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兼評論人: 陳炳宏(師大大眾傳播所)
提報人:余陽洲(世新大學新聞系)
陳慧蓉(文化大學新聞系)
林承宇(逢甲大學社會傳播學程)
孫曼蘋(政治大學新聞系)
對國內傳播科系多年「媒體素養課程」的教學經驗與成果,多位相關課程的學者以「Media Literacy 教學核心與教學實施—-不同典範下的檢視」為題,共同分享不同典範下的教學差異與心得,他們並一致呼籲,要帶領學生從批判反思媒體現象,到實際參與、近用媒體。
近來媒體亂象層出不窮,根據2008年行政院研考會針對「民眾對公共領域信任度的看法」調查發現,有43.2%的民眾認為媒體不可信任,35.1%的民眾認為媒體可信任。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陳慧蓉認為,民眾對媒體信任度降低,會間接影響他們參與公眾議題的意願,並憂心公民對話的公共領域將會逐漸消失。所以陳慧蓉教授呼籲,要啟動公民社會的對話與參與應從「媒體識讀教育」著手,砥礪學生自己要從「公眾」的身分出發、用專業角度看新聞的使命感。
陳慧蓉進一步指出,培養學生媒體素養能力應從「文本」開始,他分享自己的課程設計,請學生針對一項公共議題,例如HINI流感疫情、樂生事件等新聞報紙提出批判,並讓學生們填寫學習單,回答新聞報導缺少哪些訊息、缺少哪些觀點等問題。透過此文本學習與訓練,激發學生對新聞產生疑問的態度。
此外,陳慧蓉觀察學生課堂表現,他發現大部分學生不清楚文化多元的概念,無法從自身的社群認同抵抗新聞的用字遣詞,此外,學生看新聞的角度多半參照報紙觀點,無法擺脫主流媒體框架論述的影響。但值得鼓舞的是,學生們希望媒體能多報導民眾觀點、弱勢族群的聲音,甚至會希望國際新聞能採訪台灣國人的想法。
教師引導 學生反思媒體內容
而逢甲大學社會傳播學程講師林承宇則以「批判典範」做為他的教學核心,他認為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引領學生反思媒體內容,進而影響學生成為一個主動閱聽人或媒體近用者。林講師進一步將媒體近用方式分為四大類,分別為「干預性作為」如投書、call-in、抗議;「干預性抵制」如媒體防堵;「產製性參與」如書寫部落格;「產製性整合」如社區連結等。
除了要啟動學生批判思考的訓練外,還要讓學生能「從批判到行動」。林承宇分享自己的教學案例,他曾經拿史雲遜健髮廣告當教材,讓學生了解不實廣告的問題;從殺很大線上遊戲廣告與同學探討刻板印象;從感冒藥廣告等思考健康議題,甚至帶領學生討論逢甲夜市美食報導的商業行銷手法,學生課後果真主動購買沒有媒體報導的攤販,並主動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要用自己的判斷決定美食優劣,而不受媒體宣傳影響。
結合社區傳播 媒素做中學
而媒體素養還能結合社區傳播,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孫曼蘋強調「從概念到行動的資源配合」,她結合社區傳播與媒體素養研究,從實際參與社區媒體素養教育的實作經驗,建構媒體素養「做中學」的核心價值。
孫曼蘋援引學者Masternan提出的觀點,她認為訓練學生思辯自主和製作內容能力,才是媒體素養最主要目的。因此親自到在南投縣埔里鎮暨大附中舉辦社區媒體素養教育工作坊,講授高中生媒介素養課程,並帶領他們「將校刊走入社區」,派學生採訪社區古蹟、社區歷史、社區人的夢想或故事等,合力撰寫一份名為「夢想未來」的專題。這項活動獲得社區鄉親的好評,成功的將學校刊物推廣至全埔里社區閱讀。
此外,許多暨大附中的家長也親自閱讀校刊所報導的社區故事,尤其是看到自己孩子是撰寫人而感到非常驕傲,孫曼蘋藉此發現實踐媒體的三個賦權,第一是學生的「自我賦權」,學生們產製校刊所展現的熱情和成就感,能實現自我參與行動;第二是辦校刊社團的「組織賦權」,由社團組織參與社區活動;第三是實踐對埔里鎮的「社區賦權」。
最後世新大學新聞系講師俞陽洲,委託林承宇代為發表對媒體素養的看法,俞陽洲認為,各種典範的媒體素養觀點沒有對或錯,只有適不適用的問題,並呼籲教學媒體素養的老師應彼此交流,一同探討現今媒體素養或媒體識讀用語上的爭辯,以及老師們在學術領域內各有所長,媒體素養教材應互相分享,林承宇也舉例,像是熟知媒體政經結構的老師,較能向學生解釋現今旺旺集團三中案的來龍去脈。
不滿媒體表現 需有建構行動力
媒體素養課程刻不容緩,陳炳宏感嘆現今媒體成為爭奪意識形態的工具,以及媒體利用自己旗下多個媒體進行宣傳,例如民視新聞出現娘家的劇情和演員,中天新聞有康熙來了、全民最大黨的節目預告。媒體素養課程應大力推廣,矯正學生看媒體的態度。
陳炳宏認為媒體素養教育,應從「認識論、批判論、建構論」三階段循序漸進,例如談黨政軍三退、外資進入媒體等問題,應先帶領學生認識媒體產業政經結構,接下來啟發學生要從批判的角度思考,最後告訴學生「除了會破壞,還要會建構」,也就是學生自己應該要行動,例如讓學生分成小組,針對一項問題拍攝影片,並投到公用頻道播放,以達到近用媒體的效果,或是要求學生回母校講一節媒體素養的課程。
陳炳宏呼籲媒體素養最後的目的是建構,教導學生要一起建構理想媒體,改變過度商業傾斜的媒體環境。林承宇也表示對媒體進行關機運動,就算關得了一天也關不了一輩子,應積極帶領學生一同改善媒體環境才是根本之道。(記者唐筱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