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委員:卜大中老師、侯志欽老師、莊克仁老師、黃雅琴老師(依姓氏筆畫排序)
開會時間:108年11月15日 14:00~ 17:00
開會地點:柯達飯店B1會議室
卓新獎秘書處工作人員:執行長邱家宜、廣播組行政人員孫璇

決選評審會議

即時新聞暨新聞節目獎入選作品:

作品名稱

所屬媒體機構

普悠瑪出軌翻覆即時報導

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

福七發射  教育電臺全紀錄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跨海直擊「反送中」

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

 

評審們首先重新檢視入選作品,決定逐一討論三件作品:

「普悠瑪出軌翻覆即時報導」,評審認為整體來說這是一件即時新聞的好作品。作品是事件發生後,多次新聞報導的剪輯整理,整理後讓我們可以了解事件發生的歷程,作品也涵蓋事件發生後民眾及各界共同參與協助救災,但事件發生的原因,可能受限於時間尚無深入剖析。

「福七發射  教育電臺全紀錄」是一件兼具新聞性及教育性的作品,有很多科普訊息,屬未經剪輯的完整系列報導,製作水準到位,但較像專題型作品。

跨海直擊「反送中」是專業嚴謹的報導,以事件後來延續發展的標準來看,當時訪問接觸的面相還不夠多,不夠完備。但當然,以事發當時來說,記者已經相當盡力。

評審認為三件作品都有相當水準,最後「普悠瑪出軌翻覆即時報導」這件,以面向周全,報導精確嚴謹,即時性、新聞性都足夠而勝出。

 

深度報導獎入選作品:

作品名稱

所屬媒體機構

IC積體電路‧燦爛六十

竹科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在台移工#MeToo

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

「聽見樹的聲音」 系列報導

警察廣播電臺

揮別 921 迎向重生-921系列報導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淨水一滴、續人一命─台灣淨水技術到柬埔寨系列報導(上、下集)

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

 

五件入選作品中,揮別 921 迎向重生-921系列報導有評審認為某些段落真的很動人,整體呈現的形式也很好,可惜第一集訪問較冗長,第二集訪問一位持續20年預備餐食的人員,非常感動人,社會中像這樣默默付出的小人物做的事情,應該被大家看到。但也有評審覺得這件作品篇幅太長,記者有點太過涉入,影響整體作品結構。

在淨水系列也因為新聞性較弱而減低競爭力之下,評審們決定就前三件作品進行討論。

IC積體電路燦爛六十」是配合工研院成立60周年製作的節目,從內容來說,呈現的方式比較靜態,但因為有採訪到關鍵人物,訪談、提問、互動都很到位,讓聽眾好像看到歷史發生的過程,非常好聽。

評審們肯定「在台移工#MeToo這件作品,認為製作嚴謹,訪問很能夠打動人心。

評審認為「聽見樹的聲音」 系列報導,從台灣如何運用森林資源、制定森林政策,都有頗深入的整理與採訪,製作過程中,音效、播講、撰稿也都到位,讓人聽了之後,充滿對山林的敬畏。但也有評審指出,其中警察的訪問段落太長,並且對警察所提出的,取締得要到山下才能執行的說法,記者並沒有提出質疑,顯得新聞敏感度不夠。

然後評審們開始仔細比較「在台移工#MeTooIC積體電路燦爛六十」這二件作品。討論如下:

「在台移工#MeToo題目值得被重視,在台移工的權益值得被保護。受訪的移工是在安全空間下,以不具名的方式接受訪問,製作與採訪的難度還不是很大,就難度而言,可能稍高於「IC積體電路‧燦爛六十」。但考慮新聞專業所應該照顧到的平衡性,沒有「加害方」的聲音,報導內容僅有移工一方的觀點,未能兼顧平衡性,殊為可惜。

從社會歷史記憶重建與保存的角度,IC積體電路燦爛六十」具有相當價值,是寶貴的歷史紀錄,關鍵受訪者在病榻上接受生命中最後一次訪問,為歷史留下珍貴紀錄。回顧與前瞻,意義深遠。而節目製作精緻好聽,也很加分。

因此,最終評審們一致同意由IC積體電路燦爛六十」獲得本屆廣播類深度報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