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姓氏筆畫排序)
評審委員:陳炳宏、丘岳、李泳泉、林樂群、許瓊文、黃乃琦、鍾起惠
開會時間:九月六日、十月十九日、十一月二十三日
開會地點:中山公民會館、師範大學綜合大樓7樓會議室、師範大學綜合大樓7樓會議室
決選會議
即時新聞獎
對此獎項評審的共識很高,幾乎一致給TVBS的【敬鵬惡火-吞噬6消防英雄】最高分。評審們認為這則報導做得非常好,這場大火延燒的時間很長,TVBS在整點即時做了很多專題,作為一個專業新聞台,這樣的作法讓評審很讚賞。
公共電視的【花蓮大地震特別報導】同樣也獲得評審們高評價,雖然是地震發生之後做的新聞,但作品很完整,後續報導追蹤其實也是重大突發新聞重要的一環,加上公視長期以來關住環境議題,所以很多觀點跟請到的專家評論都明顯比較深入,讓觀眾對這次地震有更多了解,不是只有接受現場訊息,而是多了很多背後的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整個災難事件。評審們認為,這兩件作品的表現在伯仲之間。
經過一番內心交戰,TVBS的【敬鵬惡火-吞噬6消防英雄】因在第一時間進行報導的即時性,以及記者在現場連線時的臨場穩定表現勝出。
國際新聞獎
經過投票排序,大愛電視台【衣之旅:華衣的秘密、衣黑大地、穿著智慧走】、三立電視的【消失的國界- 藍色眼淚.海廢大戰】兩件作品的得分不相上下。
評審認為,大愛電視台【衣之旅:華衣的秘密、衣黑大地、穿著智慧走】投入很多資源,而舊衣是全球性的問題,也對觀眾有所影響,作品涵蓋的面相較其他相同議題作品要廣,製作團隊甚至到肯亞、中國大陸找個案,讓台灣在看待二手衣問題時有全球化的觀點。
三立電視的【消失的國界- 藍色眼淚.海廢大戰】具有影像深度,也很有切身性,跟大眾息息相關,只不過很多資訊在之前的報導都出現過,新鮮度較弱。
公共電視的【建設性新聞學】,議題重要,台灣也需要這樣的建設性新聞來改善新聞現況,但可惜內容大部分是演講內容,敘事較單調。
東森電視【百年孤寂-聚焦格陵蘭】這件作品拍攝難度高、影像精緻、講究,可惜議題還在發展中,未能看到完整的結果。
經過討論,評審們決議今年的國際新聞獎得主為大愛電視台【衣之旅:華衣的秘密、衣黑大地、穿著智慧走】。評審並且建議,除了得獎作品,各獎項入選作品也都很優秀,希望各電視台可以多重播幾次這些秀作品,讓每日新聞更好看些。
每日新聞節目獎
經過再次的排序評選後,評審達到一定的共識,四件入選作品第一名跟其他三件作品的分數拉開。
分數最高的大屯有線電視【大台中新聞】,就地方新聞來說,編排層次做得非常好,雖然有評審提出每則新聞秒數較長,有些訪談也比較長,可能會讓觀眾覺得較沉重,節奏感不足,認為或許應適當的加入一些較短的內容,減輕觀眾負擔。不過也有評審認為,評審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評審不是在地觀眾,而這些新聞其實是做給對該則希聞更感興趣的在地觀眾看的。評審也提到,【大台中新聞】會在一節新聞裡加進幾則較深入的報導,甚至是對地方公共事務具有批判觀點的內容,選材很用心,就地方台來講,實在是很難得。相較於現在的全國性專業新聞台,新聞內容過於零碎化的現象,地方新聞台每年都有明顯進步,值得肯定。
聯利媒體【十點不一樣】分數排名第二。這件作品有維持其一貫水準,但少了驚艷的感覺。這點跟另一件入選作品,公視的【公視晚間新聞】一樣,都做得相當不錯,但就是少了突破與變化。
飛凡的【財經八點檔】相較其他台的新聞,呈現方式跟內容側重都不一樣,但常常一個訪問撐全部,較少點多元性。
經過討論,評審一致決議由大屯有線電視【大台中新聞】獲得今年每日新聞節目獎。
調查報導獎
評審覺得這屆的參賽作品中,完全符合調查報導性質的其實不多。因為調查報導其實很有難度,需要透過很多方式去找資料,而不只是單純的訪問。加上電視需要畫面,比文字作品的難度更高。
決審投票結果,多數的評審把第一名投給聯利媒體的【帳篷下的秘密】。評審們認為這件作品最符合調查報導的性質,說出了讀者原本不知道的事件,也提供了解決的方法;跟第二名的作品民視的【消防員心中的一把火 系列報導】比較起來,評審認為【帳篷下的秘密】花的功夫比較複雜,且難度更高,包括找一些地圖資料並彙整,最重要的是因為【帳篷下的秘密】使用空拍鏡頭,大家才驚覺露營地浮濫開發的問題原來那麼嚴重,其實問題已存在很久,因為這則報導,觀光局馬上開會進行討論,確定將露營地納管。
民視的【消防員心中的一把火 系列報導】雖然也討論到一些法規的問題,也找到不錯的角度切入,作品也相當完整,但比較像是深度報導。
民視的另一件作品【「醉後的謀殺」系列報導】也是一個很需要被關注的議題,報導裡頭也有經過調查的訊息揭露。公共電視台【舊衣去哪兒、衣衣別不捨】確實有告訴觀眾一些訊息,但廣度跟深度稍嫌不足。
評審們討論後決定,今年的調查報導獎,頒給聯利媒體的【帳篷下的秘密】。
深度報導獎
評審一開始先討論台視的【消失與重生】,因為這件作品評審們給的評價雖然都很高,但認為其屬性接近科普節目,而非新聞性的深度報導。與一般新聞不同,這件作品的採訪是有腳本的,主持的風格比較是寓教於樂,作品吸睛,但是少了"新聞"的感覺。後製、視覺影像都很強,看得出花了很多成本、時間去製作,也傳遞了以前大家都不知道的知識。
公共電視的【前瞻的代價系列報導】作品廣度夠,呈現出來又有細緻度,而且這種議題其實很難做,也很難得有媒體願意去碰這樣大的案子,這點很受評審肯定。議題的設定範圍很廣,有幾集比較像一般新聞,單純找立委來談事件,少了深度報導講求的數據、證據,但這個議題是很重要的,作品整體的結構有明確拉出來。
民視的【天空步道系列報導】是很難得的議題,有公共性,之前卻被大家忽略。議題的設定很貼近大眾,內容也表現得不錯,不過其中某些段落有些跳tone。
聯利媒體【教改「完」了沒】有評審十分,認為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每一個鏡頭都很吸睛、每一個細節也都很完整、故事性也夠,但一段一段故事間的連結性不夠強。TVBS的另一件作品【台灣「醫」路不平】,則有做到"發掘"問題的新聞要素。。
最後再次投票,各家作品分數差距不大,再次討論後最後,決定由公共電視【前瞻的代價系列報導】獲得今年的深度報導獎。評審們認為,這個議題非常值得關注,而且難度相當高,因此幾乎沒有其他媒體用探討這樣的議題,因此也更凸顯了這件作品的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