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卓越新聞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特寫新聞獎|《商業周刊》作品〈親愛的憂鬱症家人〉以動人敘事獲評審認同

2022 年 11 月 25 日 | 卓新獎, 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獎

donation

劉艾波|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本屆卓越新聞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特寫新聞獎由《商業周刊》的作品〈親愛的憂鬱症家人〉奪下,得獎團隊為曠文琪、鄭郁萌、游羽棠、蔡靚萱、郭涵羚,該獎項由中華電信執行副總經理洪維國頒發。

《商業周刊》總編輯曠文琪(左)代表團隊上台領獎,自洪維國手中接下獎座。

《商業周刊》資深主筆鄭郁萌(左)代表團隊上台領獎,自洪維國手中接下獎座。

近年來,名人因憂鬱症自殺的案件不時登上新聞版面。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發出警告,憂鬱症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心血管疾病。WHO更預估,2030年憂鬱症將超越心血管疾病,成為人類失能主因。衛福部也推測,台灣的憂鬱症患者可能有200萬人。

〈親愛的憂鬱症家人〉報導前科技部長陳良基陪伴妻子走出憂鬱的故事。報導除了關注陪伴者所承受的重擔,採訪患者親友、醫界人士、自殺防治中心、職場憂鬱症防治專家、研發工程師等各界人士,提供讀者辨識、陪伴、同理、應對憂鬱症的方法。

評審認為,這項作品敘事動人,在描寫飽受憂鬱症折磨的夫妻時,寫景寫情深刻入骨。此外,陳良基在報導中現身說法,更有助於為精神疾病去汙名化。

曠文琪代表製作團隊致詞。

鄭郁萌代表製作團隊致詞。

《商業周刊》資深主筆鄭郁萌代表團隊上台領獎。她首先感謝卓越新聞獎評審願意把這個獎項頒發給〈親愛的憂鬱症家人〉,也感謝故事的主角陳良基夫婦,願意不畏世俗眼光,毫無保留地訴說這個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憂鬱症患者和陪伴者的心路歷程。

盼報導洗刷憂鬱症污名 伸出救援之手 做媒體當做之事

鄭郁萌說,台灣社會對憂鬱症仍帶有許多有色眼光,使目前國內的憂鬱症求診人數不到兩成,今年也有很多人因為這個疾病離開人世,對整個台灣社會都是巨大損失。

鄭郁萌強調,媒體是雙面刃,雖然知道可能在報導中促進了自殺的效應,但團隊仍期許這篇報導達到「帕帕基諾效應」。這是在莫札特的歌劇《魔笛》中,三位仙女告訴主角帕帕基諾:「你可以不用自殺、你可以活下去、你有很多活下去的理由。」

採訪團隊之所以寫出這個故事,就是希望洗刷對憂鬱症的污名,為憂鬱症患者帶來更多同理,在他們深陷泥淖時伸出友善的手。鄭郁萌說道:「憂鬱症患者和家屬,就像站在懸崖旁邊,你伸出的一隻手指可以拉住他。我們希望大家可以成為那隻手指,這是媒體應當做的事。」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