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乾琦烏克蘭戰地拍攝經驗分享會
—2022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主張乾琦
「過去30年間,我在全球各地拍攝衝突事件,我不以戰地記者自居。然而,基於恐懼台灣可能成為下個遭強鄰侵略的國家,我堅決要記錄這場俄羅斯發動的邪惡侵略。我想分享自己的觀察、記錄報導——特別為了台灣年輕世代。⋯⋯許多人認為此刻發生在歐洲的巨變彷彿一場中國侵略台灣的預演。想稱帝的強鄰就在你隔壁,這對所有世人來說,難道不是警訊嗎?如果台灣遭受攻擊,我們會有不計代價團結、抵抗的意志與勇氣嗎?我會收起我的相機,然後拿起步槍嗎?」
馬格蘭紀實攝影家張乾琦從前線的前線——烏克蘭戰場——回到家鄉台灣,用他的鏡頭對台灣年輕世代說話。
歡迎你來參加他的分享會!
張乾琦是台灣唯一獲選(2001年)為世界頂尖紀實攝影專業組織「馬格蘭通訊社」(1947年成立)終身會員的專業新聞攝影師。截至2021年9月底止,該通訊社在世的終身會員僅存42位,全亞洲至今只出過兩位終身會員,來自臺灣的張乾琦是其中之一。
他成長在台灣,從高中開始接觸攝影,大學時代就全心投入,跟許多喜愛攝影的年輕人一樣,張乾琦也從1985創刊的《人間》雜誌,汲取了對紀實攝影美學風格及工作態度的養分。
赴美學習攝影後即在美國各媒體任職,作品曾刊登於美國《時代雜誌》、英國《泰晤士報》、法國《費加洛報》、《國家地理雜誌》等世界重要新聞媒體,並獲全球各大美術館及攝影節邀展和典藏。
重要的作品包括四本攝影集:以龍發堂精神病患為主題的《鍊》(The Chain)、反諷臺灣婚紗攝影生態的《我願意》(I do I do I do)、揭露臺灣仲介越南新娘真相的《囍》(Double Happiness)、思索跨國移動時空轉換的《時差》(Jet Lag)。

他從1992年開始,長期紀錄美國紐約唐人街的中國移工生活。近年更以結合聲音、動態與靜態影像的多媒體形式發表《逃離北韓》,記錄「脫北者」的逃亡旅程。2022年二月烏俄戰爭爆發,五月初,張乾琦隻身前往烏克蘭境內進行拍攝。
由馬格蘭攝影師,互挑代表作而集結成「馬格蘭眼中的馬格蘭」一書中,負責挑選張乾琦作品的布魯斯大衛森(Bruce Davidson)如此註解:「張乾琦的內心之眼,超越了現今媒體的約束,我們不會在他的作品,看到輕薄短小、速食式的影像,他選擇常被人忽略的細膩、困難的主題,用具有熱情、穿透力與深刻的眼光來呈現。」
作品曾獲得「美國年度新聞攝影獎」、「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日常生活類」首獎、「尤金史密斯人道攝影獎」,他凸顯普世價值,以超越語言文化隔閡的的紀實影像觸動人心,讓臺灣觀點得以在世界頂尖舞臺佔有一席之地。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合辦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
活動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B1視聽室(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號B1)
活動時間:2022年11月30日(三)下午14:00—16:00
演講人:張乾琦先生/2022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主ヽ馬格蘭通訊社會員
回應人:劉致昕先生/《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 作者、楊子磊先生/報導者攝影記者
報名方式:免費活動,報名者請填寫google表單(線上報名),11/25報名截止。
活動須知:
一ヽ本會將於11/26以電子郵件方式寄送入場憑證給報名者,活動當日請出示此憑證,換取紙本入場券進場。
二ヽ北美館禁止攜帶雙肩背包及超過A4尺寸之側肩/斜背包等入館,需要者請於入場前利用館內寄物櫃先行寄物。
三ヽ若有攝影需求且需攜帶攝影器材入館者,請於報名時勾選相關選項,本會將代為申請並提供識別證。除本活動外,其餘展區禁止攜帶攝影器材及拍攝。
四ヽ北美館展區及視聽室內禁止飲食,一樓大廳及本會安排之茶會例外。
五ヽ參加者請遵守防疫規定,除茶會外,請全程配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