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鄭伃倢 編譯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最近幾年的美國都會掀起一波地方電台的熱潮,從邁阿密、明尼蘇達以及美國的西北部,尤其是在西雅圖已經有六個新的地方電台興起,在波特蘭也有四個之多。這些電台有些就像是社區的留言板,有些則為非主流文化以及社會正義發生,主流之外的發聲管道是團結他們的動力。當人們認為資訊快速流通、新媒體將以不同的姿態擊垮傳統新聞的同時,地方電台開始與社區組織聯手,找尋新聞產製的不同可能,沙加緬度的《首都地方電台》正式其中一個案例。

 

(圖片來源:unsplash

加州首府沙加緬度是一個居住成本非常高的城市,並且不見趨緩的趨勢。目前在這座城市租一間兩房的公寓的價格是1,695美元,相較於去年又成長了8.2%,相當於美國三倍的增長率,居高不下的居住成本已經成為一個嚴肅的問題,深深影響著沙加緬度居民的生活種種。這個城市的地方電台-《首都地方電台》在過去幾年花了相當大的心力投入在這個議題當中。這個電台有一個單元叫做「在地觀點」,主要以紀實的形式報導社區營造的消息,這個團隊甚至製作了一個一小時的電台紀實呈現這個議題,也正藉由這個單元在線上做社群經營。但電台的資深社區參與專員潔西卡‧瑪麗亞‧蘿絲(Jesikah Maria Ross)不滿足於此,她希望能夠找到更多的方法讓社區共同參與居住相關的議題,在跟電台的記者以及社區組織代表討論過後,蘿絲決定用說故事的方式讓居民參與。

「為了這個『居住正義』專案,我與六個社區夥伴以及電台記者合作去構想我們如何與社區緊密結合(這個是最困難的部分)然後讓社區居民與我們的電台觀眾對話,讓本來很難相遇在一起的兩群人互相分享彼此的故事然後共同構想他們想要讓事情前進的方向。」蘿絲說道。

社群聚會計畫-故事圍圈

在社區組織的共同協辦之下,首都公共電台決定在去年展開一系列的社區聚會計畫-「故事圍圈」。故事圍圈是一種經過設計的討論方式,目的在於讓來自不同社經背景的人能夠針對特定影響社區運作的議題來進行對話。《首都公共電台》在城市中的各個社區舉辦故事圍圈並聚焦於低收入社區,社區組織以及電台各號召一半的參與者,他們也會另外花心力邀請青年領袖、建築發展商以及市府相關人員。「在電台與六個社區夥伴合作的過程中有很多精心刻意的安排與策劃」,蘿絲說。每個活動的開始都會有一些小點讓大家取用,也讓大家有時間在正式的活懂開始前有時間可以熟悉彼此。他們也準備了一個故事話亭,讓參與者可以錄製自己對於居住議題的想法。首都公共電台會在社群媒體分享這些故事,也會將這些故事素材分享給今天的參與者。

首都公共電台有計畫性地記錄著故事圍圈以及它所帶來的影響。有人會在討論的時候做筆記,電台也跟影響評估師琳賽‧格林‧巴柏(Lindsay Green-Barber)一起合作去評估這個計劃如何改變參與者的想法與行為。在啟動故事圍圈之前,有1/3的參與者這是一種得到新聞資訊的管道,但1/4之一的人沒有聽過個電台。在活動之後,有54%的人說他們開始會去瀏覽電台地網站,試圖去了解更多有關居住議題的消息,有26%的人有興趣成為電台會員。

對電台內部而言,這些參與者的回饋讓電台裡的人員更能接受這種播報、製作新聞方式。這樣的對話激發了團隊製作的靈感,決定製作新系列關於郊區自殺的專題。「我們的工作團隊因為來自活動的回饋,而對故事圍圈以及它所產生的故事有了更多的興趣、支持與討論。比起讓我跟他們說一些討論當中發生的軼事,直接給他們看這個活動帶來多少的影響力有效多了。」蘿絲說道。

在活動結束後,有91%的參與者認為自己在這個活動當中得到了啟發並與在活動中遇到的人保持聯絡,他們也開始關注居住相關的議題和與議題相關的團體;有89%的人說自己在活動結束後想要跟自己的家人朋友分享心得;有82%的人說他們在活動中遇到以往不會遇到的人或得到關於事物的新觀點。當管理階層知道故事圍圈如何影響參與者對於地方電台的看法,或是參與者對成為會員或是接觸地方電台更有興趣的時候,他們也開始改變要在這個活動投注多少資源的看法。

當地方電台開始跟社區組織互動,互相傳遞訊息、分享彼此的故事,這個漸漸變得強而有力的社會連帶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就在今年北海道發生規模6.7的地震,造成北海道大規模停電之時,店家無法開門、交通停擺的狀態讓北海道陷入末日般的恐慌。此時離震央約100公里遠的室蘭市,有個社區廣播電台FM VIEW開始了長達60小時不間斷的播報,湧入了進300則的留言,不只成為提供情報的重要管道,更是北海道黑暗時的一片曙光。地方電台或許渺小,但卻是地方社群最親密的夥伴,也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界裡一個微小但堅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