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新聞局於9月26日公布今年的廣播金鐘獎入圍名單,本年度廣播金鐘奬共有24項獎項,計544件作品報名參賽,104件作品獲得入圍;「研究發展獎」從缺。從今年入圍名單來看,公營電臺依舊表現搶眼,在各類獎項均有入圍。其中正聲廣播電臺成為最大贏家,囊括了21項入圍;楊玉欣(角落欣世界)、蔣勳(美的沈思.蔣勳時間)等人,今年均再度入圍。(97年度廣播金鐘獎入圍名單新聞局)
廣播小金鐘已經入圍10項的正聲廣播公司,在廣播金鐘獎項中一舉入圍21項;一馬當先橫掃千軍。包括張翰揚「音樂來敲門」、瑩瑩「在地美學館」、梁明達「這些人與那些人」和楊長順的「日出的所在」,都是節目主持人雙料提名。而季翔更同時以「微笑的旋律」和「聽心靈在唱歌」同時入圍兩個節目獎和主持人獎。第二名是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共有12項包括黃介文「好歌音樂館」、王友蘭和王友梅「說唱百老匯以」及金奬常客陳凱倫「歡樂999」亦都是雙料提名。復興廣播電臺以10項成為第三名;潘宗華「生活Life」和方平的「欒樹下的歌聲」也都是雙料提名。漢聲劇場共入圍了廣播劇、企劃編劇和音效3項獎項。警廣和竹科入圍6項、KISS和佳音4項、台北之音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臺灣區漁業廣播電臺有3項。至於灰姑娘音樂製作有限公司光靠廣告獎也入圍3項。
今年總共28項入圍者和去年重複。其中藝術文化節目獎更是有三項節目再度出現。而「愛上新竹」是去年從地方特色節目轉戰社區服務節目。其中又有9項節目或主持人去年就已經得過獎了,所以今年是否能集體連莊受到矚目。
廣播金鐘獎!廣播白色巨塔?
對於媒體從業人員,若能在從事媒體行業的生涯之中,拿下一座獎,相信會是莫大的鼓勵。因為這獎除了是肯定你的工作表現,也是為自己在媒體生涯中留下一筆值的驕傲的成就紀錄。但;一年一度的廣播金鐘獎入圍名單出爐,對於每年都從事廣播節目製作,不論在監控或是製作品質上,看到釵h的商業電台要入圍確實有困難,更別說得獎了。
金鐘獎理應是鼓勵媒體從業人員投入廣播事業的一項獎勵,但每年評審的喜好曾扼殺釵h的專業廣播人。為何年年早知道頒獎典禮過後,一定會發生釵h充斥報紙和電視版面的言論;每年都會寫:「評審請再加加油」,但得獎名單永遠都與聽眾的期望有落差!我所就讀的大學大傳系有位老師出道35年,入圍35次得過7座廣播金鐘獎,但她的節奏教法聽在學生們,也就是「聽眾」的耳裡,翹課者遠比出席者多。老師師出名門,出於「最擅得獎」的公營電台;所以這堂「廣播實務課」理當是叫好又叫座的一門,但學生不出席、不捧場,就等於是「播送一集沒有聽眾的節目」。再好的節目沒有聽眾,精彩度還是零。
製播水準參差不齊 商業台得獎難
對於入圍甚至得獎多集中在公營電台,其實一般商業電台的製播水準並不比公營電台低,而且在聽眾的接受度上更搶高釵h。只是身為商業電台的節目製播及台長都有相同的共識:「叫好的不一定叫座!」而且商業電台講求的是將本求利,每位主持人所說的每句話及秒差都要精準計算,才符合業告主、廠商的期待與需求。商業電台不論是賣藥、購物乃至於和聽友聊天哈拉型的節目型態,長期以來都不受評審的青睞。因此;飛碟廣播電台董事長趙少康深識金鐘文化的操作,因此並不鼓勵旗下的節目主持人或節目參賽;趙少康說:「由收聽率的數字反映,飛碟電台的節目是做給聽眾聽的...。」所以更多的商業電台也呼應飛碟電台的作法,「不鼓勵、不積極也不跟進」的從事任何獎項的參賽。
商業電台為了參賽,也得想辦法製作出「為了比賽而比賽」的節目。真實播出的「聽友版」跟送審的「藝術帶(業界用語)」永遠有距離。當看到今年的入圍名單,只能不捨的看著那些為廣播付出的廣播人,又遭受一記很深的打擊。畢竟記者的釵h朋友也在這圈子數十年,每年為了參賽也花了不少夜晚及甘冒「爆肝」的危險熬夜加班;總趕在最後一刻寄達。寄達後朋友就來電笑說:「喂,我榜上有名耶,就是那個本次參賽的總數啊,我也是其中參賽的「陪榜生」耶。」真是個不好笑的笑話。其實;大家也都深知,即使參加了也不見得會得獎;但就也就是廣播主持人的「賤命」!就只為爭一口「不會加薪也不見得會升遷」的榮譽。
後記:
記者每每觀視金鐘獎頒獎典禮時,每當介紹入圍者的參賽作品,入圍的片段永遠只播片頭,怎會只播十秒鐘的內容呢?應該連內容都稱不上吧!就只是個開頭。所有的參賽作品都是製作人的嘔心之作,起碼應該用心剪輯或擇日播出完成節目內容,而這就是評審認為它們比別人「出色」的原因啊,這樣也可以杜悠悠眾口吧!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