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 今周刊
一次搞懂ChatGPT狂潮 數位時代
種樹vs種電 中央通訊社
決戰綠天鵝 經濟日報
「撒幣催生難」系列報導 聯合報數位版
解放軍演訓:發射哪些飛彈、為何沒發布警報、對台影響與感受溫差 端傳媒
我是怎麼踏上破產危機 加密貨幣風暴下的監管難題 鏡週刊
電動車燒出安全疑慮 公車業者提心吊膽 聯合報
從〈留下來或繼續逃?〉到〈再見台灣〉:香港人去留兩難系列報導 鏡週刊

在上述列表中,超過49分的作品為前7件,評審先就這幾件作品進行討論。

「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以模擬網頁的創新手法,解決暴露個資隱私與新聞真相之間的困難,同時報導案例豐富,無論是鉅觀的法律結構或微觀的個人處境都能同時兼顧,評審認為在報導的寫作與組織方面相當優秀。

而商業周刊的「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把新聞現場拉到德國,對於新科技的運用解釋得很有故事性,不僅能帶給讀者新的科技知識,也在報導中和台灣做了連結。

「百年震盪──斷層下的台灣啟示錄」則是搭配衛星地理圖表呈現,評審認為看得出這件作品花費相當多時間,產製出的報導內容不會過度艱澀,是篇好的科學傳播與解釋報導。

由於這3件作品在解釋報導的表現上都相當優異,評審一致同意這3件作品入選本屆解釋報導獎。

至於其他4件總分同樣有超過49分的作品中,「水面下的台海危機?|海底電纜:中國灰色地帶戰略新章」的評審意見略有分歧,有評審認為P#新聞實驗室善用視覺呈現,值得鼓勵,但也有評審認為這樣的呈現方式,反而讓讀者在閱讀是會分心、產生斷裂感,造成解釋性上的扣分。

「擱淺118——打開海龜急診室」則被評審指出報導中的解釋份量過多,反而降低可讀性。而「打詐愈打愈狂真相」的問題在於,以詐騙為主題的報導並不少見,此件作品並沒有特別突出之處,另有評審認為詐騙有不同的種類跟形式,但在此處卻被兜在一起講,反而讓報導顯得發散。

相較之下,有評審肯定「後全球化時代 半導體3變局」的問題意識清晰,並針對問題意識做了分析,文字也不生硬,聚焦在半導體產業的變化,具有國際視野。

結束第一輪討論後,評審針對這4件作品進行投票,除了「打詐愈打愈狂真相」未獲得半數以上評審贊成票外,其餘3件作品都進入入選名單行列。

接著評審又陸續提議「【品種植金】農業永續競爭力的智慧種子 新品種育成路迢迢、權利誰維護?」「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從毒打到虐殺》動物虐待定罪專題報導」3件作品進入入選討論。

其中有評審給予「【品種植金】農業永續競爭力的智慧種子 新品種育成路迢迢、權利誰維護?」最高分,理由是鮮少有人以品種的智慧財產權為主題進行報導,題材具有特殊性。而「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雖然是中規中矩的報導,但報導團隊非分析現成資料,而是從自家調查做起,也提出相應的方法與問題點,報導圍繞著數字佐證,令評審印象深刻。提議「《從毒打到虐殺》動物虐待定罪專題報導」的評審則對這件作品感到相當驚喜,不僅對相關法令爬梳深刻,也將動物虐待難以定罪的問題清楚呈現出來,能感受到寫作者的冷靜。

在針對這3件作品進行新一輪投票後,雖然3件作品都各自有超過半數以上的評審投下贊成票,但先前已確定有6件作品入選,在入選件數上限為8件的情況下,這3件作品中贊成票數最低的「《從毒打到虐殺》動物虐待定罪專題報導」因此未能入選。

本屆解釋報導獎的入選作品共為:「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百年震盪──斷層下的台灣啟示錄」、「水面下的台海危機?|海底電纜:中國灰色地帶戰略新章」「擱淺118——打開海龜急診室」「後全球化時代 半導體3變局」「【品種植金】農業永續競爭力的智慧種子 新品種育成路迢迢、權利誰維護?」「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8件作品。

新聞評論獎

接著討論新聞評論獎,經過兩階段評選,複審作品名單如下(依初選第二階段總分排序):

作品名稱 發表媒體
革命前夕》林向愷專欄 信傳媒
暗黑時代發光的靈魂 風傳媒
冷淡孤寂受傷 思想坦克
淨零碳排、社會住宅、生技產業發展及電價、蛋價管制評論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專欄/社論
迷宮中的兩岸 風傳媒
讀財經、看世界、論政策 風傳媒
葉靜倫/土耳其震災爭議:節制的愛心與耐心,是旁觀者的第一課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親子天下》顏擇雅專欄 親子天下雜誌
詹順貴專欄 思想坦克
張潔平專欄 天下雜誌
徐子軒專欄 鳴人堂
「兩岸觀策」專欄 聯合報
李少民專欄:中共二十大 關鍵評論網
洪心平/台彩要求視障「看」圖作答:人人一樣才公平?工作能力應結合輔具評估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被諮商百小時就可以開課?理科太太販賣諮商筆記合法嗎? 法律白話文運動

在上述列表中,總分超過49分的只有前三件作品。評審認為「革命前夕》林向愷專欄」之作者為典型的評論好手,此作品完全體現出自己的價值觀,更能帶著讀者理解他對經濟問題的思路,以評論來說相當不容易。而「冷淡孤寂受傷」系列評論不僅文字能力好,對於時事也相當敏感,在文學筆法下,對於結構性問題或個人層面的荒謬,都處理得非常好,而且在評論文章的結尾都會導向積極的解方,可讀性非常高。

至於「暗黑時代發光的靈魂」則有評審在討論時提出反對入選的意見,認為雖然文筆佳,但寫作主題聚焦人物特寫,論述的成份略為稀薄。但也有評審持不同看法,直言作者為當前新聞環境下少見的國際新聞通才,並從他的專欄中可見其組織文章與取材能力。基於這件作品有反對意見,評審們在交換意見後進行投票,結果有超過半數評審贊成此件作品入選。所以總分超過49分的前三件作品都確定入選本屆新聞評論獎。

接著評審提議「迷宮中的兩岸」「讀財經、看世界、論政策」「土耳其震災爭議:節制的愛心與耐心,是旁觀者的第一課」進入討論。

有評審認為「迷宮中的兩岸」的寫作筆法迂迴曲折,選材特殊,加上作者在第一線累積十幾二十年的記者經驗,讓他能在評論當中援引不同例子,寫法引人入勝。提議「讀財經、看世界、論政策」的評審則看重此作作者以財經為主題的文章中,大開大闔的評論筆法。「土耳其震災爭議:節制的愛心與耐心,是旁觀者的第一課」作者在文中提出「愛心錯置」的觀念讓評審耳目一新,而且與多數作品皆為集結數篇評論文章報名參賽,此作以單篇文章就能把評論主題講述清楚,是評審認為這件作品的獨特之處。

經過一番討論,評審針對這3件作品投票,因「讀財經、看世界、論政策」未獲得半數評審贊成票,未能入選。本屆新聞評論獎的入選作品共有5件,分別為:「革命前夕》林向愷專欄」「冷淡孤寂受傷」「暗黑時代發光的靈魂」「迷宮中的兩岸」「土耳其震災爭議:節制的愛心與耐心,是旁觀者的第一課」

 

第三次評審會議

在第二次評審會中選出各獎項入選作品後,評審們同意在第三次評審會前不預先投票,評審召集人李志德老師提出下列討論與投票方式,並獲得其餘評審同意,第三次評審會即根據此方式進行。

第三次評審會議討論與投票方式如下:

特寫新聞獎、解釋報導獎各有七件與八件入選作品,以三輪討論、三輪投票方式進行:

第一輪討論:針對入選作品綜合討論(預計15分鐘)
第一輪投票:從入選作品中選出4件
第二輪討論:針對4件獲選作品綜合討論(預計10分鐘)
第二輪投票:從4件作品中選出兩件
第三輪討論:最後2件作品進行PK(預計10分鐘)
第三輪投票:2選1,選出得獎作品

突發新聞獎與新聞評論獎因只有5件作品入選,所以只進行兩輪討論與投票:

第一輪討論:入選作品綜合討論(預計15分鐘)
第一輪投票:從入選作品中選出3件
第二輪討論:3件作品進行PK(預計10分鐘)
第二輪投票:3選1,選出得獎作品

突發新聞獎

首先討論突發新聞獎。入選作品依報名順序排列如下:

作品名稱 發表媒體
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 udn global 轉角國際
從吃人陷阱到暴力囚禁:台柬人口販運中的血色詐騙變形 報導者
防火牆內的證言:中國白紙運動紀實 鏡週刊
土耳其強震現場直擊系列作品 鏡週刊
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 聯合報

在第二次評審會議中,「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的原創比例問題是主要討論重點,有評審分析這件作品報名參賽的6篇報導中,第一篇引用外電最多,第二篇開始有記者第一手採訪,第三篇聚焦在公共安全,原創感強,第四與第五篇則對事件進行深化報導,第六篇則是對記者楊虔豪本人的專訪,評審認為第六篇的處理就新聞上來說顯得突兀,撇除這篇不談的話,第二篇到第五篇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原創,加上事件本身的突發性強,作品本身具有很強的臨場感。也有評審提出記者與編輯各自在前線與後勤的搭配,讓報導顯得完整。

而與轉角國際記者的單兵作戰相比,聯合報的「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在採訪上顯得更有組織,且與當天其他媒體相比,聯合報對於中捷事件的報導角度全面且完整,雖有評審認為這件作品表現中規中矩,較無令人驚豔之處,但在短短兩天時間內,能釐清意外發生原因,做出此等規模的報導,已十分難得。面對突發事件,聯合報透過報導與圖表,解釋事件發生過程,也追問國內是否有其他軌道運輸也曾發生類似情況,角度相當周全,能在報導中看見編輯檯的人力調度與現場記者分工,展現扎實的基本功。

和上述這兩件作品相比,有評審指出「防火牆內的證言:中國白紙運動紀實」有事件的累積與發酵,「土耳其強震現場直擊系列作品」雖然在周延性和報導角度都很到位,但並不是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就趕到現場,所以兩者的即時性都略為不足。另一件作品「從吃人陷阱到暴力囚禁:台柬人口販運中的血色詐騙變形」則被多位評審認為突發及即時性最弱。

在經過第一輪討論後,評審針對5件作品進行第一輪投票,每位評審最多可以投4票,票數結果統計如下:

作品名稱 得票數
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 6
從吃人陷阱到暴力囚禁:台柬人口販運中的血色詐騙變形 0
防火牆內的證言:中國白紙運動紀實 3
土耳其強震現場直擊系列作品 3
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 5

進入第二輪討論的作品為獲得半數以上評審票數的「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

有評審認為前者使用較多外電新聞,減弱了報導的原創性,較為可惜,另一位評審指出這是轉角國際處理國際新聞的慣用呈現方式,即「以翻譯外電為主,搭配記者現場的分析觀察」。如果回到突發新聞的核心,多位評審表示較支持「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

評審接著詳加比較兩件作品的優缺點。有評審認為兩件作品各有缺點,「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參賽團隊為聯合報都會地方中心,理應對於曾經出過問題的中捷有更長期的追蹤、關心,但是事件發生當下,呈現出來的報導角度與其他媒體相似,在專業表現上並沒有特別突出。而「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即時透過外媒報導讓台灣有所警示,就報導本身有其意義,但參賽的第六篇文章過度展現個人英雄主義,反而成為扣分之處。評審認為兩件作品都有值得獲獎的理由,但也有各自的缺失。

在輪番討論仍委決不下的情況下,甚至有評審建議是否要考慮從缺,藉此提醒新聞媒體多思考如何能讓突發新聞的產製更為全面且完善。因為評審有從缺建議,所以召集人李志德老師提議,在下一輪的投票中,加上「從缺」選項。

隨後以每位評審僅能投一票的前提,進行第二輪投票,結果如下:

作品名稱 得票數
南韓梨泰院萬聖節慘案 1
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 5
從缺 1

 

最後根據投票結果,由獲得過半數評審票數的「致命40秒!煞不住的中捷列車」獲得本屆「突發新聞獎」。

新聞評論獎

接著討論同樣有5件入選作品的新聞評論獎。入選作品依報名順序排列如下:

作品名稱 發表媒體
暗黑時代發光的靈魂 風傳媒
迷宮中的兩岸 風傳媒
革命前夕》林向愷專欄 信傳媒
冷淡孤寂受傷 思想坦克
土耳其震災爭議:節制的愛心與耐心,是旁觀者的第一課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在第一輪討論中,有評審率先表態支持「革命前夕》林向愷專欄」「冷淡孤寂受傷」兩件作品。評審認為「冷淡孤寂受傷」的系列評論文章,主題皆為當下應該重視的時事,且在新聞事件發生的一週之內就能寫出深度評論,敘述手法吸引人,且能帶領社會進行反思。而「革命前夕」林向愷專欄」提出的經濟議題,同樣是大眾需要面對的社會現況,傳統專欄寫作式的文風與前者相反,著重在政策,透過強有力的證據與圖表,帶出台灣近幾年重要的老年、稅制、少子化等問題。

另有評審認為「冷淡孤寂受傷」評論文章品質不一,部分文章呈現非此即彼的二元觀點,但或許會有第三種可能,在用字上難免會讓讀者看得有點心驚膽跳。而「林向愷專欄」則從經濟專業下筆撰文,帶領讀者看到更多經濟議題的細緻層面,評論有關點,文章沒有贅字,文字功力清晰且深厚。

也有評審為「迷宮中的兩岸」拉票,認為此作選材調性一致,著重在兩岸議題,文字風格介於前兩者之間,文章帶有幽默,閱讀起來也不至於感到艱澀。但也有評審認為此作原創性評論的比例不易辨識。

另一件入選作品「暗黑時代發光的靈魂」「迷宮中的兩岸」類似,能在評論的專業及可讀性之間,拿捏出不錯的平衡,尤其前作作者長年投身國際新聞工作,在說故事與評論兩者之間掌握恰當,即使讀者對評論所涉事件的背景不了解,讀後都能明白掌握,展現作者功力。但也有評審認為專欄文章偏向人物及歷史軼聞,評論深度不足。

「土耳其震災爭議:節制的愛心與耐心,是旁觀者的第一課」雖然因觀點獨特而入選,但只有單篇評論文章,與其他四件作品都是以複數文章報名參賽相比,顯得單薄。

最後評審針對新聞評論的核心進行討論,有評審認為評論應該是要發揮媒體對政策的觀察與監督,不單單只是針對社會現象發表個人意見,前者是政策建議者,後者則是社會觀察者。就這點來說,「革命前夕》林向愷專欄」所選取的題目為台灣社會當前重要議題,能在字裡行間讀出作者的憂心及迫切關懷。

在第一輪討論後,評審進行第一輪投票,一人一票,「革命前夕》林向愷專欄」獲得7位評審全數支持,獲得本屆「新聞評論獎」桂冠。

特寫新聞獎

接著討論特寫新聞獎。入選作品依報名順序排列如下:

作品名稱 發表媒體
「潤學潮」下最危險的逃難路徑:穿越巴拿馬叢林的中國人 報導者
從夏夜裡誤殺移工山老鼠的槍響,到賽夏族重返山林的漫漫回家路 報導者
孤老危機 聯合報橘世代周報
小毛蟹回家 啟動台灣大轉骨 商業周刊
七股光電夢專題追蹤報導 聯合報
逃逸狒狒悲劇:死於槍下的生命,揭失靈的野生動物管理專業 窩窩
殺害二個小孩之前——單親媽媽殺子案 鏡週刊

在第一輪的討論中,需要從7件入選作品中選出4件作品進入第二輪討論,有評審提議採取排除法。有評審認為對「『潤學潮』下最危險的逃難路徑:穿越巴拿馬叢林的中國人」的主要疑問是,從報導中無法判斷記者是否跟著報導對象深入叢林,導致報導的說服力道略顯不足。另有評審認為「從夏夜裡誤殺移工山老鼠的槍響,到賽夏族重返山林的漫漫回家路」入選主因是議題重要,但在文章結構、資料組織還有專題呈現上仍有完善的空間。

「逃逸狒狒悲劇:死於槍下的生命,揭失靈的野生動物管理專業」也有評審提到雖然值得入選,但報導多為二手資料整理,缺乏實際採訪內容是此作的硬傷,此作出色之處反而是在解釋報導上。

在第一輪討論後,評審以最多四票的方式進行投票,結果如下:

作品名稱 得票數
「潤學潮」下最危險的逃難路徑:穿越巴拿馬叢林的中國人 0
從夏夜裡誤殺移工山老鼠的槍響,到賽夏族重返山林的漫漫回家路 1
孤老危機 6
小毛蟹回家 啟動台灣大轉骨 3
七股光電夢專題追蹤報導 4
逃逸狒狒悲劇:死於槍下的生命,揭失靈的野生動物管理專業 0
殺害二個小孩之前——單親媽媽殺子案 7

根據投票結果,由票數排名前4的「孤老危機」「小毛蟹回家 啟動台灣大轉骨」「七股光電夢專題追蹤報導」「殺害二個小孩之前——單親媽媽殺子案」進入第二階段討論。

第二階段討論中,有評審再次指出「小毛蟹回家 啟動台灣大轉骨」的標題下法有問題,報導實際上要強調的是輔大旁的溫子圳拆除是很大的轉骨,專題中段的內容雖然充實,但是把小毛蟹跟淡水河水質改善兩件關聯性沒有那麼強的現象扣在一起,讓一些評審覺得有硬做的感受。

另外有評審認為在今年報名的作品中,有好幾篇以光電為主題的報導,大部分都從能源角度出發,而「七股光電夢專題追蹤報導」則考量新產業對原有產業的衝擊,並提出對當地人失業的觀察,擴展了報導角度。不過有評審認為報導思考過度單一、側重批評,實際上經濟跟環境之間還是能有所權衡,報導只呈現光電的負面影響,同時單看七股一地,較為可惜,若能將嘉義跟雲林等地區納入討論,會更有全面性。

接著,評審在「孤老危機」「殺害二個小孩之前——單親媽媽殺子案」之間陷入兩難。有評審認為「孤老危機」在好幾個縣市訪問到很多長輩的故事,是其強項。而「殺害二個小孩之前——單親媽媽殺子案」則是從一個事件點切入,既有深刻特寫,報導範疇也有拉大,文筆不過度煽情,卻又能體現寫作力度跟新聞張力,在本次入選的作品中,表現相當突出。

結束第二輪討論後,評審們一人一票進行第二輪投票,最後由「殺害二個小孩之前——單親媽媽殺子案」獲得七票的全數支持,拿下本屆的「特寫新聞獎」。

解釋報導獎

最後則是「解釋報導獎」的討論。入選作品依報名順序排列如下:

作品名稱 發表媒體
擱淺118——打開海龜急診室 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品種植金】農業永續競爭力的智慧種子 新品種育成路迢迢、權利誰維護? 農傳媒
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 商業周刊
百年震盪──斷層下的台灣啟示錄 報導者
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 報導者
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 今周刊
後全球化時代 半導體3變局 財訊雙周刊
水面下的台海危機?|海底電纜:中國灰色地帶戰略新章 P#新聞實驗室

因為此獎入選作品有部分為數位多媒體報導,因此在進入作品討論前,有評審提出先評選標準的確認,即是否單純考慮文字呈現而不考慮數位技術加分?但有其他評審認為獎項既然以「解釋報導」為名,若是有使用合適技術,增加文章的解釋性,也該納入考量。經過評審意見交換,最後決定綜和考量文字與技術兩者在報導中的呈現。另外,也有評審在此時表明自己為本次入選作品的媒體機構董事身份,對於該件作品將不發表意見,但會參與投票。

首先,有評審針對「百年震盪──斷層下的台灣啟示錄」的三篇文章提出分析,認為第一篇文章的型態創新、第二篇文章寫得最好,但第三篇文章因記者過於沈溺在專業中,使得文章幾乎要寫成論文,反而失去記者應該作為轉譯者的角色。同時因為使用非線性閱讀的呈現方式,造成文章在閱讀時的結構被打散。

另一方面,有評審指出「水面下的台海危機?|海底電纜:中國灰色地帶戰略新章」「百年震盪──斷層下的台灣啟示錄」都是要談論一般民眾難懂的議題,但前者在報導中的圖表使用看不出必要性,為圖表而圖表。

「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透過技術補足報導上不能透露個資、也不能幫特定網站打廣告的困境,藉著AI模擬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帶著讀者走進題目裡,有評審表態拉票,支持這件作品進入第二輪討論。

同樣以生育為主題的「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則有評審肯定利用民調找出台灣少子化根源的報導內容,揭開台灣少子化並不是結婚的人沒有生育,而是結婚的人變少了,讓讀者對於問題癥結點有不同的想像。

至於「【品種植金】農業永續競爭力的智慧種子 新品種育成路迢迢、權利誰維護?」「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後全球化時代 半導體3變局」3件作品,評審認為都是與產業有關的報導。其中有評審指出「【品種植金】農業永續競爭力的智慧種子 新品種育成路迢迢、權利誰維護?」花費較多篇幅講述甘露梨,但不同作物的品種保護策略應有差異,著重在甘露梨的例子反倒有以偏概全之虞。而「後全球化時代 半導體3變局」解釋報導的比重偏少,內容側重描述產業現況。「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則是三件作品中獲得較多評審肯定的報導,記者不僅去到德國現場,行文也明確明快,不會過度學理。

而與其他7件作品相比,評審表示「擱淺118——打開海龜急診室」在解釋報導的層面相對單薄,並無過多討論。

第一階段討論後的投票,每個評審最多能投四票,結果如下:

作品名稱 得票數
擱淺118——打開海龜急診室 0
【品種植金】農業永續競爭力的智慧種子 新品種育成路迢迢、權利誰維護? 3
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 5
百年震盪──斷層下的台灣啟示錄 0
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 7
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 5
後全球化時代 半導體3變局 0
水面下的台海危機?|海底電纜:中國灰色地帶戰略新章 1

依據得票數前4名,共計有「【品種植金】農業永續競爭力的智慧種子 新品種育成路迢迢、權利誰維護?」「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4件作品進入第二階段討論。

在第二階段討論的一開始,有評審將主題類似的「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放在一起討論,認為解釋報導獎要鼓勵的是透過報導討論事件背後成因,指出「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著重在故事、現象與第一手直擊,勝在能滿足讀者對於此現象的好奇心。相較之下,「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在結構面的討論就較為深入。

但也有評審持相反意見,認為「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六篇文章設定清楚、報導性足夠、議題新穎,兼具深度與可讀性。反倒是「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在敘事手法較為平淡,有評審指出這是今周刊的文章特性,以提供數據見長,而較少故事性。

整體來說,兩件作品各有評審支持。

至於以產業為主題的「【品種植金】農業永續競爭力的智慧種子 新品種育成路迢迢、權利誰維護?」「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多數評審較支持後者,認為文章現場感很強,行文不枯燥,將具有一定知識門檻的氫火車解釋得很清楚,在談論能源轉型的議題時也有帶入台灣角色,在解釋性、故事性及議題的吸引力都比較出眾。

第二階段的投票要在4件作品中選出2件作品進入第三階段討論,每位評審最多可以投兩票,投票結果如下:

作品名稱 得票數
【品種植金】農業永續競爭力的智慧種子 新品種育成路迢迢、權利誰維護? 0
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 5
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 4
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 4

由於「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獲得相同票數,無法馬上選出第二件要進入第三階段討論的作品。

 經評審簡單商議,決定直接針對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3件作品再次進行投票,每位評審只能投一票,若3件作品得票數分散,則進入第三輪討論;若有其中一件作品得票數相對高,也必須獲得半數以上的評審支持(意即獲得4票以上),才能確定為本屆「解釋報導獎」得主。

 第三輪投票結果如下:

作品名稱 得票數
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 4
台灣卵子、中國客戶、美國配對──全球人工生殖產線裡的台灣女孩們 3
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 0

依據投票結果,「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以1票之差勝出,獲得本屆「解釋報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