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卓越新聞獎電視及網路(影音)類長篇深度報導獎|如電影一般的影像敘事 《天下雜誌》團隊〈水危機之島〉獲獎

黃翊閔|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本屆卓越新聞獎電視及網路(影音)類長篇深度報導獎獲選作品為《天下雜誌》的〈水危機之島〉,並由《天下雜誌》資深記者張涵青,從頒獎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政大名譽教授林元輝手上接過獎座。
〈水危機之島〉專題透過精湛的影像,帶領觀眾從一條河川,看見台灣水資源的使用與挑戰,並提出「河川法人化」作為化解危機的可能解方,讓觀眾隨著鏡頭的觀點去看見進而引發討論,一同關注我們正生活其上的,這一座水危機之島。
《天下雜誌》專題報導揭示因為地勢高聳、河川陡急,所以儘管年平均雨量高達2500公釐看似水量豐沛的寶島台灣,其實是個留不住水資源的缺水國家。在此條件下又面臨到近年日亦嚴重的極端氣候影響,以及國內用水量有增無減的情況,對國家整體水資源調度無疑是一大挑戰。
旱澇交替發生,民生、農業和工業的用水分配不均的現實情況,不僅考驗著執政者的能耐,如此錯綜複雜的水危機問題也考驗著報導記者的功力。
《天下雜誌》的影像敘事,將此問題的脈絡完整呈現,有條不紊的從兩位青農返鄉談起、水危機現況、各界說法和政府因應的措施、改進空間,緩緩道出水資源匱乏的問題。獲獎理由指出,此新聞專題結構清楚,中肯有力,敘事的角度多元凸顯這一攸關台灣永續生存,卻長年未獲改善的水資源問題。
張涵青發表得獎感言。
此外,故事流暢好看、畫面配樂可圈可點,評審團中有位老師直呼「簡直拍電影。」很難想像這樣一份高品質的專題內容,是由僅三名成員組成的團隊所完成的。張涵青說,專題播出後接獲一些也想拍攝類似題材的同業致電,「請問你們的預算怎麼抓?一百萬嗎?」她笑回,「《天下雜誌》沒有那麼多錢,但我們很有心。」
新聞工作是團體工作,一份好的作品仰賴團隊的鼎力相助,張涵青特別想感謝《天下雜誌》總編輯陳一姍和主管、《天下雜誌》影視中心總監李洛梅給予的支持,以及坐在台下曾經幫助過自己度過許多難關和及時給予協助的同事,讓她能夠好好完成這一份獲獎的作品。張涵青坦言,她從沒預料到自己會得獎,作為一名資深記者入圍卓新獎10次終於得獎,說話時一度強忍淚水,難掩激動的緊張情緒。
最後她也大方分享自己能夠得獎的另一個小秘訣,「那如果真的要說,你終於十年得一次獎,秘訣到底是甚麼?我回想那個時候啊,我剛失戀,所以全心投入到工作中,我想這就是秘訣!」霎時頒獎典禮會場響起如雷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