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不景氣,媒體也無法倖免,上一期曾提及已有6家報社關門,在大家矚目的焦點都在報社的同時,其實另一項行業–「廣播」也正面臨苦尋出路的危機。

  大家都認為「廣播電台」最大的收入來源–「廣播廣告」其實是所有主要媒體中,最難看出成效和影響力。「廣播廣告」不像報紙廣告,它沒有標題、沒有圖片、沒有文字資料,無法深入消費者印象中,它也不像電視媒體有聲音,有刺激視覺的影像畫面,所以它的廣告效果常令人疑惑。電視崛起後,廣播廣告讓電視廣告取代,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發展趨勢。

  廣播的銷售市場在大環境的不景氣下,各電台幾乎都苦撐經營。傳統賣藥電台幾乎都轉賣節目時段來換取「管銷成本及人事支出」。商業電台除了賣插播時段外,也開始思考多角化經營。例如:轉投資「直銷生活事業」(天天電台)、緊抓「海外旅遊市場」(大千電台等)、投資生財設備大舉拿取「公家活動標案」(亞洲電台等)、主打名人牌的「名人演唱會」(台中廣播電台)等。

廣告量敬陪末座 廣播屬輔助性媒體

  動腦雜誌在2005年5月號(第349輯)中已預測到電台競爭激烈,除了朝差異化發展,讓類型電台殺出重圍外,電台搶錢花招彷若「廣播公關化」的風潮也已興起。廣播和其他傳統媒體一樣競爭激烈,加上廣告主要求必須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於是辦活動結合廣播廣告,使的每一家廣播電台都像是公關公司。

  廣播廣告是否有效果?這個問題得問問數十年來,仍然在電台買時段作節目推銷藥品的製作人。他們不奢求暢銷全台灣,只鎖定了某個地方的勞工、鄉村農婦這些小眾市場,播放他們喜好的音樂、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再穿插推介產品。一些電台賣藥節目一做就做了二十年,他們口袋裝滿現金的現實,就說明「聽眾區隔」明顯的廣播,依舊是瞄準「分眾市場」的有效媒體!

廣告深印腦海 才有商機

  世界廣告巨人的「日本電通」每年高達台幣千億的營業額中,廣播廣告依舊佔4〜5%,就足以說明電台媒體還是具有它的優勢,重點是「廣播廣告不能沒有畫面和標題」,它訴諸在聽眾的腦海記憶跟想像力中。

  美國有若干購物商場和百貨公司,實驗性的在店內播放的音樂中摻進「我是好人,我厭惡偷竊」這類潛意識暗示訊息,商品失竊率居然因此減少三分之一以上,這又是廣播之奧妙的另一證明了。

  另外一項對廣播廣告因為沒有標題、視覺畫面,所以廣告效果不佳這個論點,又有另一種解釋和看法。試想:當廣播廣告播放食物滋滋作響的音效時,你的腦海是不是立即浮現一幅食物在熱鍋中翻滾的畫面?想像力豐富的,甚至還會依稀聞到香噴噴的味道。說不定挑起你的食慾,立刻披起外套,冒著外頭的低溫,衝到街頭轉角的便利商店,買上杯熱騰騰的關東煮或是熱呼呼的大肉包解饞。如果撰稿人夠勤快,你的廣播廣告,始終能及時傳遞這個週末的工地秀訊息、最新銷售狀況,刺激客戶及早採取行動,讓你的廣播廣告訊息,始終像剛出爐麵包似的新鮮!

  除了廣告費用比其他媒體相對便宜外,廣播廣告的製作也機動靈活,隨時可更改,這也是其他媒體所不及的特色。星期一訂的報紙廣告版面,你在星期五交稿後,幾乎不可能再臨時抽換或取消稿件。雜誌媒體更換稿件的時間,也是在印刷廠還未製版拼版前。製作電視廣告片,更有製作、送審,拷貝和送進電視台托播等流程時間,最迅速的C-VTR作業也至少經半個月作業時間,更不可能隨機更動。但廣播廣告只要你認為有必要,播音室、播音員也剛好有空檔的話,你隨時都可重新錄製新廣告。

政策搖擺不定 業者且戰且走

  另外廣播電台心中的痛,除了同業殺價競爭,更多是來自政府政策的搖瞻ㄘw。之前的「無線廣播頻譜重整計畫」虎頭蛇尾,剛開始政府信誓旦旦要整頓廣播亂象,竟然因為前新聞局長林佳龍參選台中市長,最後無疾而終。城市廣播總經理蘇明傳就認為「廣電政策中,管理法規偏離現實的問題,恐將廣播產業帶向另一個混亂的十年」。

  而新聞局與交通部又宣佈,分梯次開放數位廣播頻率,2005年第一波將釋出8張執照,廣播市場看似即將進入全新時代。但目前各家電台對數位廣播都持保留態度,認為5年內對傳統廣播市場不會有影響。主要原因是數位接收器價格昂貴,普及率尚低,另外數位內容比起傳統廣播複雜釵h,需要唱片業、廣告主的配合。

  根據eMarketer一項名為『Radio Trends: On Air and Online』調查顯示,美國在2007年廣播廣告金額為204億,較2006年微幅成長1.5%,但2007年網路廣告金額將達217億,較2006年成長高達22%,今年美國網路廣告金額將首度超越廣播廣告。報導也指出,廣告主並未放棄廣播廣告,而是同時增加了網路廣告的量,並將評比兩者的效益,做為爾後安排廣告量的依據。這樣的趨勢並不足以宣佈廣播邁向死亡,反而激勵廣播節目的未來發展必須邁向多元。

  隨著ipod等mp3隨身聽的普及,近年來有聲傳播較過去更為普及,聽眾利用隨身聽欣賞音樂外,有許多人也用它聆聽各種資訊,引發線上廣播、有聲書、有聲部落格的盛行,只可惜國內沒有豐沛的資訊來源,近來在國外風行的「播客」(podcast),由使用者自行製播的有聲部落格,是讓廣播邁向多元的利器,業者千萬不可忽略;也是廣播電台想要浴火重生所必須慎重思考的一項課題。

參考資料:

  何謂podcast–Podcasting 是一種網路錄音或是類似的網路音訊軟體。這些錄音內容可以讓人在網路上下載到數位行動設備中,以供人離線或是在其他時間播放這些錄音內容。

  這個名詞是由broadcasting(廣播)與webcasting(網路廣播)及iPod所衍生來的,因為許多早期的podcast的聽眾都是使用iPod作為播放的設備(儘管podcasting的概念並不一定只限於iPod與iTunes的應用上)。Podcasting類似一些數位錄影機(DVRs)的概念(如TiVo),可以讓你先將廣播的電視節目錄下來,以便稍後欣賞。

連結:http://www.emarketer.com/Report.aspx?code=emarketer_20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