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21年的懸案 塞爾維亞記者2001年遭槍殺 當局調查至今毫無進展

陳曦|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IFJ)在5月31日至6月3日期間,於中東國家阿曼召開年會,東歐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記者協會(Journalists’ Association of Serbia)5月17日表示將在年會上提案並請求IFJ通過決議,向塞爾維亞當局呼籲找出一起懸而未決長達21年的記者命案真相,將兇手繩之以法。
獨立媒體《巴爾幹觀察》報導,2001年6月11日,經常揭露官商勾結、貪腐案件的調查記者潘蒂克(Milan Pantic)在塞爾維亞中部的賈戈迪納市(Jagodina)被人槍殺。潘蒂克命案的調查工作至今毫無進展,即使塞爾維亞當局在2012年成立委員會調查此案,兇手仍逍遙法外,也從沒有任何人受到指控。
強人總統時代,155名媒體人被殺
命案發生在塞爾維亞強人總統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下台後8個月後,當時正值南斯拉夫聯邦剛剛解體、巴爾幹半島甫經歷十年的血腥戰爭,原本在南斯拉夫掌握政經優勢地位的塞爾維亞面對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等5個共和國透過戰爭獨立,米洛塞維奇更被海牙國際法庭列為戰犯、被控犯下種族滅絕罪,塞爾維亞政治局勢陷入紛亂。
在這段混亂的時期,塞爾維亞的倡議改革者、民族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各自坐擁山頭,形成不同的勢力聯盟相互鬥爭,而戰爭罪制裁和組織犯罪問題又參入一腳,使塞爾維亞國內情勢更加不穩。《巴爾幹觀察》指出,在南斯拉夫解體期間和之後,至少有155名塞爾維亞記者和媒體工作者喪命,相關的司法調查卻毫無下文,迄今只有其中一件命案的兇手遭起訴獲刑。
潘蒂克疑似因揭弊喪命
潘蒂克在國家媒體《晚報》(Vecernje Novosti)任職(《晚報》在2000年後開放民股,但塞爾維亞政府仍是最大股東),命案當日早晨,他在購物完畢返家時,於自家公寓樓外遭到槍擊,享年47歲。就在同一天,《晚報》刊登了潘蒂克所撰寫的一篇有關當地摩拉河畔波波瓦克水泥廠(Novi Popovac)私有化交易案的報導,當大多數讀者讀到這篇報導時,潘蒂克已不在人世。
命案調查委員會主席維拉馬蒂奇(Veran Matic)指出,潘蒂克正是因為該篇報導、「以及他即將寫下的」更多調查內容而喪命。馬蒂奇是塞爾維亞獨立廣播電台B29的創辦人,該電台被《英國廣播公司》(BBC)譽為「南斯拉夫獨立廣播的先驅」,以反對米洛塞維奇獨裁政策、以及擁護新聞自由著稱;2012年調查委員會成立後,他負責調查包括潘蒂克在內的多起記者命案,這些命案大多是在米洛塞維奇任內發生。
馬蒂奇的說法與潘蒂克妻子日芙卡(Zivka Pantic)過去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的資訊相呼應,日芙卡表示,在命案發生前,潘蒂克和家人都接到了恐嚇電話,當中幾通電話的內容「還記錄在答錄機上」。
21年來調查全無進展
塞爾維亞記者協會也在宣布將向IFJ提案時對此案21年來全無司法進展表達憂心,指出調查委員會早已將調查結果提交給塞爾維亞政府,但卻石沉大海,賈戈迪納市警方和檢察官辦公室既沒有將兇手繩之以法,甚至也沒有找出相關的嫌疑人或是鎖定嫌疑人身份。
塞爾維亞記者協會秘書長布拉約維奇(Nino Brajovic)在潘蒂克過世前認識他大約5年的時間,他轉述當年採訪此案的記者所言,在命案發生後,警方專業且迅速的鎖定了潘蒂克的報導,要找出潘蒂克追蹤調查的對象身份,「但很明顯,警方還沒有準備好(走得更遠)」。布拉約維奇指出,塞爾維亞在命案發生時正經歷慘痛的國家轉型和民主變革過程,「國家還沒有準備好立即處理這項嚴重罪行」。
布拉約維奇高度讚揚潘蒂克,稱他是「一個以打擊地方犯罪和腐敗為使命的記者光輝榜樣」,他也同樣認為潘蒂克是因調查並報導波波瓦克水泥廠私有化交易案而喪命。
然而,馬蒂奇對警方的查案過程的見解不同於布拉約維奇,他認為警方對命案現場的調查手法非常「業餘」。
「一切依法調查」
潘蒂克命案在發生至今的21年中,被多次調查,直到如今,賈戈迪納市高級檢察官辦公室仍未將此命案簽結,理論上潘蒂克命案調查仍在持續當中,高級檢察官辦公室回應《巴爾幹觀察》表示,其正在與塞爾維亞內政部合作,「依法採取一切行動查明這一罪行,但截至目前,尚未確定兇嫌」。
在2002年、潘蒂奇被殺害後的第二年,他所調查的波波瓦克水泥廠就被政府賣給了瑞士的霍爾希姆集團(Holcim)。隔年(2003年)塞爾維亞改革派總理金吉奇(Zoran Djindjic)遭到犯罪集團暗殺,集團成員還包括幾位前警務人員;檢察官在2004 年調查波波瓦克水泥廠交易案,當時接受調查的4名對象包括波波瓦克水泥廠廠長、金吉奇的助理及2名顧問。檢方表示,金吉奇的幕僚在2001年與霍爾希姆集團達成協議,當局將在波波瓦克水泥廠的私有化進行公開招標時,確保霍爾希姆集團得標。
然而,檢方針對波波瓦克水泥廠交易案、以及金吉奇人馬的調查在2010年撤案,並無向法院提出任何指控。
馬蒂奇和布拉約維奇都表示,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的組織犯罪檢察官特別辦公室應該接手調查潘蒂克命案,但特別辦公室拒絕承辦,在給《巴爾幹觀察》的書面回覆中,特別辦公室表示已檢閱賈戈迪納市高級檢察官辦公室的相關卷宗和檔案,確認「沒有理由懷疑該犯行是犯罪集團所為」,因此認定潘蒂克命案不屬於特別辦公室的管轄範圍。
希望的曙光亮起後又陷入黯淡
塞爾維亞司法機構曾在2014年起訴另一起米洛塞維奇時代記者命案的4名嫌疑人,遇害的記者庫魯維亞( Slavko Curuvija)原本與米洛塞維奇關係良好,在米洛塞維奇時代被允許獲得許多內幕消息,甚至在1987年米洛塞維奇訪問科索沃期間,庫魯維亞還成為少數幾位能夠隨行的記者之一。
但1998年南斯拉夫軍隊和塞爾維亞警察對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裔展開血腥鎮壓,庫魯維亞創立的兩份刊物都報導此事,庫魯維亞本人也拒絕在文章中依循米洛塞維奇政府口徑,稱呼被殺的阿爾巴尼亞裔科索沃人為「恐怖份子」,與當局的關係因此轉惡。
被起訴的4名庫魯維亞命案兇嫌都是塞爾維亞的國安官員,其中還包括在1998年至2001年(米洛塞維奇總統任內)擔任國家安全局(SDB)局長的馬爾科維奇(Radomir Marković)。當時塞爾維亞記者協會曾欣喜認為庫魯維亞命案離破案邁出一大步,並相信米洛塞維奇任內的記者命案將一一解決,謀殺潘蒂克的兇手也將接受法律制裁,勇敢調查貪腐弊案的記者將會因此受到鼓舞。
然而,當局持續不作為讓關心新聞自由的塞爾維亞記者們再度失望,時間不斷流逝,潘蒂克命案仍是懸案,庫魯維亞命案至今也仍處在接連上訴、推翻判決、發回重審的漫長司法審判過程當中。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全球威權政府復辟 記者如何在獨裁統治的狹縫中尋找新聞自由的微光?
- Global effort to defend journalism needs a reset – here’s how to do better 以全球之力捍衛新聞業之良策
- 張潔平|反制恐懼,拿回自己的語言先!
- 威權從未消失,只是換了方式:前總統記者兒子流亡,尼加拉瓜式的白色恐怖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