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大中|媒體的昨日、今日、明日(5):媒體科技進步了,品質變爛了!

卜大中|資深媒體人・《蘋果日報》前總主筆
很多小孩子的學習能力讓大人驚訝,尤其是電子產品,他們還沒到入學年齡老早就會玩電腦遊戲,還教爺爺、婆婆怎麼用電腦和智慧手機。
「時間錯覺」:那個傳統紙本辦報的年代
小朋友們一定以為電子產品自遠古以來就被發明而存在至今,就像他們以為抽水馬桶自古就有,不知道人類經過野地裡、大街上隨地排泄、到蹲式便盆再到抽水馬桶的歷史。現在的抽水馬桶只不過是近一、兩百年前自來水的發明後才出現的新生事物,但小朋友會認為是自古就有。
這種時間錯覺在新聞界,特別在紙本報紙的世界裡也有過類似現象。現在年輕的編輯、記者可能沒看過排字房撿鉛字、拼版、打印等過程,以為現在的電腦寫稿、傳輸、組版、印刷是自然而然的事。真是幸福啊。
我有過很長一段傳統辦報的工作經驗,對於電腦科技的英明偉大簡直五體投地,尤其是對照片和圖檔的製作與傳輸之進步歎為觀止,回想過去辛苦的傳稿方式和圖像傳遞,其進步有如翻天覆地。
38年前《中時》如何台美國際協作?
《美洲中時》在洛杉磯的排字房,余家大公子余啟成(左)正與國民黨文工會主任楚崧秋(中)討論。圖:卜大中提供
《台北中時》有個《美洲中時》的編輯部,每天把台灣的重要新聞用傳真機傳到紐約和洛杉磯編輯部,第二天給華人閱讀;而我們則要把當天的美國重要新聞傳真回台供《台灣中時》使用。
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首先,傳真機很難伺候,那時還是新科技、新發明,時常傳到一半就自動打烊,又要換紙、又要換墨水匣、又要打開重新整理機件的問題,時間又很緊迫,傳完稿件就花掉兩、三個多小時,有時須四個鐘頭。
其次,洛杉磯編輯部的那座傳真機是我必須乖乖伺候的老闆,那時它是新科技產品,恃寵而驕,特別是它接收或發出傳真時會規律地發出怪聲,好像唯恐你不知道它在工作。
問題在它是全新的東西,買價很高,是報社的寶貝,只能對它忍氣吞聲,既打不得,更踢不得,美國人說任何機器拋錨,只要拍打一番就自動變好;如果不行,踢它兩腳,它就幡然悔悟,像驢子一樣。可是沒有人敢如此放肆,惹不起它,萬一它怒而認真罷工,報社不會減它的薪,倒楣的是你。
好在後來電腦普及了,美、台的稿子和文件只需按個鈕,立馬傳過去,幾秒鐘的事,不像傳真機須花幾十分鐘,還偶而中途斷訊。電腦的作業又快又好,那架傳真機就失寵了,遭到卸磨殺驢、騰籠換鳥的悲慘下場。嘿嘿,活該。
圖為80年代最新流行的傳真機,是目前勉強能找到那個年代傳真機的圖片。但依然太新、不像文中所寫的那台古董級傳真機:那是一個講壇式的台子,上面擺一個很大的傳真機,總高度約150公分,因太古老,早已不再生產。圖:Getty Image (CC BY-NC-SA 3.0 International)
現在已逐漸退休的傳真機,1980年代可是正夯的新科技。影片說明傳真機的原理。影:科技部「科技大觀園」@YouTube頻道(Public Domain CC 0)
從三色傳真的照片傳輸到智慧手機橫空出世
傳真機傳文稿還算基本順利,可是必須傳照片的時候編輯部就哭成一片,因為傳照片需要把照片捲貼在一個圓筒上,然後開機讓它轉個不停,先分色傳出紅色底片,再傳出黃色、然後是藍色,等這三色底片都傳完(最快要將近一小時),台北方面再把它合成一張彩色照片,不但顏色失真,還模糊不清。可惡的是時常傳到一半就斷線,之前的努力轉眼成空,再重新來過。嗚呼!
然後過了若干年,有一年奧斯卡頒獎典禮,台北報社派來一位攝影記者做採訪,結束後我看到他把一根電線插進電腦中,我覺得很奇怪,問它怎麼傳照片,還警告他我們的傳照片機很龜毛難搞,建議它早點去傳。他滿臉問號地對我說;「我已經傳好了」。
我大驚失色!原來那不是電線,是傳輸線。才知道電腦已經淘汰了檢字、排版、傳真的那一老套,照片傳輸更是又快、又好、也不受傳統相機底片的限制,解析度高清;然後智慧手機橫空出世,人人變成攝影師,還可以有各種美化相片的功能。
新的數位科技,更進步的新聞品質?
按理說,技術進步本應也提升改良了品質,然而事實殘酷地告訴我們,現代媒體與「忠於事實本身的專業品質和倫理」的距離不但沒有改善,還日益惡化!
最糟的是,媒體新科技反而使得新聞品質惡化得更有效率、更能以假亂真、更具說服力、更傳播廣泛、更方便並鼓勵運用新科技做為媒體進行政治目的洗腦與誤導的新工具。
中國利用媒體新技術屏蔽了不符合他們政治正確的新聞報導,嚴重妨害人民的知情權,還製造錯誤訊息欺瞞世人。例如中共消滅了大多數關於武漢肺炎(Covid-19,台灣正式名稱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俗名為「武漢肺炎」,又稱「新冠肺炎」)的消息,改以報導美國軍人到武漢散佈冠狀病毒,並在習總書記和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已經消滅了病毒感染,要求人民「感恩總書記」、「感恩共產黨」,被網友諷刺武漢封城那天是中國的「感恩節」。
1/2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周三在众议院监督委员会承认,一些似乎死于流感的美国人在死后的诊断中被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呈阳性。#COVID19 pic.twitter.com/vYNZRFPWo3
— Lijian Zhao 赵立坚 (@zlj517) March 12, 2020
2/2 美国疾控中心主任被抓了个现行。零号病人是什么时候在美国出现的?有多少人被感染?医院的名字是什么?可能是美军把疫情带到了武汉。美国要透明!要公开数据!美国欠我们一个解释! pic.twitter.com/vYNZRFPWo3
— Lijian Zhao 赵立坚 (@zlj517) March 12, 2020
事實當然不是如此。可是相信這種宣傳的白癡不但廣布中國,台灣的紅色媒體和中共同路人也都堅信不疑,若非腦殘進水,怎可能會相信中共大外宣的廉價謊言?
台灣由於藍綠鬥爭,很多時候是只問顏色,不問是非,更不問事實。像是台灣的紅色報紙的記者提問陳時中:以控制篩檢量的方式減少確診人數、造成人數不高的「假象」?就明顯地在討好諂媚北京以及他們的血紅老闆。人數不是不可以質疑,但需事實作證,這是媒體科技進步、品質退步的例證。
辦報科技進步的足跡我經歷過,可是我並沒有發現新的數位科技生產出較以前進步的新聞品質!反而因為假新聞(造謠、抹黑、誤導、反民主、破壞開放社會)的猖獗,使新聞失真,曲解並破壞事實。新聞的本質是事實,新科技被利用做出反面的、自我背叛的、扭曲事實的政治工具,其殺傷力遠比傳統的技術強大。所以,新科技的使用須以公正、客觀和專業為前提,努力發展出對事實的堅持心態,加強自律來淘汰有不可告人目的之惡質媒體。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卜大中|媒體的昨日、今日、明日(1): 本次選舉的媒體百態
- 卜大中|媒體的昨日、今日、明日(2):全民記者取代專業記者的時代
- 卜大中|媒體的昨日、今日、明日(3):戒嚴時期媒體打的擦邊球
- 卜大中|媒體的昨日、今日、明日(4):專制與民主對媒體態度的差異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