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多以裁員精簡人員因應不景氣的氛圍下,新媒體台灣醒報卻將在九月一日成立,醒報創辦人,社長林意玲原本是基督教論壇報社長,退休後砸下退休金,並賣了一棟房子,籌辦結合實體報、電子報、廣播、電視、手機新聞等五媒整合的新型態媒體,林意玲表示,醒報未來將沒有商業的置入性行銷,也看不到逢迎、八卦新聞。
質疑主流 另類思考
醒報的記者多是線上資深記者,包括體育記者出身的林永富、前中國時報教科文組採訪主任江昭青等,他們和新聞系學生組成一個團隊,秉持深度報導的原則,強調「less is more」,以極簡、輕薄,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事件不同樣貌。林意玲曾在大學教授深度採訪二十餘年,目前仍在台灣師範大學社教系擔任新聞採寫講師。因此她深知新聞系學生空有熱情,卻苦於沒有實踐的管道,所以她認為醒報可讓學生學而用,在主流媒體夾殺中,呈現不流於俗的新聞角度,以端正社會偏差的價值觀。
尤其現在媒體不重視深度採訪,電子媒體24小時輪播,民眾常只看到事件表象,加上置入性行銷猖獗,狗仔文化當道,使得新聞媒體公信力大幅降低。林意玲要求醒報需著重深度報導,每個記者在採訪新聞前必須作足準備工作。但在寫作的呈現上,她則認為網路媒體需輕薄嬝炕A以符合網路族習性。
因此醒報的觀點,與現在的新聞主流相對而言,是另類的。它關心的是找出事件背後的深層結構,還原事件真實面貌。林意玲舉例指出,跆拳道奧運選手蘇麗文在奧運擂台上失敗,因腳傷倒下十一次再戰的精神,成為媒體寵兒,光環遠勝於其他代表中華台北的奧運選手。然而,她質疑媒體一面倒的讚揚這種精神的正確性,認為應該提供另類角度,來探討所謂運動家精神的真諦。
多樣化實用資訊 藝文影音是強項
除了另類思考,醒報也拒絕八卦娛樂煽色腥新聞。它規劃提供與民眾生活相關的實用資訊,以及介紹各領域傑出表現,來提昇台灣的正向價值。例如藝文影音平台,提供表演藝術活動的影片,包括獅子王彩排畫面、雲門舞集花語等等,獅子王影片甚至長達10分鐘,充分的利用網路空間優勢。未來醒報計畫能推出實體報,兩大張全開報導,提供通勤族在充斥商業廣告的免費報外一個另類選擇。
醒報掌握了數位時代的營運關鍵,利用門檻障礙最低的網路,進入新聞事業。林意玲相信只要他們用心做,不怕不受青睞。預計九月一日記者節當天正式上線,開幕酒會上將邀請李家同教授,以「我心目中的理想媒體」為題演講。
台灣醒報網址:http://www.awakeningt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