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並温柔/侯惠芳
34歲的塔利班接班人,以流利的英文、從容的態度,接受記者訪問……美軍自阿富汗撤軍後,塔利班迅速奪回政權,阿富汗再度成為被「恐怖組織」領導的政府……這個熱門的新聞在國際間廣泛被關注和討論,直到烏俄開戰轉移了媒體和人們的焦點。
新聞總是這樣,一波蓋過一波,尤其是距離我們萬里之外的國際新聞。
這屆卓新獎入選作品中,台灣記者親赴阿富汗和烏克蘭深度採訪的作品,令人驚艶。如此實地近距離探訪當地人事物,戰地如此之近、又如此之遠,人們的痛苦悲傷、無助無奈,安坐在沙發上、遠距的我們,除了同情和同理,還能做些什麼?……同樣的一片土地、百年來養活幾代人,這片土地如今被綠能看上,成為全國百分之八十風機的預定設置地點。
蚵農認為風機阻礙珍珠蚵的生存,進而影響人們的生計。
這部入選作品,將此嚴肅的議題拍的美絕。
純熟的空拍遠景、縮時的蚵架與海水升降、蚵仔呼吸的特寫鏡頭……都是佳作。
短短不到二十分鐘的報導,兼顧議題討論、畫面美感、觀者黏著度……類似的入選作品,今年不少,顯見國內新聞工作者的敘事和影像能力,都成熟不少。
台灣多雨多颱風,竟然也有水危機?
極端氣候讓我們嘗到外頭大豪雨,裡頭沒水用的窘境。
這部入選作品由兩位返鄉青農談起,一一述說台灣面臨缺水的原由、現狀、各界看法、政府因應,故事娓娓道來,流暢好看;畫面和配樂是強項,一位評審老師說:簡直拍電影。
這也是此次參選作品的特色:有些作品著實拉高層次,讓人毫無懸念。
此屆參選作品件數,比往年都多,七位老師都看到眼睛脫窗,討論時,老師們甚且還算出這個鏡頭出現次數、和比較內容的秒數,可見老師的仔細與慎重。
少數作品確實毫無懸念的跳出,而大多數的作品幾乎都旗鼓相當,在入選件數的限制下,遺珠難免。
令人驚喜的是,平面媒體跨足影像的表現成長幅度驚人,佳作不少。而新電視台的作品也創新精緻,不遑多讓。
台灣新聞界,代有才人出,每每能看到令人拍案的好作品。
只是,我們的題材還是在環保、民生、人物……等議題上著墨。極少看到對政策、經濟、弊案、人權……等議題的直球對決。
議題的發現、深究、討論都不缺,但追蹤責任歸屬,往往點到為止,輕輕放下……。
其實,台灣社會的議題何其多,小至偏鄉温暖動人的人物故事、大至關係全民的能源政策,無一不可大書特書,也都能創作出新角度、新觀點,雋永可人的作品。
可,做為新聞人,似乎可挑戰更全面、更爭議、更針對性的議題。
烏俄開戰以來,台海問題就一直被拿來比擬,甚至外媒、外國政治人物都紛紛議論….好像他們就住在隔壁一樣。反而是我們,除了談話性節目討論之外,較少瞧見我們的電視新聞,好好的、有系統的、理性的面對這些議題。
這好像才是我們這一代必須給下一代的交待啊!
當然,低薪、疫情、萬物齊漲…這些每天攤在面前的難題,已夠讓人們鎖眉歎息,誰要管那些似乎離我們遙遠的「大事」?對小民而言,張羅家人温飽比任何事都重要,「小確信」的幸福就是幸福了。
我們還是期待,新聞人要看的更高更遠,眼下的問題重要,但我們要給未來的台灣人一片怎樣的土地?怎樣的民主制度?怎樣的國際地位?怎樣的明天?
新聞人,我們需要你的勇敢,也需要你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