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公司吳舜文女士,十日病逝,享年九十六。消息傳來,卓新會董事和員工同感悲痛。我從未有機會親炙吳舜文女士,但我學新聞、做新聞、教新聞超過四十年,之前不可能沒有聽說過吳女士。不過對她開始有所瞭解的,卻是今年三月我接任卓新會董事長以後的事。

  卓新會是一個民間公益團體,它有著所有NGO共同面臨的經營困難,也一直在以有限的資源企圖去完成一個超大的夢想—-就卓新會而言,這個夢想就是如何協助媒體走向專業化。

  站在卓新會,這時候我才驀然發覺「吳舜文新聞獎」已經存在了二十幾年了。民國七十五年,時空還在所謂的「報禁時代」,是政府決定開放報禁的前一年,吳女士以私人力量創設了「吳舜文新聞獎勵基金會」這個新聞獎,持續至今。單單是這一點,一定會博得釵h知情者肅然起敬。在我們社會當時的時空,是報業的黃金時代。聯合報和中國時報這兩大報,均自稱銷數超過一百萬份,勢力如日中天,報團雇用數千人,報老闆都是國民黨中常會足以呼風喚雨的中常委。在那時候設立新聞獎,來「提倡客觀與公正的新聞報導」(語出基金會官網),今天看來,宛如盛世危言。

  她究竟看出了什麼問題,我無由知悉。我知道的是,台灣的報業與台灣社會的民主化,同進同退,像一場雙人探戈;我知道的是,社會普遍瞭解一個優質報業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很多人開始擔憂報業的品質;我知道的是,論財力,台灣企業家財富排資論輩,裕隆公司並非名列前茅。但,卻是裕隆的吳舜文女士出來,創設了這個跟她的本業無關的新聞獎。

  這樣的情懷與心胸,誰人能及?

  斯人已去,留下滿盆滿缽的愛心。其中「吳舜文新聞獎」允為一代傳奇。身為媒體人,我不能不指出這件義行對台灣媒體專業化的特殊意義:如果沒有「吳舜文新聞獎」一路相隨,請問,優秀的台灣媒體工作者如何走在新聞專業這條路上?

  謹代表卓新會全體董事和員工,感謝你為台灣報業的付出。天堂路上,請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