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正平/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

調查報導是一項追尋複雜真相的工作。德國傑出的社會學家瑪克斯韋伯(Max Weber)認為,同樣是追求真相,記者的工作比起學術工作挑戰性更大,因為前者受到更嚴苛的時間壓力。我同意這項看法,前提是記者對於真相的態度是同樣的認真。

什麼是真相?如果要談的是完全的真相,那就是宗教的命題了。完全的真相,只有上帝,或是阿拉,才有能力掌握。凡是人為的鋪排,假如不是謬誤,就只能是片段。

調查報導所取得的真相,基本上只是經過認真而且專業的訪查、求證,而為報導者本身所確信的事實。一個有份量的調查報導,很難不引起爭議。面對爭議,報導者必須拿得出具有說服力的查訪過程及證據,證明自己工作的專業性,以捍衛自己報導所建構出來的真相。敬業和專業才是新聞記者獲取社會信任的基礎。

有關調查報導所牽涉到的真相爭議,被討論很多的是2004年美國CBS晚間新聞節目「六十分鐘」所播出,有關布希總統軍中紀錄的報導。由於關鍵證人改口,而且作為主要證據的所謂「季里安文件 (Killian documents) 」的真實性受到質疑,在CBS進行內部調查之後,開除了知名的調查報導記者及「六十分鐘」製作人梅普斯(Mary Mapes)等人,擔任晚間新聞主播達24年之久的丹拉瑟後來也黯然宣佈退休。這個事件幾年前拍成電影(由勞勃瑞福及凱特布蘭琪主演),片名就叫做”Truth”(台灣片商翻譯成「真相急先鋒」,太商業化了)。

真相是什麼?關鍵證人可能受到壓力改口,「季里安文件」只是傳真影本,雖然經過專家認證,但畢竟不是原始文件。有一些對布希有利的證人說詞未被引用,就難免被質疑偏頗。甚至還有陰謀論指出,這是總統選戰中,故意流出來的假文件,吸引CBS及對手陣營上鉤,以便迎頭痛擊。

真相是什麼?10年之後,丹拉瑟接受媒體訪問,雖然承認整個調查採訪過程不是完全沒有瑕疵,但仍堅信他們所報導的故事是真的,只是遺憾當時他沒有更好地保護他的團隊。至於外界應該怎麼看待這件事,丹拉瑟說,他們必須自己去看這個報導,然後自己決定是不是要相信它。

調查報導充滿陷阱,不只是關係人各有盤算,提供的說詞和證據不會都潔白無暇,就連報導者自己的心態傾向,也會伺機想要發揮作用。強烈的社會正義感,未必就是調查報導追求真實的最佳保障。過度想要說好一個故事,引起注意,發揮影響力,往往引誘報導者本身,有意無意忽略掉一些和結論相關的重要事實。

熱門電視影集「海濱帝國(Boardwalk Empire)」中的男主角黑幫老大,努基湯普森(Nucky Thompson),有一句黑話引起了我的注意:「不要讓真實破壞了一個好故事(Don’t let the truth spoil a good story)」。

這正是所有調查報導記者千萬要留意的一個大陷阱,因為它不在別的地方,就藏在我們的心裡。

本文為2018調查報導工作坊「調查報導的大陷阱」,主辦單位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