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場數位內容電視論壇,以「在競爭環境中電視產業的因應之道」為主題,由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主持,並邀請了日本富士電視台國際部副理高橋智慧、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教授蔡念中、新加坡新傳媒集團副集團總裁章能容、香港亞洲電視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胡競英、台灣傳播管理研究協會理事長楊志弘等人參與討論。

  對數位時代來臨,傳統媒體似乎站在生死存亡的鋼索上,蔡念中表示,媒體在自由化的歷程中,面臨「競爭」與「多元」是無可避免的。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傳統電視媒體的廣告量瞬間萎縮。電視媒體不得不改變經營策略,思考新的行銷通路,讓傳統電視台在數位匯流競爭下,能以嶄新良好的品牌形象向國內外展現經營實力,化解危機。

  面對強敵環伺的電視產業,電視台該如何自處?陳清河教授說:「無論產業如何變化,『內容』還是最重要的致勝關鍵。內容也關係著電視台是否能將節目推展至海外的關鍵因素。」

  內容產業自台灣數位化進程以來,一直持續被熱烈討論,不曾間斷。可是當今數位電視內容,大多數仍播放過去傳統電視台以前受歡迎的節目及影集,在觀眾的內容選擇上不是如預期般的多元。由此可見台灣無論是傳統媒體或者是新媒體,內容都是電視經營管理中最應該去積極開發的領域。

  除了內容產業外,新媒體的出現究竟對傳統電視媒體產生了多大的衝擊?蔡念中引用根據創世際市場調查公司公司統計說明,台灣平均15~29歲的年輕人皆已開始養成從網路收看線上串流影音電視的習慣,傳統電視媒體應重視這項問題。但蔡念中及陳清河皆提到,新媒體乍看下似乎是傳統電視產業的敵人,但換個角度想,或許新媒體的出現,是有機會將台灣萎靡的傳統電視產業,從廣告量萎縮的黑暗深淵,拉回到營利契機的光明未來。

  只不過當代的媒體管理人,是否已做好準備改變經營的心態?章能容以新加坡經驗分享認為,唯有做好「面對」新媒體到來的心理準備,就不會認為新平台的出現會使自己的收益流失,傳統電視台是否能將新媒體平台運籌帷幄,才是電視台當今須思考的方向。

創新內容 傳統媒體致勝關鍵

  電視內容為電視台經營之本,從鄰近國家日本看起,富士電視台近年不斷拓展海外銷售策略,靠的就是不斷推陳出新的創意節目內容企劃。所以富士電視國際部副理高橋智慧就表示,電視節目內容的獨創性相當重要,富士電視在動畫及日劇的企畫外銷成績都相當亮眼。

  高橋表示,「富士電視台認為『獨創的內容』是銷售節目時的重要因素,而富士電視台在這個在原創企劃的銷售相當成功。」從動畫的部分來看,「亂馬1/2」即使外銷超過十年,但仍深受國內外民眾喜愛,銷售成績良好。此外,風靡日本、台灣一時的「幽遊白書」,同時在日本以及海外擁有很不錯的收視佳績,因富士電視台相當注重動畫節目內容,故動畫版稅一直成為電視台重要的收入來源。

  「日劇」的外銷亦同時是富士電視台的金字招牌,富士電視台早期的外銷策略是以「東京愛情故事(Tokyo Love Story)」作為日劇銷售的里程碑。其後,富士電視台一連串製作了「麻辣教師GTO」真人版戲劇,以及風靡海內外的「白色巨塔」,不但在日本國內重播多次,更在海外得到其他國家觀眾激賞,紛紛向本台購賣「重新拍攝權」,在他們自己國內重新拍攝並播出。

  高橋智慧說:「若不是獨創的內容,海外國家也不會購買。」富士電視台靠著原創的企劃行銷海外,以「重新拍攝權」以及「腳本銷售權」順利在海內外打響了富士電視台的品牌。

  陳清河表示,日本富士電視台的原創節目企劃行銷成功至海外,在日本國內亦允許受歡迎之戲劇重新拍攝二次獲利,是台灣電視產業可以思考的方向。楊志弘亦認同,電視台若能將過去單次生產的經營思維,轉變成「重覆銷售」的思維,是有助舒解電視台經營困境。

舊媒體突圍 與新媒體化敵為友 

  新加坡於1980年代只有三家無線台,但全國數位化後,現今已有500多個頻道,讓國人擁有多樣頻道選擇。但是新加坡人口僅有480萬,若再進行市場區隔,恐不利於傳統電視台經營,也正是新加坡電視台目前面臨的最大危機。

  新加坡政府已決定在明年開始,每個家戶將擁有1G的寬頻網路建置,新加坡家家戶戶即將可以用寬頻網路看電視,無線電視產業似乎面臨更為不利的處境。不過章能容卻樂觀其成:「勇於面對挑戰,要承認數位時代已經來臨。」蔡念中則表示,傳統電視台在強化品牌之餘,也要運用新科技,有效整合上、中、下游通路,以進行跨業經營、異業結盟。陳清河更說:「新媒體平台應該是電視台可以延伸的舞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關係是朋友,而非敵人,傳統媒體應思考整合新媒體收入以創造新營收。」

  楊志弘因此呼籲電視業者,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使用網路看電視,電視台不能再將自己視為是唯一可傳輸影像的平台,其他新媒體平台也可以傳輸影像,電視台不能再單以傳統模式經營。

換個腦袋 捉住商機

  傳統電視台該如何與新媒體平台合作?其實現今已有電視台開始將行銷觸角伸至新媒體平台,讓電視台與新媒體之整合行銷達到收益綜效。蔡念中表示,電視台雖然在AGB Nielson的統計中指出仍是接觸率最好的媒體,但廣告量萎縮是事實,傳統電視台勢必要思考新的商品通路以及置入模式,來增加電視台額外收入。

  民視成立的「民視商品行銷中心」已達兩年,今年民視八點檔「娘家」成功的推出「娘家豬腳」,為戲劇收視率以及電視台營收增加可觀收益;而民視的成功在於「強調故事性與民間慶典的行銷搭配」以及「掌握新媒體通路優勢」結合運用得宜,讓民視在戲劇與周邊商品行銷打出亮眼成績。

  三立時尚偶像劇「敗犬女王」亦為結合網路整合行銷成功案例之一,蔡念中指出,「敗犬女王」在推出之際,即結合Plurk(噗浪)以及Twitter(推特)微型部落格行銷,成功擴大電視台的收視率與版權收入。

  在海外國家新加坡人口結構即將突破600萬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於海外專業人士的新移民,章能容說明,要能抓住新一代移民的收視口味愈形重要。新加坡新一代的年輕人有「三開」:「開電視、開電腦、開手機」,除了要提升內容品質與創意外,更要抓住新一代年輕人的媒體使用行為方式,如何吸引他們看電視內容,是當今媒體經營者都需要重新思考的議題。

全球思維 忠於本土

  高橋智慧更提出在富士電視台實戰經驗,電視台除了要有原創的節目企劃外,電視台更可以將這份受歡迎的節目企劃做第二、第三次行銷,通常延伸出來的周邊企劃更可以成為電視台營收來源。例如富士知名節目「料理鐵人」,由於原節目企劃相當受到歡迎,於是電視台企製更順勢企畫了「尋找下一個料理鐵人」企畫,從素人觀眾中尋找新的節目挑戰者,讓料理鐵人系列節目開創出空前的收視狂潮。

  章能容更說,電視台經營者心態需要改變,要有面對新媒體挑戰的心理準備,不要擔心在新平台播出後會流失原電視台利益,電視台要重新思考,妥善運用網路來協助電視台營利。

  節目企畫外銷或許是電視台未來可以思考方向,但節目內容的「本土性」仍是不可或缺的發展因素。章能容表示,原創的本土性節目內容應為電視台發展主力,要投資好的節目,首先要有好的本土內容。楊志弘更說,電視台在建立全球市場地位之餘,更要建立「區域」市場,節目內容要能夠符合當地文化品味,方能與國內外建立起國際媒體集團的競合關係。胡競英也補充指出,電視內容要源於本土的創作,才能兼顧國內外市場;而電視台開始推展海外業務之時,未來節目的版權管理更為重要,這樣電視台才能從各地創造不同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