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播網」的竄起該從「空中的夢想家-飛碟電台」談起。「天空無處不飛碟」。「飛碟廣播電台」成功的運用「策略」串起了許多「新黨之音」【註一】的節目時段,而後創造出更多的「話題」推出「飛碟三餐」,成功以「造神運動」創立了超完美的「飛碟王國」。也因為「策略」運用得宜,再加上「名(女)人」加持,因此「數億業績平地起」、「節目廣告套餐化」;「神奇的媒體煉金術」讓「飛碟電台」一飛沖天,也成功的成為其他電台爭相學習的典範。
「快樂聯播網」台長許曉婷,對關於「聯播網的設立、節目經營方式、電台營運及長期經營的策略聯盟」等問題,提出相當寶貴的經驗談。她認為「聯播網」的經營方式,幾乎都是「家族企業」居多,只有少數的電台是「股東制」。要談股東制其中又以「台北之音」最為傳奇。雖然改組至今換了四至五任股東,但第一任股東有「大陸工程董事長殷琪」及「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等企業轉投資的名聲為最。
「聯播網」的經營方式略可分為以下:「買時段」、「併購」及「策略聯播」三種型式。為什麼電台都喜歡「聯播」?其實就是客戶廠商喜歡!他們總想以「最少的預算」達到「最大效益」,因此「聯播」就是最好的模式。包括此次即將開放申請設立的155家電台,也有許多業者都開始打探並尋求聯播的可能。
聯播網效益大 三強鼎立
「聯播網」的方式除了先前提到「飛碟」向「新黨之音」租賃時段「串聯」經營外,另一聯網的方式還有「併購」。「併購」有Apple line蘋果線上(Apple line+青春電台)、亞洲廣播網(亞洲電台+亞太電台+飛揚調頻)、好事聯播網(北、中、東部為好事電台、南部為港都電台)、kiss Radio(台南之音、南投廣播、大苗栗廣播)及快樂聯播網(台北全景、台中望春風、嘉義嘉樂電台、高雄快樂、花蓮歡樂、澎湖澎湖廣告及風聲電台)等等。其中;kisss Radio 更一度想搶攻大台北市場,無奈強敵環伺(飛碟、台北之音等)以致不幸敗北,版圖擴張只達苗栗。聯播網經過市場洗牌整頓後就形成現階段的「北—-飛碟、南—-kiss、中—-亞太」的三強鼎立型式。其中;不甘於市場就此被三分天下,其他的聯播網電台也開始找尋自救出口,為此才有後來的「策略聯播(盟)」出現。
「策略聯播(盟)」就「節目面」係指電台和電台之間彼此「聯播節目」,「業務銷售面」為A台「廣告」+B台「廣告」。這種「廣告合購」的好處是可以最少的廣告費,達到最大收聽範圍及可以擁有各自電台不同的收聽族群。其中,全省七個分台的「快樂聯播網」除了和彰化「關懷電台」、「濁水溪電台」有業務面配合之外,現更積極的想尋求和「好事聯播網」進行「策略聯盟」,二者媒體「收聽族群不同」、「節目內容屬性不同」、「收聽範圍不同」、「使用語言也大不相同」;因此,若這二家「聯播形態」成案,恐在廣播圈裡勢必會造成一股強大的壓大及市場重新定位洗牌。
聯播網的「經營形態」就像「颱風」一樣,漸漸的「大者恆大」。因此在稍早前7/10「廣播人廣播事」的廣播專欄「外製節目風險大-內容路遙知馬力」一文中,就曾提及:早期外製節目也就是俗稱的賣藥節目,就是用最傳統的全省「買同一時段」來串聯節目;惟節目營收的速度遠不及節目時段費的調漲、收訊死角等。鑑此,就有許多藥廠另謀生路,當前轉型最快也最成功的莫過於「天良牌藥廠」,現已從「廣播」轉戰到「電視購物」型態。
廣播新出口 網路媒體崛起
談到聯播網的「經營面」,或許在外人眼裡看來,「聯播網」「好像」很大,所需要的員工數需很多,才能「撐」得起節目,這種說法其實不然。「聯播網」只不過名聲好聽,其實際負責行政管理、業務和節目的部分皆在總台,其他各分台頂多留有節目主持人、記者及工程師等簡單人口。更有許多「音樂台」,根本是無人駕駛的「音樂頻道」,租一間小小的辦公室,放罝聯網的設備,再外聘工程師定時走訪而已。全省聯播的人員編制,或許還不若一家中功率的在地電台。
台灣目前共有電台數為174家,其中只有28家是屬於老電台,其他都是1993年政府重新開放電波頻率後,才陸續加入的。除了這些合法電台之外,另有許多沒有正式向政府立案的電台,我們通稱為「地下電台」。
在收聽率方面,中廣長期以來都享有寡佔全國聯播網市場的優勢,因此惹得其他電台勢必要自謀生路,所以才會有「聯播網」的興起。這幾季收聽率的數字顯示,自行成立聯播網的新電台,儘管涵蓋範圍都只以都會區為主,但收聽率卻直逼、甚至超越老電台,成績斐然亮眼。但正當我們慶幸已為「廣播」找到出口時,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又得面對「架設成本低」、「傳播幅源無國界」的「網路廣播」【註二】竄起。
網路廣播雖來勢洶洶,但我們仍可安心面對,畢竟「網路廣播」經營者仍以「個人興趣」經營居多,相對於傳統廣播聽眾變多時成本不會增加,而網路廣播會因流量增加時,就必需多一個人的頻寬。當成本無法遞減時,電台開銷也會隨之增加。又無法像傳統廣播攜出方便,要聽就需要守候在電腦旁。相較之下,傳統廣播仍優於網路廣播許多。有鑑於此,我們仍可以「樂觀」面對這片已被看好的市場。
【解釋名詞】
註一:「新黨之音」是新黨當時所成立的合法電台(FM105.5)。新黨之音在當時為了選舉,也有串聯其他各地未申請立案的地下電台做為簡易的聯播網。何謂地下電台:就是未向新聞局局提出申請、設立的體制外電台。早期的地下電台多是與政治CALL IN節目有關,到目前則大部分(應該是幾乎)是商業賣膏藥或是唱卡拉OK的。從1993年張俊宏發起的「全民電台」開始(當時是為了突破國民黨政權的媒體壟斷),接下來有許榮祺的臺灣之聲、綠色和平、寶島新聲、南臺灣之聲、嘉義之音、宜蘭之聲等電台在全臺灣竄起。內容多與政治有關。在一連串抗爭下(如1994年801事件),後來國民黨政府進一步開放申請,以上電台開始合法化。不過也有少數至今仍不願合法化的。例如建國廣場(FM95.9)繼續走體制外路線,採取批判(不管藍綠都一樣批判)。至於目前電台多是商業賣膏藥,偶而會穿插政治言論,那只是穿插(提高膏藥銷售量)。新黨之音在當時也未向新聞局申請,所以也算是地下電台。
註二:網路廣播銀河電台http://www1.iwant-po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