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守望人:記者生涯四十年

推薦序二

胡宗駒兄是我中央社的同事,政大新聞系學弟,中英文造詣深厚。曾任中央社國內部政治組組長、國外部主任、美國華盛頓、紐約、休士頓特派員有年,有豐富的國內及國際採訪經驗,視野寬廣、文筆流暢,本書內容足堪為媒體工作者學習與借鏡。

宗駒在書中以生花妙筆寫出許多採訪上的趣談、禁忌以及諸多不為時人所知的故事,今日讀來別具一番風味。

1976 年12 月,胡宗駒曾奉派乘「海功號」到南極洋採訪,沿途遭遇狂風巨浪,主機故障、水管結冰,驚險迭起。在抵達時,他是第一位把中華民國國旗漂凍在南極冰天雪地的記者。

作者在文中自述: 「1991 年11 月24 日,國畫大師張大千在華府沙可樂美術館(Sackler Gallery)舉辦回顧展……。去採訪時差一點被該館中國美術部主任傅申趕了出門。」「他劈頭就問:你懂不懂藝術?如果不懂,就沒有辦法採訪……。」

當一位好記者,就必須像張大千一樣超越前輩,做一位好的駐外記者,就必須汲取各種知識,隨時拿來應用。宗駒的《新聞守望人──記者生涯四十年》新著應是現代記者們學習的榜樣,值得細讀。

天才認為,做位駐外記者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語言能力:

首先要有良好的中文基礎及熟練的寫作技能。除中國文字之外,當然要有流暢的外語能力,否則就難以擔當採訪重任。

腳步勤快:

勤於現場直接採訪,是記者熱愛新聞工作的態度。新聞的最高原則是求真求實,要達到這個至高原則,絕不能打幾通電話或道聽塗說作為依據。尤以想取得獨家新聞,更需要勤跑接觸,才能有事半功倍效果。

專業知識:

做為一個國際性記者,必須見廣識多,無所不知。因為在海外採訪過程中,你隨時會接觸到政治、經濟、科技、體育或藝文等各種新聞事件。當你缺乏是類專業時,就需立即學習補強,然後儘速應用到採訪和寫作上。

宗駒在採訪紐約長島物理學家National Lab 喬玲博士時,事前先讀完喬博士給的三本物理書籍。在採訪美國貿易代表署、財政部或商務部時,先要去研讀綜合貿易法之類的書籍,充份說明宗駒是一位努力、求知且上進的優秀專業記者。

《新聞守望人──記者生涯四十年》同時告訴讀者們,記者每天在忙些什麼?記者是如何把現場事實,用流暢的文字呈現在大眾面前。宗駒在中央社任職期間,工作表現積極,傳承了新聞人的優良精神,亦深具這三項國際記者應有的條件,今見彼作品出版,欣然為序。

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
黃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