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華傳播學會以「文化創意產業」為題,邀請遠流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榮文,就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文化創意園區的經營願景、電子書發展的趨勢與技術走向等轉型策略,提供給關心國內文創發展者作為參考,期待台灣文創產業的跨界合作模式出現。

  王榮文經營的遠流出版集團,正在進行一場紙本、數位、空間三合一媒體的轉型工程。除了致力於數位化出版,成立ebook.com.tw,發展koobe線上閱讀器之外,2007年6月取得華山創意園區15年的改建經營權。

  「紙本閱讀正在走下坡,數位出版是不得不走的路。」王榮文說接下華山創意園區和做出版的宗旨是一樣的,出版是在服務傳播者和讀者,華山的功能也是如此,都是致力於呈現生活美學。然而華山有更重要的使命,即是成為台灣甚至華人世界文創產業的旗艦基地。

文創產業即是多元使用、加值升級

  甚麼叫作文化創意產業,王榮文指出,這個產業容易被誤解是個新的產業,其實只是用創意把既有的文化產業,包裝成一個新的集合名詞。

  其他國家如何定義文創,韓國取經日本富士電視台,認為文創是「one source, multiuse」,即創造一次性內容,玩多元使用,從電玩、漫畫、電視劇、電影開始。李天鐸說英國人的文化創意產業是「add-up」、「come-up」,即不斷的互相加值升級。

  而遠流在玩甚麼,王榮文表示,今年李安的新電影「胡土托風波」將於十月在台上映,電影改編自遠流出版的小說,目前電影公司跟遠流談合作,希望李安能在華山文化創意園區舉辦電影首映,同時在華山舉辦嘻皮節,「有書、有場景、有電影,對既有產業即可發揮增值升級的功能。」

華山創意園區是文化創作者與接收者的平台

  華山創意園區希望提供文化產業一個會、展、演的平台。「雖然要花很多錢,但能夠創造很大的產值和機會。」王榮文強調策展人的角色很重要,要有能力辦跨領域產業的活動。

  華山文化創意園區成功有三項指標:第一,是否會眾星雲集;第二,是否會活絡觀光業;第三,是否是創投基金尋找標的之處。王榮文指出,遠流成立文創發展基金會,希望用公益之名吸引政府、企業各方力量加入。

  此外,華山也將成為創作者和藝術家的夢想實踐平台。已在計劃中的包括周杰倫的偶像劇拍攝地以及周杰倫的音樂空間場地,方文山也會在華山開店,吉米的經紀人會開設吉米藝術中心,以及藝術家開設的pizza店等等。

  遠流接下來要想的是如何數位化,包括展出故宮數位典藏,以及幫每個在華山展覽的創作人作品做數位紀錄。

數位出版格式標準化 等待跨業創價

  關於智慧財產權的開發和經營管理,王榮文表示,電子書最大的問題就是版權的問題。目前兩岸在討論的是華人電子書的格式標準,「若沒共同標準,離產業化就還有距離。」他指出華人出版全部數位化,是很大的生意,遠流即在爭取這塊數位化代工市場。

  Amazon Kiddle電子書整合了內容、軟體、硬體、通訊四合一來界定數位閱讀,台灣有無發展模式可循?

  王榮文表示台灣出版業期待「跨界創價」,台灣的內容創作能量、硬體、通訊能量很高,獨缺的是政府環境的創造,政府應鼓勵作家或出版社和硬軟體廠商合作開電子書整合服務旗艦公司,這是台灣做電子書的機會。此時版權保護能力即是爭取電子書授權的基本條件。

  王榮文指出電子書加入傳播科技的運用,可發展一個數位閱讀後台管理機制,監測眼球的移動軌跡等,做更詳盡的讀者群資料,這些都是可以透過建教合作來達成。此外,新時代的編輯應該要有豐富想像力,去想各種不同的數位環境下可能的閱讀方式。

  韓國BOOKtopia電子書店是一個成功案例,旗下有120家出版社100位作者,是第一個以電子書為營運核心上市的公司。不僅擁有媲美Adobe的國產軟體,還負責大學圖書館電子書採購,國家圖書館數位內容使用他們的軟體,這個部分政府協助很多。

紙本與電子書的關係有互補有替代

  因此,無論是發展電子書改變閱讀習慣,還是透過空間展演創造數位知識場域,將二度空間的文字轉化為三度、四度空間的親身體驗情境,不僅是文化產業的事,而是需要跨產業的全力合作,納入台灣的高科技、高創意能量,而政府對於文創產業環境的打造,也是台灣文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

  王榮文1975年創辦遠流出版社,2002年創辦中文版科學人雜誌,2007年台灣文創公司跟文件會簽署華山文化創意園區的15年經營權。以他在文化出版工作的30年的經驗,認為目前紙本和數位閱讀是有互補也有替代關係,但是他認為「在未來紙本應該是屬於博物館的東西。」(記者黃嬿整理)

延伸閱讀:

遠流ebook

華山創意園區

韓國BOOKtopia網站

關於王榮文的出版藍圖
http://www.ylib.com/club/boss/discuss_4.asp

http://www.1988newidea.com.tw/209/cont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