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會公器獎

評審團召集人

張錦華

無畏無私的監督時政

維護公益

卓越新聞獎最受尊崇的 「社會公器獎 」,今年共識非常高,大家毫無異議地一致同意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榮獲該獎。

也許,有些朋友還不太熟悉這個專注於農業生產、食物安全、環境保護等公共議題的獨立網路媒體;也許,大家很難想像,這個僅有五人的新聞網站竟然在成立十二年來,以有限的人力和資源,總共發表了九千多篇新聞,製作了數十個深入調查與或專題,並且已經獲獎多次。平均每個月能獲得百萬個瀏覽頁次。

她/他們挖掘許多被政府長期漠視、或直指政策缺失的重大新聞議題,以公共利益為優先,不畏時局壓力,對政策提出針砭,犀利詳實的報導屢屢促使主政單位必須提出改革之道。送評資料中列舉的17件作品,件件都顯示見其他新聞媒體所少嗅聞而深掘的議題與功力。

大家尤其覺得難能可貴的是,這個和產業有著密切關係的平台,能夠不接受任何置入委託,致力經營自己的小農商品,俾能使採編不受媒體收益影響,堅守著新聞媒體最核心的價值。

獨立而不受政治和商業權勢影響的媒體,專業而公正的事實報導,甚至是深度而嚴謹的調查報導,才能無畏無私的維護人民權益以及提升社會的品質,這也正是本獎項設立的宗旨。上下游新聞市集當之無愧。

近年來,常聽到大家對台灣傳統媒體質量下滑、黨同伐異、置入行銷、立場偏頗等各種批評;而新媒體科技提供的網路平台、社群媒體以及自媒體等,雖然百家爭鳴、卻多元零碎而參差不齊。儘管媒體淪落者有之、新聞人失格者有之;但可幸的是,仍有許多媒體人兢兢業業、堅持新聞專業,發揮著自由社會最需要的多元聲音、輿論針砭、公共討論和權力監督。

今年各界推薦的社會公器獎候選者一共有12家媒體,有傳統文字媒體也有影像和多元創新的網路平台,多有可圈可點之處。包括長期在資源稀缺的環境下堅守保存少數原住民族群文化的離島廣播電台;有為台灣的東南亞移工提供數個不同國家語言的新聞製作團隊;有致力提供弱勢發聲、深度國際新聞及評論的公共論壇;有長期耕耘生態、人文、和影像報導的雜誌;甚至還有針對人與動物關係和權益而用心推出深度和調查報導的平台。評審們都認真討論並且歎服其所作的長期而嚴謹的努力。

台灣的自由民主社會,在既定的政治社會制度結構限制之外,得以充滿活力以及健全的發展,正是這些真正發揮著第四權角色的媒體,為多元弱勢團體發聲,為監督政府、維護人民權益而深耕不懈; 拒絕淪為黨派或財團等操作的工具。雖然,得獎者只有一位,但我們必須向每一個致力做為社會公器、長期堅守專業的媒體致上最高敬意。同時,也希望真心關心台灣社會發展的觀眾,更多點閱和支持這些好媒體、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