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關尚仁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任)
與談人:劉中勝 (凱擘Kbro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部協理)
    李 羏(公共電視台策略研發部副研究員)
    張成軍 (ECHOSTAR事業發展部總監)
    胡元輝 (愛爾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顧問)

  最近公視當紅戲劇「痞子英雄」除了捧紅兩位新生代偶像趙又廷以及仔仔外,也讓公視的戲劇創下收視新高。您可知道其實這部由蔡岳勳導演執導的痞子英雄,全程是以高畫質電視(HDTV)攝影規格拍攝而成,也同時為公視發展的HiHD高畫質電視產業歷史中,刷下耀眼的收視紀錄。

  台灣第一個數位廣播電視平台HiHD,正式在2008年5月15日於無線電視台公視開播,去年暑假令全球為之瘋狂的北京奧運,也同樣用HDTV模式全程轉播。公視高畫質電視團隊以及中華電信MOD,同在2008年8月8日起全天供應14小時的奧運賽事轉播,共計提供162小時給台灣觀眾享受高畫質、最即時的奧運轉播畫面。

  台灣數位電視未來該怎麼走?本土HDTV產業的優勢與劣勢為何?HDTV在面對高度競爭的媒體市場環境,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步伐,進行政治遊說與後續行銷行動,讓HDTV基礎建設、內容產業以及讓台灣大眾,更進一步了解數位高畫質電視等業務得以順利推展,都是目前業界所共同關心的議題。

  

  中華傳播學會於本月在玄奘大學舉辦「跨平台趨勢下 台灣高畫質電視發展前景」專題講座,就邀集學界以及業界人士:公視、凱擘Kbro、ECHOSTAR以及愛爾達科技公司業者共同討論台灣HDTV發展困境,並藉由不同媒體平台的意見交流,以策劃台灣未來跨平台高畫質電視產業發展之願景與藍圖。

跨平台經營 業者頭角崢嶸

  數位電視的發展與傳統媒體有著迥異性的差別,傳統媒體界線明確,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區隔壁壘分明,所出產的內容形式與專業要求也各自不同。但數位匯流下的高畫質電視發展,已然將傳統媒體界線模糊化,高畫質電視產業發展應當是一個「新平台」的概念,政大廣電系主任關尚仁教授表示:「數位內容應當要能夠跨越平台而相互交流,其中高畫質電視規格與內容製作,要如何適應數位電視新平台,是當今重要的課題。」

  目前台灣地區除了公視進行HiHD的高畫質電視業務外,其他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如凱擘(Kbro),以及跨國衛星電視業者EchoStar皆相當看好台灣高畫質電視產業發展。此外,網路電信業者中華電信IPTV也在2004年進軍高畫質數位電視市場,到2007年為止MOD使用者已達到39萬4千用戶。

  有線電視業者凱擘已於2002年在台灣正式推出1080 HD高畫質頻道,凱擘以數位有線電視主頭端將數位訊號壓縮解密後,再經由光纖以及HFC網路傳送至用戶家中。凱擘營運部協理劉中勝表示,目前Kbro號稱台灣首家HD CATV(高畫質數位有線電視),已可提供杜比(Dolby)5.1高音質聲道,讓Kbro用戶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畫質經驗以及聽覺饗宴。同時凱擘採24小時全天候播出形式製播國內外頻道節目,並強調台灣在地化訴求,將Kbro提供的境外節目全程配上中文字幕以及中文發音。

  在衛星高畫質電視方面,EchoStar事業發展部總監張成軍表示,台灣在2008年5月,已取得NCC「境外直播衛星廣播電視服務經營者執照」,並且在今年5月15日已經通過衛星訊號測試,預計在今年12月底衛星高畫質電視節目即將與台灣用戶見面,目前EchStar所推出的碟形天線DishHD也已在今年六月份上市。

數位產業有優勢 也待改進

  張成軍相當看好台灣HDTV前景,表示美國已經在今年6月12日已全面數位化,台灣這一天一定會來臨。他指出台灣數位化實體進程,實已落後國際趨勢,但其實台灣各項市場環境、硬體設備,諸如寬頻建置以及IPTV產業發展等條件比美國境內建設還要好;此外,市場指標顯示,當前民眾已經開始出現HDTV的訴求聲浪,業者若想要滿足消費者要求,政府以及地方基礎建設仍需配合方可成行。

  此外,電波頻譜既為有限資源,數位電視的推展有助於頻道的釋放與有效利用電波頻率。劉中勝表示,原本數位電視所使用的MPEG-2的壓縮系統,可在一個6MHz的類比頻道的釋放出6個數位頻道,然而現今已研發出MPEG-4/H.264的壓縮技術,可將原來一個類比頻道再釋放出9-18個頻道,讓頻譜資源得以更有效率地利用。

  公視策略研發部副研究員李羏則指出,台灣高畫質電視觀眾仍鎖定社經地為背景較高人士,而根據公視對HDTV收視群眾進行市場調查顯示,用戶最喜愛的節目類型仍以「戲劇」為主、其次為體育節目,因此公視HiHD也提供用戶此類型節目需求。但經市調發現,用戶普遍對HDTV所提供的節目選項,仍表示不夠多元、重播率過高等微詞,顯示節目內容仍為HDTV急待改善的區塊。

  此外在硬體的部分,部分用戶也反映數位電視訊號仍有不穩定的狀況,民眾購買數位電視硬體(如接收器、天線以及電視機)的成本也過高,至今數位電視機種規格也尚未統一,皆會影響民眾是否添購數位電視收看高畫質電視的意願。而上述也是業者急需解決的問題,否則數位電視難以再開拓出新的收視客源。

政策模糊 HDTV阻礙多

  關尚仁教授表示,雖然國內公視為台灣第一個數位電視試播頻道,但不諱言公視的HDTV的發展,仍受到政策限制與商業團體競爭的考驗,使得HDTV在台灣發展呈現窒礙難行的狀況。

  李羏即表示,公視進行硬體設施基礎建設之時,在用地取得遭到嚴重的阻礙,更進一步分析發現,其實各地縣市政府普遍對數位電視的認知不足,須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向相關單位說明,也因此拉長了數位電視建置時程,進而影響民眾收視權益。

  愛爾達科技公司胡元輝顧問,也發現台灣HDTV在無線電視、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以及IPTV都遭遇到極大的阻礙。無線電視方面視遭遇到政府政策前景不明,致使業者有心無力;有線電視方面則是因為數位化進度過於緩慢,使得投資效益難以預期,減少投資人投資意願;在衛星電視方面則是在消費面上的需求不足,使得衛星電視業者發展HDTV遇到孤掌難鳴的窘境。

  最後在IPTV方面,則受到比其他媒體平台了更多的侷限與阻礙,首先在於NCC給的是有線電視的執照,而非平台的執照,造成業者在發展HDTV時遇到法規的限制。此外,台灣IPTV受到產業結構的制約,以至於無法立即看到HDTV的利基點。再者,有線電視的杯葛也是IPTV之一大阻力,因為IPTV提供的節目內容與有線電視具有高度重複性,也連帶的影響了有線電視的收益。最後,觀眾是否願意再去嘗試新的媒體,也是媒體業者在對HDTV進行鉅額投資時,所需考慮的一大風險。

  至於HDTV是否有新的營運因應之道,李羏建議雖然台灣HDTV業者各自為政,但也可以考慮多方聯合推廣的可行性,藉由積沙成塔的力量將HDTV的概念推廣至更多收視戶。胡元輝則建議,IPTV若要推廣至更大的用戶,或許低價促銷以及加值服務是可以考慮的策略,此外廣告宣傳以及政策遊說的部分仍需再加把勁,讓地方政府以及觀眾能更進一步了解何謂高畫質電視,也是業者可以思考的方向與企畫推廣的重點。(記者/蕭裕民整理)

◎高畫質電視技術辭典

HDTV:高畫質電視,全名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畫面解析度高達1920 X 1080 i/p,可提供人體視覺從未有的視覺享受,其上游拍攝器材、後製以及收視戶的電視機皆須符合高畫質電視技術要求。

SDTV:一般畫質電視,全名Standard-Definition Television,即為一般大眾收看類比電視的規格,其畫面解析度為720 X 480 i/p。

HiHD:為台灣公共電視台的高畫質電視推廣計畫的業務名稱,Hi代表打招呼、迎接之意,HiHD有迎向數位高畫質電視時代來臨之意。

MPEG-4/H.264:新一代的數位壓縮技術,可取代現今使用的MPEG-2壓縮技術,H.264可以將一個類比頻道壓縮出9-18個以上的數位頻道,比起MPEG-2只能壓出6個頻道相比更能達到電波頻譜使用效益,但現今H.264以壓縮出9個頻道為限,否則畫質易遭到破壞。

IPTV:「網路電視」,IPTV是以寬頻網絡作為中介傳送電視訊息,若普通電視機想收看數位電視,需要配合加裝機上盒(Set-top Box)接收頻道,可提供用戶不受時間限制自行選擇想收看的頻道以及線上訂購商品服務。國內中華電信MOD業務即為IPTV最大的業者。

Kbro:凱擘股份有限公司,為台灣第一大MSO業者,在台灣擁有12家有線電視系統台,於2003年4月推出數位有線電視頻道,成為全台第一家推出數位化有線電視服務的MSO。

EchoStar:美國衛星電視公司,以衛星電視業者身分開始經營HDTV之業者EchoStar為全球前三大衛星付費電視業者,目前主要市場為美國,全球用戶數超過1,300 萬戶。EchoStar於2007年在亞洲上方發射一顆衛星,位於香港及廣州上方,而EchoStar也積極搶進亞洲衛星電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