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現實吧:消費者不再聽從行銷人員的指示,行銷人員也不再能主導對話。」
–佛瑞斯特研究公司行銷分析師哈芬(Brian Haven),《網客聖經》

  行銷傳播人才可說是畢業生最嚮往的職位之一。但,在新媒體與新傳播時代,如何才能或才是一位稱職的行銷傳播人才,將是求職者與企業主之間共同面臨的難題。而行銷傳播人才的認證更有其急迫性,但卻也有幾點值得提出建議與討論。

  行銷與傳播的形式與日俱增,不斷變形。在十多年前,我們完全無法想像網路媒體及社群行銷,將會如此受到矚目與不容忽視,網路媒體廣告與關鍵字廣告也在近幾年內,以旱地拔蔥之姿,赫然躍進,搶攻消費大眾的眼球並創造巨額商機,狠狠地掠奪了傳統報紙、雜誌等平面媒體的廣告預算,讓企業主與廣告商不得不重視。

  當行銷人員不再能主導對話,企業所需的行銷傳播人才將會是如何的樣貌?2005年開始,部落格(blog)行銷挾著草根媒體與裸體(透明)行銷之姿,衝擊台灣傳統行銷廣告圈;2009年,更是台灣微網誌(microblog)元年,大量的企業、品牌,甚至個人工作者都在最短的時間投入臉書(Facebook)、噗浪(Plurk)、推特(Twitter)……等社群平台的經營,因為人潮背後就是潛在的錢潮,有了人潮,背後就有眼球,眼球之下,就是一雙雙夜以繼日在網海世界中搜尋商品的雙手,以及千千萬萬不捨晝夜的網購消費者。新時代的行銷傳播人員與過去懂得廣播、報紙、雜誌、電視……等傳統媒介的人才,又大大地躍進了一步,若Web2.0時代,您不懂得網路及多媒體廣告、行銷、傳播,就如同痛失大片江山一般地,幾乎可以說是輸在起跑點。

  新時代的行銷傳播人員若只懂得安排媒體計劃、廣告檔期表、與新聞媒體記者公關,將會是極為落伍,且全然不合格的。新時代的行銷,行銷人員必需自己就成為網潮裡的一員,深入各個網路社群平台,與各個平台中的網民互動,進而成為網友,打開企業與網友之間的溝通窗口,讓網友參與、讓網友發聲、讓網友主動為你傳播口碑、讓網友回饋你使用意見。

  截至今(2009)年9月25日止,臉書在台灣會員數為322萬名,為無名小站的一半,而噗浪使用者也已近50萬名,每日不重複到訪人數已經達到14.8萬人。Facebook在全球的使用者突破3億,直逼美國人口數三億零七百萬,若將全球網路社群總人口數加總,擁有經營社群網路平台(Social Network System)能力的你,將不再只是侷限在台灣,而是擁有等同於全球前五大國家的發言權,一個國際品牌的行銷傳播人員,理所當然必需了解甚至應用跨國界的社群平台,為自己的企業與品牌在茫茫網海中提高能見度。Web2.0新經濟學,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新商機,當然,要掌握或甚至駕馭這鼓新網潮的行銷人員,必需要將自己打造成為Web2.0時代的新經濟人物—網民,並積極參與社群,甚至組織社群、經營社群、領導社群。

  經濟趨勢在變、消費版圖在移動,在校園中執教的教授不見得參與過支撐數位時代「免費經濟學」(freeconomics)的狂潮,更不可能參與過剛出現的Web2.0行銷狂潮,Web2.0時代除了「免費」這突破性的思維外,還有什麼新趨勢?

  趨勢將會影響行銷傳播的媒介與通路。
  了解趨勢,才能創造或掌握下一波新趨勢!
  了解趨勢,才能擬出行銷傳播人才所需具備的能力並認證之!

  Daniel H. Pink在《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一書中提出,新時代的人才其關鍵能力來自兩種感知:高感性(High Concept)與高體會(High Touch),而其中「高感性的六種力量」,包括了設計、故事、整合、同理心、玩樂,和意義,這與我們過去所熟讀的微積分、物理學、化學、經濟學、行銷學有著天壤之別。未來的行銷傳播人才所需具備的知識與才能及整合傳統媒體與Web1.0及Web2.0的能力,因為世界趨勢變化得太快,相關知能學校可能沒有教、教科書上可能沒有寫,而這就更需要仰賴其它社會教育及輔導機構,開立新時代行銷傳播的相關學程,以補足畢業生投入職場前的準備,也協助已經在職場裡的行銷傳播人才轉型與提升。

查理王 :自由工作者、部落客