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屆卓越新聞獎
廣播與網路音頻組 評審召集人
許文宜
聽覺媒體持續進化
好聲音與善的力量共振
永續不息
在聽覺媒體持續進化的過程中,「卓越新聞獎」增設「Podcast新聞節目獎」已邁入第四年,為廣播及網路(音頻)新聞領域,注入向上發展不可或缺的正能量。廣播曾是我耕耘超過20年且熱愛的媒體志業;至今,聆聽每一則不同題材和角度的新聞報導,從微觀到鉅觀,用「聲音」提升我們的「看見」,撐起音頻更廣闊的天空;所有堅守在音頻媒體崗位的各位及參賽作品,每一分努力和付出都值得肯定,入選及得獎作品,也絕對實至名歸!
本屆「廣播新聞獎」參賽作品略增(今年共28件),但報名「Podcast新聞節目獎」的作品則呈現逐年遞減(前年52件、去年49件,今年則是45件)。由於優秀作品的共識度高,在獎勵辦法規定前提下,評審們竭盡所能,給予更多作品鼓勵;經複審後,廣播4件、Podcast則有5件,共9項作品入選。「廣播新聞」探討移工人權、校園雙語開口說、搶救草鴞、國產茶的隱憂與曙光等,無論是新聞價值、記者現場採訪、音頻證據的蒐集、問題探討、分析解決、製播技巧及可聽性等,表現均值得嘉許。至於「Podcast新聞節目」,入選「會慢慢變好的」、「傾聽自然」、「食農搜查線」、「The Real Story」、「我們的島PODCAST」,有的做出深度、溫度,有的主題與切入角度甚具獨特性或公共性,有的則以知識性見長,類型多元、各擅勝場。
廣播新聞報導與 Podcast 新聞節目,收聽彈性與特徵各有不同,評定標準不會要求穿同一套「制服」。惟從新聞專業而論,即便題材與議題切入角度各異,但若論點過於單向/單一、抓到籃裡就是菜;或大篇幅提問、相應解決探討卻顯薄弱;或是純理想化的解套方案,甚至為某企業或政策背書等;都明顯有再進步的空間。此外,獎項鼓勵音頻作品,實在無法忽略聲音製作最基本的聽覺理解;以Podcast新聞節目為例,不少強調實地採訪,克服萬難蒐集豐富的一手證據,但僅當作資料來唸,聽得有些辛苦吃力;而聊天漫談種種採訪經驗與獨特的消息來源,欠缺受訪者音源佐證,聽眾費神想像也僅能略微感受;至於轉述消息來源又夾議夾敘,聽眾要把主客觀意見誰是誰聽明白,也不輕鬆。節目採取「說一口好新聞」的方式呈現,適合音頻表現的內容,不拿出來用,難免可惜。
聽覺媒體帶給人們「聲歷其境」的感受和吸引,永遠會獨特的存在。有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的堅持與鼓勵,相信,好聲音永遠不會被遺忘!請大家在聲音的跑道上繼續堅守專業前行,讓聆聽的感動、影響和啟發,在邁向更好未來的路上,與善的力量持續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