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豐嘉/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
一邊看NHK上級研究員山田賢一的簡報,一邊回想這十幾年來中港台媒體處境天翻地覆的變化,更令人感慨萬千。譬如說,中國媒體工作者已經到無處可藏、無筆可寫的地步。而香港的新聞自由,日漸消瘦的窘迫,亦令人十分不捨。
中國和香港有我許多認識的媒體朋友,他們面對中國政權橫霸鎮壓的環境,或者忍氣吞聲,只為留一點元氣,以圖再起;或者孤注一擲,無懼粉身碎骨,充分展露記者寧鳴而死的鐵骨硬氣,面對的卻是暗暗無光、看不到希望的前程。對他們只能表達無限的敬意和感動。
日本場回應人由華視總經理莊豐嘉擔任(攝影/姚其宏)
但一開始不是這樣的。先說香港。
2008曾經到香港參加中港台三地的媒體工作論壇,當時,香港是一個中國記者可以一吐牢騷、抒懷抱負的理想所在,當時三地記者互相取暖,港台媒體人一起聲援被判刑囚禁的劉曉波。那是雖然氣憤但還猶可做一些事的年日。
這時候的香港,包括國際組織都認為可以在這裡建立一個最接近中國的言論基地,然而雨傘革命之後迄今,可以發現,中共的鐵腕從不曾手軟,而且更加狠心。但台灣的媒體關心者幾希?
台灣新聞工作者在網路的投入,一向領先包括香港在內的華人世界,當年新頭殼網站成立時,香港媒體朋友雖然羨慕,卻也還不到想要立即跟進的地步,如今已面臨幾乎完全無法於傳統媒體立足的困境,網路被迫成了媒體人最後的歸宿,可說是退此一步,即無死地。
中國媒體工作者是另一種處境。也不過是十幾年前而已,不管是網路或傳統媒體,中國媒體人曾在各種性質的報紙、週刊或電視新聞上,表現傑出,從揭發毒奶事件、環境議題、汶川地震、礦災等等;較之今天的寒蟬效應,記者不僅無法在微信、博客等平台作為一位獨立自由的新聞工作者,只好躲到公民團體,暫避風頭,甚至還不可得。這簡直是一場不可意料的災難,過往一瞬即逝的春天,令人惋惜不已。
中國媒體人羨慕台灣的新聞自由中毫無顧忌的氛圍,但台灣也不敢自認多麼勝出,反而對於日漸騷動的新聞亂象感到心虛。
從對抗外來壓力以爭取新聞自由的努力來看,台灣這幾年的確有所斬獲,例如三中併購案、反媒體壟斷以及反置入性行銷的修法等等,都顯示媒改運動以及網路媒體帶動傳統媒體所不能及的能量,已經愈來愈成為主流。公民記者或獨立媒體工作者也日益興起,形成第三股可觀的力量。可憂的是,內容農場充斥,假新聞以及社群媒體的民粹輿論,在在讓台灣的新聞品質呈現低落速食的不堪現象,台灣媒體的危機更在於失去專業堅持後的無所適從。
台灣看似有如中國和香港新聞自由唯一還放著亮光的燈塔,實則自顧不暇,多數媒體記者為生計而焦頭爛耳,更無力關心這些鄰國同行的死活。台灣雖然春花亂顫,又何能拯救深鎖寒冬的中港媒體沈淪?
本文為2018亞洲新聞專業論壇,日本場之回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