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聞媒體經營商業化與產製商品化的發展趨勢下,本篇探討廣告商介入新聞內容產製情況的研究顯示,發現近年來廣告商出資利用置入性行銷策略,以新聞專案做包裝,迫使媒體產製廣告化新聞,已成為台灣電視媒體新聞報導的常態。

  本研究建議,當媒體的獲利思考凌駕新聞專業後,廣告主如何學習尊重新聞自主原則,以及媒體如何秉持專業要求去產製相關的新聞資訊,應該是媒體與廣告商亟需謀求的基本共識,否則充滿廣告訊息的新聞報導,最後還是會讓閱聽眾產生疑慮而不再信任新聞報導內容,結果還是會影響廣告商的權益,並破壞新聞媒體作為建構民主社會基礎的功能。

  近年在有線電視經營合法化後,企業集團投資經營有線電視相關業務蔚為風潮,有別於過往介入媒體的黨政軍勢力,商業運作在追求最大經營效益的原則下,廣告營收成為多數媒體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節目與新聞遭廣告商介入的情況也日益普遍。

  新聞廣告化與廣告新聞化,在台灣泛指置入廣告資訊的新聞報導,研究統稱為新聞廣告化。在媒體業界最具體的表現形式為「新聞專案」,「新聞專案」泛指廣告主或廣告代理商出資購買或以其他對價方式取得媒體新聞時段,來播放其要求的特定資訊或內容。媒體在「新聞專案」中配合廣告商要求而產製的新聞報導,稱為專案新聞,廣電媒體或稱為「業配新聞」或「業務新聞」,報紙媒體稱為「廣編稿」或「業務稿」。

  為了解廣告商介入媒體新聞產製的現況、新聞記者對廣告商影響新聞產製的看法、與新聞廣告化如何影響新聞專業與新聞產製自主性的研究問題,在研究設計上隨機抽取5家電視台的新聞記者,藉由問卷調查了解記者對廣告商(政府與企業)介入媒體新聞產製的看法。接著再邀請新聞傳播廣告學者、資深新聞與廣告實務工作者共計5位,透過焦點團體討論,深入解讀新聞廣告化對新聞專業的影響。

  研究發現,受訪295位電視記者,有93.5% 聽過新聞同業製作新聞專案,86.5% 認為未來新聞專案在有線電視的數量會愈來愈多。60.2% 的受訪記者表示曾參與製作新聞專案,而在新聞專案產製過程中,有八成以上受訪記者指出廣告商會要求訪問廣告主或廣告主指定之人士,並有79.1% 認為廣告主要求介紹產品功能。換句話說,新聞專案已普遍成為各類媒體新聞產製的主要類型之一,並日益普及化。媒體製播新聞專案的主導權掌握在廣告商手中,媒體內部的業務部門或高層主管都比新聞部更有主導權。

  然而,多數記者雖認為即使要製播專案新聞,其主導權應該仍是在新聞部,而非委託者或業務部。但對新聞專案也都顯現既愛又恨的矛盾心態,一方面心中的新聞專業意理受到挑戰,一方面又需正視媒體市場日趨競爭所帶來的經營壓力,只好合理化自己參與製播新聞專案的行為。

  世新大學廣電系教授黃新生在一場座談中談到,現在有線電視新聞台天天都有這種專案新聞的出現,探究其原因,是因為經濟不景氣,加上電視頻道太多,競爭太激烈,激烈到無法用正常的方式來運作,所以才想出這種新聞拿來賣錢的方法,而電視台內部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情況已經非常嚴重。

  薄荷媒體公司副總經理黃明威認為,今天會出現新聞專案其實是市場機制的問題,因為它有市場需求,他認為要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就是如果消費者不喜歡專案新聞,它就會慢慢被市場機制淘汰掉,這便會刺激廠商提供有用的消費資訊,並加強資訊的新聞價值,這樣一來廣告商就不必去買,電視台也不必賣,如此才會產生良性循環。

  研究總結指出,經濟力介入媒體內容產製而引發的新聞廣告化與新聞專業自主等的爭議,其實是整體媒體產業結構變遷與市場競爭相互影響的結果,未來更將衍生出複雜且深遠的影響。未來研究媒體行銷與新聞實務者後續應當納入經濟力如何介入新聞產製、置入性行銷對新聞專業自主的影響、新聞廣告化規範政策、新聞專案產製規範、與公民媒體素養教育等議題的思考。(記者黃正玫摘錄)

原研究全文收錄於《中華傳播學刊》。8:209- 246。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