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AC尼爾森調查【註1】,全台收聽廣播的族群中,平均每天花3小時以上收聽的有191萬人。如果你是這191萬分之一,在收聽節目時,是否曾經想過,節目主持人究竟是如何安排節目流程的?廣播節目的內容究竟是如何做出來的?現在就我這個廣播節目主持人來替大家解密吧!要做好廣播節目,必須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舊元素新組合:做節目就像疊樂高積木

  所謂『舊元素新組合』【註2】,如果你玩過樂高積木就會知道,節目的前置作業過程,就像把一整桶的樂高積木,層層疊疊的組合一個成品。而廣播節目的完整呈現就如同樂高成品,是將既有元素與素材,發揮創意和想像加以重組的結果。

  或者也可以把一小時的節目看成一塊美味可口的披薩,想吃什麼餡料自己加。美國廣告創意大師詹姆斯湯‧楊就提出『創意是舊元素的新組合』。這也是我們許多廣播節目主持人所知的道理。大陸工程總經理殷琪曾說過:「用核心價值駕馭改變」。管他外在的「變」或「不變」,總有一種本質不變,那就是核心價值—也就是每天都用同一桶樂高創造出新的作品。就是這種『創意』,讓我們每天收聽的廣播節目總有新鮮事。

平易近人的節目形態最能吸引觀眾

根據閱聽人收聽行為的調查【註3】可以看出:

一、節目製作首先必需進行閱聽眾基本調查,舉凡閱聽人之年齡、職業、月收入及收聽習性等等。確定節目收聽對象為學生、兒童、開車族、上班族或老年人後,再針對其喜好規畫節目內容。

二、一般而言,老年人喜愛談健康養生的節目,年輕人喜愛音樂、八卦節目,學生家長則喜歡教育性節目…。

三、提供新聞訊息是廣播節目不變的一項功能。報紙是報導昨天發生的事,電視是報導剛發生的事,廣播電台則報導正在發生的事,也就是說,廣播電台具有很強的即時性,所以不論聽眾屬性,在節目中提供一些即時訊息,都是恰當而受歡迎的。

四、記者「習慣性」的製播節目多年,承蒙悉經高人指點而得做節目的寶貴經驗。他說:「你的節目是做給誰聽的?」記者回答:「35-45歲的人居多吧!」高人又說:「你能想像他們的外貌模樣嗎?」記者竟無法回答。沒錯,這就是節目主持人的盲點;單方面的設定節目內容、播什麼歌、講什麼話題等都是節目主持人按自我的認知去設定,完全沒有經過「市場調查」。所以如此製播出來的節目,就常常要調整節目方向或是始終無法貼近聽友。

  幸得專家的提醒,記者在友台的勞工節目,因為是大中部地區,所以親自走訪了「勞工」最多的地點,例如:彰濱工業區、彰化永樂街市場、台中工業區等地。看看原來勞工都是這麼忙碌的不停工作著,根本就沒有時間聽主持人講長篇大論,還有一早八點就上工,也就是說沒有時間可以看新聞或獲取其他的生活訊息,因此新聞的資訊就會較薄弱,那也意味著記者應該在節目中多加強新聞及生活訊息。

  在親身瞭解勞工作息,也有訪談市調資料後,記者每每在開麥克風講話或是播歌的時候,我就能想像:到底是誰在聽我節目、他們現在在做什麼、他們喜歡什麼樣的資訊、愛聽什麼歌曲等。因此記者的節目一經播出後,幾乎不再需要調整節目方式,而且很快的就深獲好評。

進行妥善的後製 增加精緻度

  一般而言,廣播節目製作人必須先規劃節目內容、提出企劃、爭取預算,接下來外出採訪、蒐集資料,經過編輯撰稿,如果是預錄節目,便交由播音員進錄音室錄音,錄完後,錄音師或是主持人還必須負責剪輯、配樂,再加上音效完成製作;如果是Live Show,則交由節目主持人現場播出。每一個步驟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用心製作。正因為如此經營,才有精緻的節目品質。

大家好,我是您的老朋友…

  廣播近百年的發展史,並沒有因為各種新媒介的興起而勢微;反之,每逢關鍵時刻,廣播依然發揮強大弁?例如九二一地震),熟悉的播音員聲音,帶給聽眾安全感和信任感。不必付費,所需設備簡便,不論任何時間地點都可隨時收聽,廣播是聽眾永遠的好朋友。

備註:

【註1】據料來源:2007年第四季尼爾森廣播媒體大調查。AC尼爾森數據為目前電台慣用的調查資料,全省12-65歲有收聽廣播電台的民眾為937萬人,其中收聽超過三小時為191萬人(收聽3小時為38萬人,4小時19.3萬人,5小時為20.3萬人,6小時12.3萬人,7小時為52.9萬人,8小時為22.8萬人,9小時以上25.4萬人)

【註2】美國廣告創意大師詹姆斯湯‧楊提出『創意是舊元素的新組合』。創意來自元素的組合,舊元素新組合或聚合不同的新舊元素,並經過轉換之後加值運用,都會創造出令人意外的、新的產業形貌。甚至將不相干的元素以拼圖方式組合後,經常都會出現戲劇性的喜劇效果。

【註3】閱聽人收聽行為調查係根據:「2007年第四季尼爾森廣播媒體大調查資料」。收聽率大調查往往是以電話為抽樣的調查方向;題目設定多為:近七天內習慣收聽的頻道、節目、收聽時數等;還會詢問聽友資料:例:聽友性別、職業、年齡、所得收入及支出、興趣等;以做成數據調查報告,供電台在節目中或是業務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