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國際新聞獎|李雪莉:我們相信台灣的記者有能力做出很好的國際新聞

2022 年 11 月 25 日 | 卓新獎, 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獎

donation

黃翊閔|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在黑夜之中其實月光會指路,所以我們要常常仰頭看看星空,月亮和星空會告訴我們其實有一盞光在那邊等著我們。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左)從頒獎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右)手中接下獎座。

《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左)從頒獎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右)手中接下獎座。

第21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國際新聞獎,由《報導者》的作品《世紀之戰裡的毀滅與圖存——俄烏戰爭5個月全紀錄》奪下大獎。

《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上台發表得獎感言時,以在黑暗中摸索、試圖尋找光明的比喻,勉勵台下所有持續在新聞崗位努力以赴的同業。該獎項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頒獎。

《報導者》團隊實地遠赴烏波邊境及歐洲三國採訪了3周,自今年(2022年)3月起,持續追蹤並採訪了近70位來自烏克蘭、俄羅斯、波蘭與德國的代表性受訪者,並且透過長篇文字報導、聲音內容、影像、社群媒體等各式媒介,呈現出這場史上最具混合戰(Hybrid War)戰爭形式的具體面貌。最終將這些「筆觸生動,描述深入,視角廣泛」的第一手資訊從國際前線,帶回台灣。

即便採訪成本高昂 《報導者》仍決定前往前線報導
李雪莉發表得獎感言。

李雪莉發表得獎感言。

俄烏戰爭的爆發,對於以新聞為志業、傳遞真相為使命的記者而言,無不受到此二戰後歐陸最大戰事的召喚。李雪莉語氣堅定地說,「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當下,我們就決定了要前往前線。」而截至頒獎典禮前一個月止,《報導者》團隊甫結束第二次深入採訪烏克蘭的行程。

身為總編輯,李雪莉坦言,她永遠忘不了團隊中攝影記者楊子磊所拍攝的照片,「在那個小鎮裡、那個小學校裡,有365個村民被關在一個非常小的空間裡面,子磊拍出來的照片,讓我們看到現場、包括那面牆的上面有多少的數字被劃掉,因為活下來的人越來越少。」

俄烏戰爭的開打,不僅打醒了西方各國對於一場「不可能的戰爭」幻夢,也讓我們看到在面對泱泱大國的武裝侵略,小國如何以反抗的意志守護自身的存在。李雪莉說「看到一個小國家,有它的意志,每一個被小寫的人,這個Individual,在這麼大寫的體制和入侵下,它們展現出的毅力。」

「我的記者們非常非常的認真和辛苦,他們要去辨識AK47的子彈可以飛多遠,他們要辨識各種武器……,我們出去的成本非常的高,三月的保險每個人的保險是八千多元,九月底的保險每個人是五萬多元。」

儘管付出的心力和成本如此高昂,《報導者》仍堅持要將最好的國際視野帶回台灣,展現出台灣媒體在國際議題上的報導能力,並試圖透過「俄中兩國資訊戰對中文世界的影響」、「烏克蘭跨世代認同變化」以及「歐洲歷史衝突與國家轉向」這三條路徑,深刻剖析這場戰爭下,地緣政治、資訊輿論、文化語言、兒童人權、能源政治、外交關係等重要領域的全球意涵,讓共享民主世界價值和同樣身處大國一旁的台灣人民了解此場當代混合戰(Hybrid War)的深刻含意。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