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me廣告white皇后篇」是2005年推出後便廣受歡迎的美容產品廣告,由青春偶像團體S.H.E代言,廣告一開始由Ella飾演的壞皇后,對著魔鏡中受歡迎的白雪公主(Selina飾)大呼:「我到底哪一點比不上她?」
這時一旁扮演僕人的Hebe插話說:「不夠白!?」,於是壞皇后拿出了毒蘋果要求Hebe拿去毒死白雪公主,沒想到拿到毒蘋果的公主沒死,反倒是更加美麗受歡迎,令壞皇后懊惱不已。
這時鏡頭帶入產品解說,指出這項加了蘋果多酚的美白產品,能夠「給妳紅潤淨白的蘋果臉」,於是壞皇后也使用了這個產品,「兩週後愛情果然來報到」,有王子前來追求,因為壞皇后變成了White皇后。
這則顛覆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的廣告,不僅極具娛樂性、故事性,同時廣告中Ella一句經典的:「我是White皇后。」更成為最Hito的廣告金句,深深擄獲許多七年級生女生的心,使得該產品在各通路大賣。
然而仔細觀看這類流行的美容廣告,事實上暗藏著廣告商的「毒蘋果」,這顆毒蘋果是由廣告所呈現的美麗迷思,它要觀眾相信:女生要白才美、才會受歡迎,才會讓王子喜愛等等。
美容廣告花招多 形塑高標美女
廣告不僅僅販賣產品與服務,從過去國內外的研究顯示,廣告作為大眾媒體亦容易在說服的過程中,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並且造成社會迷思。
近年來「美容的產業」大幅成長,因此在各類行媒體中,醫療美容廣告也成為了大宗。根據凱絡媒體的廣告量研究調查,醫療美容廣告在2007、2008年廣告量均佔國內總廣告量7%,排名高居第三。
這些美容廣告包括了化妝品、保養品、瘦身產品等等,近年來更增添引起道德爭議的醫療整型廣告。而大量的美容廣告中,經常以肢體纖細、皮膚白晰、大眼、小臉和高挺的鼻梁等等類型的美女作為廣告主角,配合著廣告詞的論述、故事安排、名人代言或者平民的證言的手法,加上音樂和場景氛圍等精心設計下,共同形塑出一種高標準的美。
而這種高標準的美隨著閱聽人大量接觸到廣告,漸漸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說服了許多女生,必須主動或被動追求這項難以達成的美麗目標。當然,追求的方法也往往被廣告導引到,只要花費時間與金錢購買各類型的美容產品、瘦身服務,甚至是整型手術就可能實現。
美麗迷思 青少年易受影響
在多芬自信基金會一項針對台灣女性的美麗調查中可以發現,有超過四成的女性不滿意自己的外表,並且有五成到八成的女性相信使用臉部保養品、化妝品、美白等產品能夠讓自己更美。美容廣告對於社會的影響程度,由此可見。
事實上,廣告為了推銷產品,經常會出現以過度誇大的方式呈現。因此在廣告中,一方面誇大了產品的美容、瘦身效果,另一方面也利用萬中選一的偶像美女進行廣告拍攝,以此不斷再現了社會刻板印象,讓女性以及社會大眾都理所當然認為:所謂美麗就應該是高標準的美。殊不知,這些美麗是廣告商基於自身利益所設計的,以此塑造的美麗迷思,對於許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自我價值觀,更容易成廣泛的影響,一旦不查就容易受到「美麗迷思」的毒害。
培養自信美 對抗單一標準美
多芬自信基金會與張老師基金會於2006、2007年曾共同推動「自信美教育」的活動,企圖打破由廣告媒體塑造的美麗迷思。負責執行的張老師基金會陳柏翰表示:「現在的廣告媒體造成了一種單一標準的美和迷思,會使得小女生成長過程中有了偏差的價值觀,這樣的迷思包括身材上,認為女生要瘦、腰要細、胸部要大等等;另一部份是外表,認為臉要小、鼻子要挺才是美。事實上,人的外表主要是天生的,也有許多種樣子,如果每個人都要依循媒體所塑造的單一標準美,是很難的。」
陳柏翰進一步指出:「我認為廣告媒體扮演的是一個推波助瀾的角色,大部分小女生的價值觀主要在於家長,媽媽才是小女生主要認同的對象,可是媽媽某種程度她的美麗價值觀來自社會、廣告媒體所造成的單一標準的美,因此當這兩種力量加成起來,對於小女生影響是很大的。」因此陳柏翰建議:「應該讓每個小女生在自己身上,發現自己的獨特性,每個人都應該喜歡自己的某些部分,從中建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