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中開始,我的理想就是希望投身新聞工作,因此,大學時主修新聞系、輔修政治系,並利用課餘陸續擔任蓋洛普及中時晚報的民意調查電訪員、中視晨間新聞call-in助理、幼獅電台執行製作、真相新聞網編政助理,在實務上不斷加強歷練。

  退伍後,就讀政治大學東亞所,希望對於全球化下的兩岸關係進行有系統的瞭解,在此同時,也向政大教育學程中心申請修習輔系,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我的碩士論文題目為《後殖民語境下的華語電影-解讀西方影展的「中國熱」現象》,透過後殖民論述的架構,從國際政治、符號「中國」、文化商品化、影展政治的角度,分析1980年代以來西方影展「中國熱」的歷史文化基礎。

  我在碩一那年的暑假,進入中央日報政治組,開啟了記者生涯,2年期間先後負責國民黨、監察院、立法院等路線,在台灣首次政黨輪替之際,先後經歷了停建核四案、提出罷免總統案、監察院調查拉法葉弊案、縣市長選舉與國會改選等重大事件。

  2003年研究所畢業,在2000多人的激烈競爭下考上聯合報,先後分派至地方中心、大台北中心歷練,在2年2個月的聯合報記者生涯中,接受聯合報的嚴格實務訓練,並參與報社規畫的系列報導「口號‧建設‧幻影」,獲得吳舜文新聞獎的地方新聞報導獎。

  離開聯合報之後,轉往新新聞周刊擔任政治記者,期間鑽研預算與法案、學習企畫雜誌專題,並為了採訪2005年三合一選舉下鄉跑透透,強化評論能力。

  2005年12月,進入自由時報醫療環保組,開始投入生活新聞的領域,主跑衛生署、醫藥基金會,負責處理國內公共衛生政策,2年多來採訪大閘蟹含致癌物、美國牛肉爭議、瘦肉精及斃死豬追查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以及禽流感、登革熱、流感疫苗爭議、全台紅眼症及腸病毒大流行、台中北屯國小爆發集體感染桿菌性痢疾等國內外傳染病的疫情防治。

  在醫療環保組期間,和同仁們合作採訪,於2006年以「素食者當心!吉利丁、膠原蛋白是暈的」,入圍消費者權益報導獎,2007年又再以「赴中移植肝腎,爛攤子由台灣收」、「因應醫療糾紛,立委催生醫療傷害處理法」、「推銷自費顯影劑,A病患錢」、「點眼藥,皮膚爛,藥害賠償60萬元」等「醫療糾紛系列報導」,獲得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專題類首獎。

  近一年多來,有鑑於器官捐贈的議題在台灣遭到瓶頸,加上許多苦等不到器捐的民眾,冒著風險私下赴中國進行器官移植,因此,和昶閔共同合作「追尋失落的大愛—台灣器官捐贈、移植的困境與相關健保議題」系列報導,盼能喚起政府、社會的正視,並報名黃達夫基金會新聞獎,很榮幸能夠獲得肯定。

  「新聞,是我一生的志業」,擔任記者7年來,跑過政治、醫藥、教育、社團、警政等路線,一直以來都是以身為知識份子自許,也期望能夠善盡媒體人的職責,持續發掘社會的不公不義,努力讓社會變得更好,並試圖讓更多讀者扭轉對於媒體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