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評審會議

  • 時間:201192日 下午300~下午400
  • 地點:清大月涵堂一樓會議廳
  • 出席評審:關尚仁、劉蕙苓、劉昌德
  • 請假評審:王文靜、黃新生
  • 討論內容:

(一)由於當天其中兩位評審請假,待第二次會議時再推選電視類召集人。

(二)討論評分原則:現場三位評審先行討論出評分規則,如下

  1. 第一階段「即時新聞獎」、「國際新聞報導獎」、「每日新聞獎」每一件作品所有評審皆須審閱,並以投票方式選出作品,「即時新聞獎」不超過5件,「國際新聞報導獎」不超過10件,「每日新聞獎」不超過6件,未投出的票數可在下次評審會中其他評審為作品拉票時投出。
  2. 「調查報導獎」與「專題新聞獎」每一件作品由三位評審審閱,選出的作品以不超過該獎項總件數1/4為原則,即「專題新聞獎」不超過19件,「調查報導獎」不超過6件。
  3. 上述獎項取總票數居前半之作品列為第二階段討論名單;若有其他特殊作品,需再列為討論,再請評審個別提出。

第二次評審會議

  • 時間:2011107日 下午330~下午530
  • 地點:清大月涵堂二樓會議室
  • 主席:關尚仁
  • 出席評審:黃新生、劉蕙苓、劉昌德
  • 請假評審:王文靜
  • 討論內容:

(一)評審推選關尚仁為電視類召集人。

(二)討論決定「即時新聞獎」、「國際新聞報導獎」、「每日新聞獎」入圍名單。評選規則為:(1)評審針對行政處統計第二次會議前回傳之投票結果,票數前五到六高票或超過兩票的作品(視投票情況)先列入討論範圍,(2)評審進行討論或向其他評審推薦作品,(3)未投完票數之評審可現場投票,(4)經現場最後計票後決定入圍名單,各獎項約選三到五名入圍名單。

 

即時新聞獎

  第二次會議前回傳之投票結果顯示,「新北市五股爆炸案」贏得最高票四票,之後依序為「奮戰‧國光石化」三票「塑毒風暴-MIT食品大危機」兩票

  作品「紐西蘭地震」亦獲評審推薦,理由為地震發生當時,在地方衛星通訊、網路等傳輸服務中斷的狀況下,記者即時善用手邊的iPhone來拍攝並傳送新聞畫面,雖然品質較為粗糙,在資訊不足的狀況下還得借助外電報導但即時新聞獎若在於鼓勵新聞的即時性和開放性的話,應該有容許上述的彈性,尤其在異國採訪地震消息必須克服種種限制,難度相當高,充分發揮記者鍥而不捨的精神。經過討論後,論點獲得支持,「紐西蘭地震」增為三票。

  亦有評審表示「塑毒風暴-MIT食品大危機」較當時其他塑化劑相關報導更為全面完整,現場另一評審支持其論點並再投出一票,「塑毒風暴-MIT食品大危機」因此增為三票。

  經計票後,確定四件作品入圍包括「新北市五股爆炸案」(4票)、「紐西蘭地震」(3票)、「奮戰‧國光石化」(3票)、「塑毒風暴-MIT食品大危機」(3票)

 

國際新聞報導獎

  第二次會議前回傳之投票結果顯示,「浩劫啟示錄―紐西蘭基督城強震七天全紀錄」、「從美軍勇敢之盾演習看東亞戰略」、「熱鬪甲子園:野球留學夢」、「好宅2.0系列報導」、「飛速中國─社會直擊」等五件作品獲得三票。

  有評審推薦「地震後的生命」,理由為此作品在眾多報導東日本地震新聞中表現突出,從災民個人的生命故事帶出地震所造成的影響,不論是文字和攝影都細膩精緻,感動人心。經過討論後,有兩位評審支持其論點,「地震後的生命」增為三票。

  此外,作品「他山之石-前進蘇格蘭」亦獲推薦,評審認為以往鮮少有報導能如此清楚地論述族語政策的議題,評審也指出該組記者長期持續在製作相關的報導,並非為參賽而做,值得支持。另一方面,評審也希望入圍作品能含更多元的議題,若族語電視值得肯定,應該給予鼓勵對此,部份評審也表示贊同,並指出客家電視台在新聞製播上明顯之進步。

 相較之下,討論到「飛速中國─社會直擊」中的子題與子題之間較無關聯性較弱,較像事後拼湊成的一專題作品。而「浩劫啟示錄―紐西蘭基督城強震七天全紀錄」在影像報導出色,對事件背景交代清楚,但相較於其他作品,主題較為一般性。

  評審重新投票後,確定入圍5件作品;包括「地震後的生命」與「他山之石-前進蘇格蘭」各獲4票、「從美軍勇敢之盾演習看東亞戰略」、「熱鬪甲子園:野球留學夢」及「好宅2.0系列報導」各獲3

 

每日新聞節目

  評審一致認為每日新聞的參賽作品問題相當多,內容置入性行銷公關新聞之疑慮,電視台本身的主觀立場又不時左右著新聞的內容,太多無意義的獨家新聞」與「娛樂新聞」諸多新聞品質令人膽顫心驚。

  第二次會議前回傳之投票結果顯示,超過三票的作品有「華視晨間活力新聞」和「十點不一樣」。

  討論「十點不一樣」時,評審認為整體表現較六七點晚間新聞來得好,尤其是指定作品的部份。另有評審補充十點新聞內容較為精緻的部分原因,在於它佔有時段的優勢,因此應該用更高的標準來審視夜間時段的新聞;而在同時段的新聞中,「十點不一樣」確實已經營出它的節目特色。但就整體性而言,還是存在若干小問題,像是某則新聞播出小孩拿保齡球打另一個小孩的頭的畫面,恐有違反兒少法的疑慮。

  此外,評審們也就原住民族電視本次參賽的三件作品進行討論相較之下,「SINPONG晚間新聞」製作水準較高,而且不論是自選或指定作品,都很符合原住民族電視台的定位。更例舉其中有一段報導陸客來台的新聞,便有別於其他電視台的報導方向,針對主辦單位安排原住民舞蹈歡迎陸客的事件,以原住民的觀點提出反思與批判。但整體看來,新聞節奏較慢重點出現太晚新聞標題跟內容標題經常不一致資訊過於混亂,技術層面也仍不夠成熟,但以原民台資源條件有限能有如此成績已值得肯定

  有評審提到壹電視製作的台語新聞整體表現不錯,但是各則新聞品質良莠不齊,仍有待加強。

  經投票確定入圍三件作品,包括「SINPONG晚間新聞」(5票)、「華視晨間活力新聞」與「十點不一樣」(各3票)

(三)專題新聞和調查報導獎本日先選出複選名單,票數兩票以上者直接列入名單另外,各評審得推薦其他作品,經過討論後,未投完票數之評審可現場投票,經計票後兩票以上者得進入複選名單,待第三次會議再討論入圍作品。

 

專題新聞

  第二次會議前回傳之投票結果顯示,「傾斜的白色巨塔-重症無醫師系列報導」和「農業解碼系列報導:尋找菜蟲(上、下)、菜土變菜金」兩件作品各得三票,和另外十一件作品獲得兩票作品優先列入複選名單,總計十三件作品。

  「東部發展列車 即將出軌?」獲推薦討論。理由為在此之前,各台新聞鮮少報導到這個議題,但這個議題對東部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後來也引起一些社會運動,公視帶頭報導的角色類似於國光石化的議題,另一個談東發條例的作品、「看見不一樣的社會運動」已列入複選名單中。本作品雖然重點比較分散,分析力道跟品質仍不及前者,但切入的角度較為特殊。

  「宜蘭做大水」亦經討論,對這則報導留下深刻的印象,報導說理清楚,幾乎可以媲美科學節目,內容蒐集了許多地圖、水文等資訊,然而科學資料稍嫌過多受訪者又過於單一為美中不足之處。

  最後計票結果,「東部發展列車 即將出軌?」推薦後再獲得在場一位評審認同增至兩票總計共有十四件作品入圍召集人建議在票選入圍作品時,每人在複選名單中最多可圈選七件作品,避免票數過於分散無法達成共識

專題新聞獎複選名單和票數(共14件作品)

 

作品名稱

代表單位

票數

1

華視新聞雜誌-同志故事系列報導

中華電視

2

2

器官捐贈-遺愛人間路漫長

台灣電視

2

3

兩腳四腳六腳行

中天電視

2

4

傾斜的白色巨塔-重症無醫師系列報導

中天電視

3

5

農殤-十年倒數

中天電視

2

6

關鍵探索-誰砂了濁水溪

中投有線電視

2

7

中臺灣大事紀-被遺忘的角落系列

大屯有線電視

2

8

東部發展列車 即將出軌?

公共電視

2

9

爐碴風暴

公共電視

2

10

行路難3梅園竹村

原住民族電視

2

11

看見不一樣的社會運動

原住民族電視

2

12

農業解碼系列報導:尋找菜蟲(上、下)、菜土變菜金

民間全民電視

3

13

性、輕判、誰之過

民間全民電視

2

14

失衡的台灣

TVBS聯意製作

2

 

調查報導

  第二次會議前回傳之投票結果顯示,獲得3有「不能戳的秘密」和「瓜從河處來」兩件作品,2票的有「魚翅工廠」、「藥品也淪陷!GSK塑化真相撼國際」和「搶救地平『陷』特別報導」等三件作品,以上五件作品經確認優先列入複選名單。

  作品「殯葬收紅包大直擊」評審推薦討論,雖然製作品質不是很精緻,但是殯葬業的問題挖掘不易,記者有追蹤報導的精神,還到殯儀館去當臨時工。但也有評審對於化身採訪所得之偷拍鏡頭有些憂慮,因為從畫面中並無法辨識給錢的」與「收錢的身分,些鏡頭中付錢的人看起來比較像葬儀社的工作人員而一般家屬或民眾再者,拿紅包的分界也有待釐清,到底拿紅包是索賄?若不給我錢就刁難家屬還是人情世故?這都需要再進一步探討的。但整體來說,作品的畫面具有目擊 eye witness的效益。

  有評審提到,做這種題並不容易,在於殯葬業跟黑道關係向來密切,不僅要長期佈線,報導時也要冒一定的風險,而且電視新聞必須要取得畫面,不管記者是用什麼方法混進去,一方面要能夠掩飾自己的身分,一方面又要拍到畫面,真的不太容易。此外,該作品既非災難報導,也不是扒糞新聞,而是真正在審視殯葬業的陋習,相較於其他作品,比較有調查報導的特質

  最後計票結果,上述討論「殯葬收紅包大直擊」後,獲得在場一位評審認同,增至兩票。召集人建議在票選入圍作品時,每人在複選名單中最多可圈選三件作品,避免票數過於分散無效。

  在經過討論過後,評審們均同意本次真正符合調查報導屬性的作品有限,在評審共識中,調查報導雖然包含部分專題新聞的屬性,但調查報導的特色在於揭露黑幕或刻意被掩蓋的問題,召集人也提醒在下次評選時要特別注意入圍作品是否有符合上述調查報導的要義,以免在文類屬性上造成混淆。

調查報導獎複選名單和票數(共6件作品)

 

作品名稱

代表單位

票數

1

魚翅工廠

中天電視

2

2

不能戳的秘密

獨立媒體記者

3

3

殯葬收紅包大直擊

東森電視

2

4

瓜從河處來

大愛電視

3

5

藥品也淪陷!GSK塑化真相撼國際

TVBS聯意製作

2

6

搶救地平「陷」特別報導

TVBS聯意製作

2

 

 

評選感想

評審小組針對本屆參賽作品提出以下三點觀察:

(一)若干電視台在經營專題新聞和國際新聞上都表現得非常好,但是這些資訊在每日新聞中所佔比例卻非常少。因此,就「點」來看,電視新聞的表現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從「面」來看,新聞品質仍未見提升。

(二)以東日本地震為主題的專題作品鮮少有突出的表現,不僅新聞畫面大多使用外電資料,選材和採訪地點也都大同小異,當初被新聞台如此大量報導的新聞議題,如今回顧卻未能留下優質的報導。

(三)以往願意支持拍攝新聞紀錄片的電視台並不多,大多以獨立製片為主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多部屬性接近新聞紀錄片的作品參賽,顯示電視台願意投注時間與人力製播新聞紀錄片例如鳳凰衛視製作的「紅妝戎裝─台灣女青年工作大隊解密」雖然到最後有點離題,但整體來說,製作團隊能找到第一手資料及當事人實屬不易,評審也建議未來電視類可考慮新聞紀錄片獎項,以鼓勵致力於新聞紀錄片的從業人員。

 

第三次評審會議

  • 時間:20111024日 下午400~下午530
  • 地點:清大月涵堂二樓會議室
  • 主席:關尚仁
  • 出席評審:王文靜、劉蕙苓、劉昌德
  • 請假評審:黃新生
  • 討論內容:

  本次會議主要選拔出「專題新聞獎」和「調查報導獎」的入圍名單。

會議開始,有評審建議卓新獎應訂出一致的評分方法,落實於各類評審會中。

  在評選開始前,召集人再次說明評選辦法。在第三次會議前,各評審需將「專題新聞獎」和「調查報導獎」進入複選的作品全數看過,並在在第三次會議前將投票結果交回卓新獎行政處統計。未投滿七票的評審,在第三次會議中經過討論後,可再繼續投票,但不能重複投相同作品。

 

專題報導獎

經統計,評審在複選名單中投票結果如下:

作品名稱

代表單位

票數小計

華視新聞雜誌-同志故事系列報導

中華電視

0

器官捐贈-遺愛人間路漫長

台灣電視

1

兩腳四腳六腳行

中天電視

0

傾斜的白色巨塔-重症無醫師系列報導

中天電視

4

農殤-十年倒數

中天電視

0

關鍵探索-誰砂了濁水溪

中投有線電視

2

中臺灣大事紀-被遺忘的角落系列

大屯有線電視

4

東部發展列車 即將出軌?

公共電視

3

爐碴風暴

公共電視

4

行路難3梅園竹村

原住民族電視

1

看見不一樣的社會運動

原住民族電視

4

農業解碼系列報導:尋找菜蟲(上、下)、菜土變菜金

民間全民電視

4

性、輕判、誰之過

民間全民電視

1

失衡的台灣

TVBS聯意製作

1

 

票數超過半數達四票的作品包括傾斜的白色巨塔-重症無醫師系列報導」、「中臺灣大事紀-被遺忘的角落系列」、「爐碴風暴」、「看見不一樣的社會運動」、「農業解碼系列報導:尋找菜蟲(上、下)、菜土變菜金等五件,經全體評審委員確定上述五支作品入圍。

 

調查報導獎

經統計,評審在複選名單中投票如下:

作品名稱

代表單位

票數小計

魚翅工廠

中天電視

1

不能戳的秘密

獨立媒體記者

5

殯葬收紅包大直擊

東森電視

2

瓜從河處來

大愛電視

2

藥品也淪陷!GSK塑化真相”撼國際”

TVBS聯意製作

1

搶救地平「陷」特別報導

TVBS聯意製作

0

 

  評審對於作品是否合「調查報導」的文類進行審視後,認為除了「不能戳的秘密」和「殯葬收紅包大直擊」之外,其他作品調查報導的性格較弱,因此不討論。

  在「殯葬收紅包大直擊」中,部份評審對於化身採訪與偷拍畫面有較大的疑慮。諸如在遞鈔票的畫面中,很難辨識收錢的人是否就是殯葬處的工作人員,並且錢並不像一般民間習俗是放在紅包袋內。然而,在新聞中又出現記者放偷拍畫面給新北市殯葬處處長看,處長確實指認出畫面中是單位同仁,查證工作相當確實

  有評審認為電視新聞能跟拍到收賄畫面是非常不容易的,記者必須長時間佈線才能卸除被攝者的心防,這也是該作品調查個性最突出的地方。

  「不能戳的秘密」獲得最高票數,但是,有評審認為「不能戳的秘密」中雖然提供了許多科學的數據,但這些操作過程仍有被檢驗的必要。亦有評審提出,如果記者同業迄今並未對此報導提出具體質疑的話,基本上應是沒有太大的對一個調查報導來說,幾乎已經做完了該做的事。

  評審一致認為「不能戳的秘密」的報導角度創新,內容不僅複雜,也牽扯到利益問題,應該肯定作者的企圖心和用心。

  經過討論,一名評審投出一票支持「殯葬收紅包大直擊」。最後過半數的「不能戳的秘密」(3票)和「殯葬收紅包大直擊」(5票)確定入圍

 

第四次評審會議(決選會議)

  • 時間:20111125日 上午10001200
  • 地點:誠品書店信義店二樓eslite café
  • 主席:關尚仁
  • 出席評審:王文靜、劉蕙苓、劉昌德
  • 請假評審:黃新生
  • 討論內容:

 評審委員先對入圍作品進行開放性討論,提出意見尋求共識,再以序位法方式投票,由卓新獎工作人員統計票數,票數最低者(相當於序位第一者)為得獎者。評審黃新生教授當天因公務請假,會議前已先將個人的排序結果交付卓新獎工作人員,供會議當天一併統計,若有作品票數相同的狀況或獎項從缺的討論,則委由召集人關尚仁代為行使評審權。

 

即時新聞獎

  本獎項部分,有評審提出「塑毒風暴─MIT食品大危機」掌握了新聞的時效性,且該作品揭露的問題比當時其他媒體的報導面向更廣,至為難得。,「新北市五股爆炸」和「紐西蘭地震」獲得評審的青睞「新北市五股爆炸」除即時性高,表現手法創新,新聞畫面未加入旁白的呈現方式,獨具特色而「紐西蘭地震」則因考量到記者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進入災區現場,在有限的資源之下完成報導,考驗著記者的企圖心、專業與應變能力,相當不容易。

  在投票之前,有評審建議大家在考量作品的「即時性」之餘,也要衡量報導的議題開創性與影響力是否足夠。因為台灣目前有些新聞並非討論公共議題,只是單純散播訊息。若從此一考量來看,「奮戰,國光石化」有其值得肯定之處。

另有評審補充,即時新聞在影像傳播中帶來最大的問題是相對複雜的開放過程,加上報導時效的壓力,在製作上確實不易。

         經過序位法統計投票,「紐西蘭地震」獲得9票,「新北市五股爆炸」獲得11票,「奮戰.國光石化」與「塑毒風暴─MIT食品大危機」同樣獲得15;由「紐西蘭地震」獲獎

 

國際新聞報導獎

  在國際新聞報導獎方面,評審認為「地震後的生命」不論在畫面質感或故事的發掘上都非常出色,記者的觀察細膩,文筆流暢,跳出了一般浮光掠影式的報導框架。也有評審認為「從美軍勇敢之盾演習看東亞戰略」有別於過去的軍事演習報導,改從戰略的角度來談軍事演習,令人耳目一新。而「好宅2.0系列報導」及「他山之石―前進蘇格蘭」兩篇報導的架構堪稱完整嚴謹四平八穩立論清楚後者用客語報導較為冷門的母語推廣的題材,與客家族群分享國外的觀點,值得肯定

         較為可惜的是,上述的入圍作品雖然報導工整、說理清晰,多偏重國外一方的報導,卻也和觀眾產生了距離。「熱鬪甲子園:野球留學夢」有別於此,獲得全體評審認同者,即在於作品是從一個小留學生球員的角度討論棒球運動的發展不僅是一個全新的角度,該報導不單只談他山之石的經驗,更緊扣國內棒球發展的困境,探討台灣棒球球員外流等問題,在國內外兩相對照之下的報導鋪陳,成功的引起觀眾共鳴。

  經過投票與序位換算,「熱鬪甲子園:野球留學夢」與「地震後的生命」同獲9票「他山之石-前進蘇格蘭」獲得14「好宅2.0系列報導」獲得19票,「從美軍勇敢之盾演習看東亞戰略」獲得24票。在「熱鬪甲子園:野球留學夢」與「地震後的生命」同票下,召集人關尚仁代行黃新生評審權,出席評審就兩件作品再次排序投票後,序位第一的「熱鬪甲子園:野球留學夢」勝出

 

調查報導

  多數評審同意「殯葬收紅包大直擊」已有調查報導的雛形,雖然在畫面中不易辨識出收受紅包業者的臉部,但在信任記者秉持報導真相的前提下,評審對記者追蹤調查的精神予以肯定。該報導可貴之處在新聞播出後所造成的後續影響整體而言,報導的批判性與製作品質仍有待提昇

  「不能戳的秘密」作者企圖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追蹤病毒源的確存在於雞隻身上並造成流行的證據,評審對於單一的論證方式與調查的過程存有疑慮,考量到國內禽流感研究一直處於渾沌未明的階段,作者選擇難度如此高的題目,並追蹤調查到如此程度,已相當不容易,又以作者為獨立媒體記者,勞動條件較差,但能把握獨立思考的空間,內容不會受制於媒體的干預,應給予正面肯定。

  評審討論到,電視新聞部通常都不太願意支持記者製作調查報導,因為調查報導不僅耗時費事,最後調查未果也大有人在且調查報導時常會流於扒糞,披露人性的黑暗面,這也是調查報導最具爭議的地方。然而,調查報導的重要性在於捍衛社會大眾知的權益,尤其調查報導時常會碰到巨大的煙霧彈而無法一次釐清事實或揭穿真相,但報導本身至少能引起社會大眾的重視和關心。

  多數評審認為「不能戳的秘密」係作者獨立完成,作品符合調查報導的精神,內容品質亦獲肯定。最後一致決定由「不能戳的秘密」獲獎,能鼓勵對新聞報導有理想性的記者在未來能投身製作調查報導的可能性。

 

專題新聞獎

  評審一致認為專題新聞獎入圍作品不論是議題的重要性、報導的角度或影響力均值得肯定個作品的主題都關照到台灣目前的問題需要,非一窩風式的報導某些特定主題因此在這個選重點聚焦於技術敘事結構上。

  「中臺灣大事紀-被遺忘的角落系列」是由地方有線電視製播,內容清新,製作技術尚好,但相較於其他作品,仍有努力的空間。「看見不一樣的社會運動」是以藝術工作者的角度探討反美麗灣的社會運動,報導角度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在攝技術上仍較不成熟。

  「傾斜的白色巨塔-重症無醫師系列報導」不僅題材吸睛,故事也很感人,重點、結構清楚,對台灣醫療品質的影響也很大較為可惜的是報導點出問題後並沒有繼續深入挖掘結構性的問題,評審認為作品當初是在每日新聞時段播出,在有限的時間內較難展現內容的深度。

  「爐碴風暴」是一個鮮少人關注新議題,問題切入完整,但部份評審認為報導方式與框架較為制式,也未深入檢視問題的其他的面,較難對報導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農業解碼系列報導」並非新的題目,以往針對農業的報導不少,但該則作品以抽絲剝繭的敘事方式撥開結構,故事鋪陳層次分明,內容完成掌握了農業產銷的各個面向與環節的相關問題,是一則相當完整周延的報導。

         經過序位法投票,「農業解碼系列報導」獲得11票,「中臺灣大事紀-被遺忘的角落系列」「傾斜的白色巨塔-重症無醫師系列報導」同獲12票,「看見不一樣的社會運動」獲得19票,「爐碴風暴」獲得21。由序位第一的「農業解碼系列報導」獲獎

 

每日新聞節目獎

  評審一致同意本屆入圍三項作品在內容上未犯重大錯誤,整體表現在其他參賽作品之上。

  「SINPONG晚間新聞」可貴之處在於報導內容具有原住民的觀點,然就內容編排及新聞處理而言,仍顯得單薄

  夜間新聞「十點不一樣」與「華視晨間活力新聞」兩節目在呈現上都有別於一般的每日新聞,在眾多參賽者中表現不錯,但十點新聞較晚間新聞有更多的篩選與審校新聞內容的時間,該節目除了國際專題外,對於國內當日新聞的處理仍然較粗糙;「華視晨間活力新聞」此次改版後內容較其他晨間新聞多元,但是,針對本節新聞節目設計的新聞仍然弱,以讀報消息篇幅多是否得宜?此外,兩個節目引用網路影音及監視器畫面新聞也有不少,其新聞性待商榷;評審提出熱烈討論。幾經討論後,評審認為,每日新聞代表的是新聞團體的集體智慧及努力成果,品質必須在水準以上,目前入圍的三件雖然不錯,但內容表現還未能足以成為每日新聞節的典範。召集人逐一請評審確認每日新聞節目從缺

  決選後,評審注意到本屆電視類參賽作品中,報名單一主題的作品製作水準都很高,但代表電視台整體形象的每日新聞卻是大小問題層出不窮,即便是自選作品之新聞報導亦問題多;整體而言,每日新聞節目的品質亟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