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卓越新聞立下新標竿/康復明
很榮幸參加了第二十一屆卓越新聞獎的評審作業,謹就參賽作品、發表媒體,以及評審運作等三個層面的觀察結果,略抒個人的感想。
首先,就參賽作品言,題材與內容可說是琳瑯滿目、百花齊放。尤其有一個可喜的現象:大多數作品都很符合甄選的基本要件——新聞。
譬如,角逐國際新聞獎的四十五件作品,至少就有十九件,是以最受全球矚目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事對峙為報導主題。再如財經新聞獎參賽的五十六件作品中的多數,也都能配合時代脈動,掌握新聞趨勢。
譬如深入探討全球性晶片短缺、Covid-19防疫險爭議、區塊鏈旋風、綠電與碳焦慮、企業永續經營等議題。同樣,調查報導獎參賽的大多數作品,也能嚴格圍繞新聞時事發揮。
除了必須具備確實是「新聞」的要件外,參賽作品是否符合專業性的要求,也是評審的關切重點之一。失焦、龐雜,或者缺乏具體目標及討論重點的作品,大致上不容易獲得評審的青睞。
通過了新聞性、專業性的審查後,參賽作品的表達,包括文字的使用或圖像、聲音的處理,是否精確、流暢,乃至優美,也都會被列為評審考量。
更甚者,參賽作品的表現外,外在環境,譬如採訪難度很高,以及發表後外界的評價與反應,譬如是否引發社會的注意與回響,達到改變現狀、導正不良發展,正面發揮新聞媒體影響力,都是評審不敢忽略的重點。
其次,就發表媒體言,固然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紙、雜誌,乃至蔚為流行的電子報居多,但藉著網路、數位,乃至更新穎媒介工具,奮勇承擔起傳播報導重責大任的有志之士,更不在少數。對於主辦單位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能以積極、正面態度接納這些新興媒體,我們評審一致表達肯定,並盼能夠因此帶動風潮,為台灣增加挖掘眞相,督導改進的良善力量,促進社會向上提昇。
最後,就評審運作言,諸多書面審查及集會評議中,全體評審共識很高,很順利從眾多參賽團隊中,甄選出符合上述卓越新聞應具備要件的作品出來。此中關鍵,即在於本屆不分媒體類別國際新聞獎、調查報導獎、財經新聞獎評審,都有相同的新聞媒體抱負與堅持,始能圓滿達成任務,為卓越新聞立下新的標竿。
評審作業結束,也是台灣新媒體排除萬難,奮勇打開新局面的開始。期盼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能一本初衷,繼續努力,鼓倡卓越新聞,發揮良善力量,推動台灣邁向更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