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黑盒子的故事,體驗廣播的樂趣嗎?為什麼廣播會在空中發出聲音呢?每年的寒暑假期間,各個廣播電台都會設計跟「廣播」相關且適合小朋友學習瞭解廣播的課程。例如:「電聲電台98年兒童廣播夏令營」、「台北教育廣播電台『廣播鮮體驗.品德最正點』廣播夏令營」、「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辦理2008年兒童英語廣播夏令營」、「98年正聲魔幻兒童廣播營」、「ic之音ic兒童聲語夏令營」、台中廣播電台、好家庭廣播電台等等,但他們所開出的課程介紹中,除了認識廣播、瞭解多元多變的聲音世界、讓小朋友錄製單元或才藝外,對目前教育部大力提倡的「媒體素養教育」,仍有稍嫌不足之處。

  政大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召集人吳翠珍副教授,曾在2003年1月號人本教育札記「兒童傳播人權的內涵--接受媒體素養教育的權利」一文中提及:兒童近用媒體獲得自由表意權益的保障,也是實踐兒童自由表意權。這項傳播權利,旨在鼓勵兒童藉由近用媒體表現自我生活經驗、語言、文化...透過學校和社區教育培養兒童對媒體訊息的思辨性與建設性的態度與覺知。兒童接受媒體教育若可達『瞭解媒體訊息內容』、『思辨媒體訊息的呈現價值和權力關係』、『反思作為公民社會閱聽人(或媒體公民)的意義』..讓小朋友具批判思考能力是兒童媒體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所以「兒童媒體教育」在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已將媒體教育納入正規教育課程,同時也正在提升師資、教材與相關訓練上,反觀國內課程,久聞樓梯響,卻不見人落實媒體教育。更讓人為之心寒的是,媒體,您的社會教育在哪裡?正當面對兒童的教育課程的時候,您的課程規劃又是什麼?難道真只有安親、戶外活動、錄製光碟的紀念性交差結案?!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廣播電台所承辦的「兒童廣播成長營」都是令人無法期待的!記者就發現教育電台彰化分臺所舉辦的「2008暑假『虎嘯親子行』」活動簡章中,開宗明義的宗旨明示:「結合廣播教育,從參訪電臺過程中,了解廣播浩瀚的世界並強化孩子語文表逹能力,藉由廣播教育啟發孩子審聽大眾媒體能力,讓孩子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暑假。」

  「兒童、媒體、教育」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兒童的培育受到媒體影響;培養兒童能適當的回應媒體。媒體也應負起媒體素養本身的責任,此二者該是互惠的。在這種框架內,訓練兒童正確使用媒體、篩選媒體,對兒童在文化、倫理及靈性發展上是很重要的。媒體教育該是積極的,也是社會及家長們的共同期望。廣電媒體應積極為兒童提供更好的娛樂、教育、文化服務,以善盡作為使用公共財的媒體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