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週討論到「媒體近用權與公民社會」對收聽者的影響後,本週接續討論地下電台除了「名人政治口水戰」之外,伴隨地下電台發源而起的賣藥文化!而這一手賣「藥」牟利,一手賣「獨」防身,就是地下電臺得以逍遙於法治灰色地帶的主因。

  隨著臺灣逐步民主化,特別廣播頻率的開放,不少地下電臺趕在最後一波開放前提出申請,但仍有大量地下電臺違法播音。這些地下電臺和後來新成立的地下電臺,不再是政治異見人士為突破言論箝制而設立,而是完全變成挺綠電臺。

  它們隱身在大樓內,外觀與一般住宅無異,但小小的房間擺上廣播器材,有兩、三名職員,就能發射電波。別看規模不大,在多次選舉中,他們為綠營立下不少汗馬功勞。1999年前後,臺灣地下電臺一度發展到頂峰,數量高達217家,大多數位於臺灣中南部,且不少是民進黨地方政治人物和其支持者直接或間接經營的。

  2000年,臺灣政黨輪替後,這一現象依然沒有改變。由於地下電臺散播的言論對己有利,民進黨採取默許態度。不少綠營天王還會參加地下電臺節目,以「海洋之聲」電臺為例,該電臺每年都會舉辦228紀念活動,陳水扁和謝長廷都曾為座上嘉賓。

電台工商服務 賣藥商機大

  在臺灣南部,農民工作時習慣帶口袋式收音機,邊勞動邊收聽。「台南地區以農業經濟為主,受教育程度較落後,也更為封閉。長期以來,這裡的草根社會養成不同於北部的視聽習慣,紙媒在這裡沒有太大市場,電視媒體也沒有廣播媒體市場大。此外,南部有不少漁港,漁民們早就有使用局部廣播的習慣。這些都為地下電臺提供了生存空間。」藉由以上分析或許可以說明:「收聽地下電臺的群眾比較草根,以年紀較大的勞工與農民為主,南部一直是綠營的票倉,因此地下電臺的綠色較濃。」

  為了增加收聽率,不少地下電臺還會發給農民特製的收音機,這種收音機只能收聽到該電臺。這些電臺節目型形態類似,通常是一對男女主持人,男主持人聲音低沉粗獷,女主持人聲音嬌嗲,對話內容通常是一些奇聞逸事,男女主持人經常打情罵俏。

  節目間會插播「工商服務」,以賣藥為主。主持人鼓起三寸不爛之舌大肆兜售強腎壯陽、減肥瘦身之類的藥品;再加上總有聽眾打電話附和說「這個藥真有效,自從我用了之後……」,製造出讓人深信不疑的效果。

  不過在接近選舉或者政治敏感時刻,政治新聞開始佔據大量時段。此時節目內容無外乎是國民黨是外來政權長期欺壓臺灣人、大陸又打壓等等,對藍營進行抹黑、抹紅,鼓吹台獨,為綠營收編基層選票。這些地下電臺的主持人不僅善於表演,自己也是綠營的鐵杆支持者。2008年4月,「海洋之聲」臺北負責人廖述炘因難以接受馬英九上臺,竟然在電臺自焚,「以死明志」。

  地下電臺的模式一度還引來藝人模仿。臺灣著名政治模仿秀節目《全民大悶鍋》裡,專門開設《阿洪之聲》單元。在該單元中,電臺主持人「阿洪」及助理「土豆」分析各種臺灣負面新聞時,原因都會歸結於「國民黨的陰謀」、「阿共仔的陰謀」,表演極其誇張。

影響力消退 徹底取締卻無期

  二次政黨輪替後,馬政府開始著手治理「地下電臺亂象」。特別是王建煊擔任監察院院長後,多次請NCC及新聞局等相關機關協商。據媒體報導,近幾個月,NCC配合檢調單位及電信警察隊,全台範圍同步強力掃蕩地下電臺,在隱密處共查獲19家。

  NCC人員表示,近期接到不少民眾檢舉,他們家裡的老人家聽信地下電臺誇大不實的賣藥廣告,買來吃了,把身體弄壞,嚴重的甚至要洗腎;前不久,也有立委指中南部洗腎的人特別多,與地下電臺賣藥氾濫有很大關係。

  不過,一般輿論似乎並不看好NCC的掃蕩行動。有一項數據顯示,NCC從2006年2月成立至今,共取締了地下電臺301次。可是全臺地下電臺總共才200多家,可見NCC行動大多是徒勞無功,屢禁不止的。

  所以形成一邊是馬政府展開掃蕩活動,另一邊綠營則繼續熟練地操作地下電臺。張銘清訪台遭攻擊後,推倒張銘清的民進黨籍台南市議員王定宇,當天就在電臺號召民眾前往抗議。洗錢案爆發初期,陳水扁南下取暖,還特地參加台中某地下電臺舉辦的座談會。扁被聲押、起訴期間,地下電臺也不斷地聲援。

  地下電臺的成長與反對運動的發展同步而行。李登輝時期,民眾因為同情弱者,當局進行非法地下電臺取締時,獲得的輿論支持甚少。2000年,民進黨政府取得執政權後,即面臨該如何取締昔日支持者的尷尬情況。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孫雲【註一】評價說:「多元化的聲音出現,促進了臺灣民主的發展。可悲的是,極端的言語在社會大量充斥,現在的地下電臺反而演變為民主的破壞力量。本土性訴求本沒有錯,但被台獨綁架了,淪為純粹的選戰工具,就走向反面了。」

  時過境遷,馬政府上臺,欲解決地下電臺亂象,看起來依然遙遙無期。「國民黨有很大的疑慮,要取締地下電臺難度相當大。一是技術上有難度,地下電臺操作模式很簡單、成本低,屢禁不止。另一方面,取締的效果也不好。如果強行取締的話,會導致綠營民眾反感,加劇國民黨與中南部民眾的隔閡。」「不過,地下電臺的影響力其實是在不斷消減中。現在,遇到重大政治議題時,它依然能把聽眾情緒挑撥起來,但影響力與號召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註一】

  孫雲,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法學博士,現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兩岸關系 台灣問題的國際因素。發表著作《震懾“台獨”》,以及論文《冷戰后的中日關系與台灣問題》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